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启动了政府改革运动。对改革运动产生深远影响的政府改革理论主要包括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这些理论创新为我国目前的社会治理建设中治理思维、治理方式、治理机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是实现治理和善治的基础,治理作为一种社会的管理模式,又将进一步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与成熟。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已具备了实行治理的基础,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和谐不完善之处。治理与善治理论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一种适宜的理论基础。用治理模式构建和谐社会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在管理与监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和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实现社会管理的多元参与;实现科学有序的社会流动,建构更有弹性的社会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3.
"善治"的前提是"治理","治理"是为了克服官僚制效率低下这一弊端而被西方理论家所提倡以及被各国政府所采纳的做法,意在通过政府、企业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等众多行为主体的参与来提升公共物品供给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善治"与"治理"都强调效率,但"善治"在"治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民众参与的维度,其两大基本特征是效率与参与。"善治"不会因为参与主体的多样化自动实现,它必须在国家这一强有力的主体保障下才能实现,而这一点及"善治"中的效率和参与是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  相似文献   

4.
"善治"的前提是"治理","治理"是为了克服官僚制效率低下这一弊端而被西方理论家所提倡以及被各国政府所采纳的做法,意在通过政府、企业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等众多行为主体的参与来提升公共物品供给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善治"与"治理"都强调效率,但"善治"在"治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民众参与的维度,其两大基本特征是效率与参与。"善治"不会因为参与主体的多样化自动实现,它必须在国家这一强有力的主体保障下才能实现,而这一点及"善治"中的效率和参与是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政治过程。在推动国家治理向现代化演进的过程中需要明析其发展的原则与方向等问题。其中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原则包括:实现治理利益的协调、治理关系的优化以及治理力量的整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善治",具体体现为三个维度的"善意",即: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理念上强调人民主体、社会公正、权责平衡的价值;在制度安排上主张主体多元、国家—社会良性互动、权力制约的体制;在治理行为上体现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区善治是社会善治的重要基础.当前,国家全力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然而,以"消蚀的社区"、"冷漠的个体"及"公共性迷思"为表征的共同体困境,成为我国社区治理范式中的现实瓶颈.因而建立超越"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二元对立、兼顾"公共性"与"主体性"的社会理性,是破解当前社区治理共同体困境的关键密码.在社会理性视角下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社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用良法保障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础,善治是国家治理的价值内涵和追求。选择良法善治,是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客观使然。新时代,我国的国家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实现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8.
社会治理创新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国家治理思路和方式的重大转变。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统一战线"的协商民主功能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彰显,发挥着协商、参与和监督等作用。在社会治理进程中,协商民主进一步获得了制度化、规范化与实效性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衔接,积极推动着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与善治理论强调在社会管理中应该是政府与社会通过合作、协商以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已证明农村社会管理中大政府的模式不可取,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改革提供群众基础,根据治理理论我国应建立"强政府、大社会"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以通过强政府和大社会的合作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通过对治理、善治理论与社区警务网格化的分析,得出两者有相近的价值取向,同时社区警务网格化是善治和治理理论框架下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其次,发现社区警务网格化在当前运行过程中,存在网格基础薄弱、主体参与性较差、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等问题。最后,根据治理和善治理论的要求,提出创新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模式、优化治理手段、推行社会化运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善治理论与实践是从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通过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以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我国的社会治安治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追求一种社会治安的善治.因此,应从善治理论出发,以善治理论的基本要素为立足点,探讨社会治安治理的法治化治理、参与性治理和有效性治理,深入分析善治理论下进行社会治安治理的困境,为社会治安治理提供一种新的建设路径,使其最终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村治理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村逐步形成了人民公社的治理模式,但是人民公社的治理模式并不能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要,所以人民公社的治理模式被村民自治所取代,对农村的管理方式也由国家对农村的全面的控制逐步转移到政府和村民合作治理,这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大进步。而治理只是体现了一个过程,善治才是治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所以,善治无疑应该成为我国农村治理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基本体现了"法治→党治→自治→善治→机制"的路径选择。这种路径选择过程是复杂和艰辛的,是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多种要素交织其间,纵横碰撞激发而成的。要在新一轮社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发展中减少失误和损失,应积极借鉴和吸收发生学方法中的"构建—发生"理论,既鼓励外部推动、又培养内部自发,在内外兼修的路径选择下,实现社团参与社会治理体制的"软着陆"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具体表现为治理绩效良好、治理过程刚柔有度、治理主体关系和谐。政党协商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本身的内在规定性与善治的内在规定性具有相通之处,在和谐政党关系中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所追求的目标与善治有着高度的契合,在推进我国实现善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通过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推进了政治进步与社会善治。由于这种地方政府主导的创新始终无法改变地方政府主导的传统治理体系,地方政府创新陷入了"内卷化"困境。推进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应该成为新时期地方政府创新的趋向,具体包括创新地方政府治理制度、健全地方政府和市场与社会的协同治理机制、发展有效民主和践行法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政治建设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处于顶层的制度建构层面,包括政治制度的完善、政治体制的发展,经常表现在政党的政治建设领域。中国共产党在对国家的治理过程中,不断强化对自身的治理,继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善治。政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坚持基本的政治制度架构,并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任务和目标进行调适,最终实现政治的再发展。政治建设要实现预期的政治目标,必须坚持政治性不动摇,坚持政治性前提条件的设置。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强调通过"多元共治"实现"善治"目标,面对城管综合执法实践中存在执法范围不清、执法人员身份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与管理部门衔接沟通不畅、法治化建设和水平落后等诸多矛盾和问题,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已成为现实需要。为此需要进一步理顺执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完善执法方式创新执法方法,培育市民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政府治理为视角.尝试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五W"模式:即从"Who(实施的主体)、Whom(受益的对象)、What(实施的内容)、When(实施的时间)、Where(实施的地点)"五个方面具体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认为政府治理的终极目标--善治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内涵上是一致的.论文在借鉴国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政府需要转变执政观念,加强社会管理与建设,遵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确立不同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武芳  苑丰 《工会论坛》2005,11(4):96-9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重大战略安排,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端于西方的治理与善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资源和研究视角。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在我国的运用因具体条件的不同而受到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苏南是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苏南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创新上也处在领先的地位。在推进整体性治理过程中,苏南形成了以公共利益与责任为导向的治理理念、一站式供给服务的运行机制以及优化的供给服务方式,由此,推动苏南社会治理体系出现多元共治和协同治理的特征,实现了“政社善治”、“社区善治”与“包容性发展”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