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浩 《求索》2012,(12):241-243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循环经济遵循废物处理的3R原则,经济活动以抑制产生、回收使用、再生利用、热回收、无害化合理处置为顺序,其本质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的两型经济形态。我国循环经济法肇始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拟定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循环经济还存有诸如以末端治理为主、经济法规过于强调概括性原则立法等多项问题。相比而言,国外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已较为完备,以日、德等发达国家为代表,他们已建成了一套完备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这些先进的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些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已经为一些国家在提高资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很少产生废弃物,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  相似文献   

4.
新闻视窗     
视点循环经济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审议循环经济法修订草案8月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线,共七章六十一条。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亦即人类社会在物资生产和消费活动中,遵循物质和能源消耗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最终达到“以最低的资源消耗与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目的。今年上半年,广西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规范工业企业生产活动,降低工业能耗,倡导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启动一批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逐步建立起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框架,主要是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党政联动,建立起政府负责、部门协调配合的循环经济推进工作机制岁末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本着对广西未…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经济的生态化转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工业经济系统的非循环性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循环经济正是针对这一弊端提出的,它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力求按照生态规律进行经济活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经济的良性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和政策。目前与其他省份循环经济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广东循环经济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显得不足。广东应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在循环经济立法、科技投入、培养全面循环经济意识、产业调整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以促进广东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就人类与环境而言,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一是传统经济模式。人类只管从自然中获取资源,无需对污染环境“买单”。二是“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人类开始注意环境问题,对污染环境采取“先污染、后治理;谁污染、谁买单”。这种方式治理成本极高,而且生态恶化难以遏制。三是循环经济模式。它要求人类遵循自然规律,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活动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循环经济即是以资源…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促进法是调整因循环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其符合经济法的本质要求,契合经济法的基本特征,是经济法部门的组成部分.循环经济促进法是一部综合法、促进法和政策性立法,它的调整对象是循环经济管理关系和循环经济合同关系,价值取向包括生态效率、生态公平、生态秩序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问题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经济是随着人们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资源短缺矛盾日益激烈的问题的反思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形式。循环经济旨在通过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 ,以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最终达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资源并举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但是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行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原则,以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它追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但在推进循环经济工作中还存在较多实际困难和障碍。为此,必须运用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创新循环经济制度环境、实施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政策法规;注重科技创新等策略,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10,(5):63-63
3月24日,由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的全国“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召开。活动旨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推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家庭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贡献力量。活动将在全国31个省市区同步启动。  相似文献   

14.
经中共中央批准,参加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2003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系列考察活动的致公党中央考察团一行20人,在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率领下,于2003年7月28日至8月9日在辽宁省就"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进程"问题进行了专题考察和调研活动.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在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开始成为影响经济继续增长的重大因素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循环经济是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模式,是新型工业化的高级形式。我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政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16.
生态经济范式:特征、理论核心和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纪昌 《理论月刊》2012,(6):112-116
生态经济研究范式采用生物物理的分析范式看待经济活动及其过程,这一研究范式起源于主流经济学的鼻祖,生态经济研究范式把生态系统作为经济系统赖以存在的基本环境,重视影响和限制财富生产的自然生物物理因素,经济活动生产的是效用而不生产物质等分析特征,并且始终围绕着循环经济不断演化和进展,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生态经济研究范式始于循环经济,理论核心是循环经济,最终更要应用到循环经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的空间依托:区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活动形式,它的运行和发展与一定的空间地域紧密相连。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条件以及区内差异或者区际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必然会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产生诸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区域经济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和循环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编制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汪桥红 《群众》2010,(3):22-23
<正>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对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均资源占有率小、环境问题日渐凸显的南京来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南京循环经济建设,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逐步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加快形成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