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挑战与机遇.由于德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与紧迫.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德育现状,提出主体性德育建设,目的在于转变原有德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主体性德育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2.
增强高校德育归属性的实践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德育的归属性,指高校德育活动在理念、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及评价等方面,顺应学生心理和发展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从而强化德育的针对性、吸引力、感召力的一种特性。要适应大学生的归属需要,高校必须树立新的理念,从主体性、亲和性、互动性、活动性、渗透性、适应性、开放性、导向性等方面,增强德育的归属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管理德育是与“就范式”管理德育完全不同的德育模式。构建主体性管理德育模式对于高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新的有效的高校德育机制,促进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要建立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加强高校管理德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以“模式”的研究方法努力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成人高校的德育工作中,由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占主体地位,因此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条件,不充分注意这一点,德育目标就会落空。文章试图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探索成人德育理念的创新,结合新时期成人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从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的作用、提高德育的渗透力、帮助学生培养自我修养的需要等方面做一些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与高校德育是相需相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本文首先提出以生命教育促高校德育的必要性;其次指出生命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缺乏的表现;最后指出以生命教育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途径:将生命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德育的出发点、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与高校德育是相需相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本文首先提出以生命教育促高校德育的必要性;其次指出生命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缺乏的表现;最后指出以生命教育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途径:将生命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德育的出发点、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工作是针对"人"的活动,与大学生的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和谐的高校人际环境尤其是师生关系将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人本主义咨访关系有利于提升高校德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人本主义咨访关系有利于改进高校德育的方式和方法。高校德育应该借鉴咨访关系的原理,优化高校人际环境,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要真诚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运用同理心,营造良好交流环境;无条件积极关注学生,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人本主义咨访关系在高校德育工作运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高校师生关系不同于治疗关系、咨询师与德育工作者的角色也不同、高校德育更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期对湖北省高校近几年青年德育工作者相关材料分析后,我们发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我们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较多关注到了学生的主体性问题,但教师的主体性问题却因此陷入了无人问津的盲区。本文仅就主体意识这一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创新德育理念,树立科学的德育观1、树立科学的主体性德育观。德育过程中存在着两类具有主体性的个体———教师和学生,他们在德育过程中均是主体,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兼容、相互融洽,是协调和统一的。把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纳入到学生主体性发展轨道,更多地强调在教师主体主导之中开发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现代的科学的主体性德育观。德育过程本质上是教师组织系列教育活动,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主体性德育…  相似文献   

10.
郭怡梅 《世纪桥》2007,(9):131-132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高校德育目标及实施途径,认为不少方面是值得学习的,比如高校制定什么德育目标;德育教育的内容应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等等,对于好的教育经验,我们应该积极加以学习和借鉴,这样才能使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德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在于能为高校德育工作改革和探索提供新的启迪。毛泽东德育思想的精髓在于主张在劳动和教育的结合中培养集体主义观念。这一思想对于高校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德育思想对于高校德育工作主体性的进一步确立,方向性的进一步明确具有具体指导重要,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弘 《世纪桥》2009,(9):120-1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德育与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基本理念具有内在契合性,网络在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建设网络德育信息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强化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创设与构架:交往德育主体间意义关系之情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文忠  彭未名 《求实》2004,1(5):82-85
有效的德育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人格精神的相遇、意义关系的建立来实现的。德育主体间的交往是意义的交流 ;意义是相对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是物质和精神发生关系的产物。意义关系的情境作为一种典型情境 ,是一种适于师生交互主体性发展的自主性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于德华  崔晓雁 《求实》2006,(Z1):258-259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的主体品质,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科学发展观阐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命题,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揭示了德育工作的本质和规律,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思想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德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培养的学生素质是具有主体性的素质,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都要适应于人的主体性。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青年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求发展,突出…  相似文献   

15.
郭彩霞 《世纪桥》2010,(5):93-94
中国儒家伦理源远流长,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思想资源。在德育目标上追求个体人格的完善,在德育方法上肯定主体自觉,强调道德践履,这些儒家德育思想的智慧,对今天德育工作仍有重要借鉴意义。转型期社会主义德育体系的构建应继承传统德育思想的精华,在德育目标上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在德育过程中坚持主体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构建高校和谐德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高校德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和谐的德育。人是德育的主体,以人为本是高校和谐德育的终极矢的。转变德育观念,改进德育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人本性德育的实效性是高校和谐德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规范德育由于其单一的教育内容、僵化的教育方式、片面的教育目标而在当今时代遭遇到无法回避的困境,社会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的教育超越规范德育的模式。文章通过对主体性德育理念及特征的分析,认为主体性德育能够为我们的学校德育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德育质量与效果却仍然偏低。究其原因主要两点:一是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心理特点相脱离:二是把德育过程看成单纯的外铄过程。德育过程与品德内化过程分离,漠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对德育普遍的逆反心理。因此.把道德需要作为德育变革的主要突破口.充分了解和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和动机,唤醒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因素.对于推动道德教育向现实世界的回归,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目标是什么 ,很明确是培育和造就有用于人类、自然、社会的各类人才。培育和造就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不仅体现在知识能力的培育上 ,而且体现在大学道德教育历程中。高校德育教育的功能 ,在于实现受教育者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在于提升人的精神 ,健全人格 ,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乐意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人。而德育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和发展学生德育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德育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与组织下 ,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前提 ,教育者与受教…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高校德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莉群 《探索》2007,(2):132-134
大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总体情况较好,但一些问题也突出存在:大学生道德主体迷失;大学生对高校德育课程淡漠;高校德育队伍建设存在偏差等。相应的对策:加强高校德育实践活动,找回迷失的道德主体;构建合理的高校德育课程,唤起大学生对德育课程的热爱;优化高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为德育高质量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