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全球性国际体系存在的同时,还有多个其他国际体系存在.我们不能因为来自某个国际体系的压力和批评就导致自己产生沮丧情绪和挫折感.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和开放.在制订对外战略时,要考虑到国际体系多重性和复杂性这一客观事实,确立多重国际体系的视野与战略.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改革与21世纪国际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秩序包括作为客观秩序的国际格局与作为主观秩序的国际规则两方面,联合国是当今国际秩序最重要的载体。联合国改革包括以安理会为焦点的机构改革及发展、安全、人权三大领域的改革。安理会改革之争的实质是国际格局面临调整,联合国三大领域改革之争的实质是国际规则面临变革。联合国改革之争反映了国际社会不同力量之间对21世纪国际秩序的不同看法与诉求。  相似文献   

3.
战后全球性国际秩序及其制度载体几乎涉及国际关系的所有领域,总体上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国际政治和安全秩序,二是国际经济秩序。战后国际秩序的历史演进主要体现为国际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美国主导时期、制度改革的源起和发展时期、自由市场转向时期和国际秩序改革新时期。在战后国际秩序及其制度规则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始终是推动改革的中坚力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进入改革和调整的新时期。在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前提下,国际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将是百年变局的一个核心议程。考察战后国际秩序的演进历程,将为思考新时期国际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4.
国际新秩序与联合国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的成立是国际秩序的重大进步。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国际社会存在着两个既并行又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的国际秩序,即联合国秩序和冷战秩序,但联合国秩序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更有生命力。冷战后,出现了两种国际新秩序之争,双方都需要联合国,但将联合国置于不同的地位一个是要将联合国变成“制度霸权”的工具,一个是要提升联合国的地位,使之成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机制。双方都提出要改革联合国。目前,联合国改革虽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触及国家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但核心问题是联合国发展方向,它将直接影响到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钱文荣 《和平与发展》2010,(5):1-5,73-76
金融危机不仅导致全球性经济衰退,而且对国际格局、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已经并将继续造成长期而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力量对比及大国之间相互关系发生变化;推动了国际秩序、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的改革;促进了国际体系内部结构的变化。但是,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未发生改变:G20已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讨论应对重大国际问题的主要平台,而G7和“金砖四国”将分别成为两大力量在这个平台中协调立场的核心:欧洲将是多极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将长期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国际体系的变革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将始终充满着激烈的斗争和较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1年国际战略形势的“乱象”为分析起点,认为透过2011年国际乱局可以观察到未来5—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国际大趋势,包括西方将整体性“下沉”、亚太已成长为全球地缘政治中心、多极化势头削弱、国际格局将日益“G一2”化、“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正在经受新的挑战、“战争与和平”问题将受到更多关注等。文章还对中国战略环境孰优孰劣、中国未来的战略危机因素进行了评估,主张中国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战略形势,要趋利避害,积极“塑造”战略环境,尤其要着力解决好与美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力避周边地区酿成战略危机引爆点。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面临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空前挑战,改革已成为事关其发展的重要问题。但由于冷战后的联合国改革与新旧格局的转换和国际新秩序的建构密切关联,加之各成员国之间在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联合国改革步履维艰,呈现出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加强联合国是国际社会的主流意见,国际社会为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2005年9月的联合国首脑会议为深化联合国改革、全面落实《千年宣言》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体现了各成员国对联合国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每一国际法主体都应因其国际不法行为而承担相应的国际法律责任。1999 年5 月7 日,我国驻南联盟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导弹袭击,使国际责任制度为国人所关注。国际法中的国际责任制度一直处于发展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公约。承担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也可以是国际组织等其他国际法主体;承担责任的形式主要有停止不法行为和赔偿,后者包括恢复原状、补偿、满足、承诺并保证不重复等;促使责任承担的方法包括法律方法和政治方法。当一国际不法行为产生,受害者要求不法行为者承担何种形式的责任,如何让其承担责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形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全球化是个曲折、漫长过程。世界和平是经济全球化得以继续深化的重要条件 ,而大国关系如何对经济全球化能否继续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经济全球化一直具有两重性, 是一把“双刃剑”。要使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必须改革 现行国际规则,最终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0.
七大愿景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要有世界级的产业,世界级的企业,世界级的产品,世界级的技术,世界级的品牌,国际一流的发展环境,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区域产业总量和核心大企业集团单体经济总量在国际市场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若干个国际装备制造业市场上不可或缺并影响供需平衡的产业。对照这一标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特别五百亿的企业少,在国内在国际上还不具有足以影响行业和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要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需要处理好与其他国际机构的关系。二十国集团取代了八国集团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并相对明确地划分了各自的议题领域;帮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筹措资金,推动它们进行配额改革,并取得一定进展;承诺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尽快结束;正努力与联合国建立互利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试述国际安全体系转型中的联合国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改革是当前国际安全体系转型中的重要一环.国际安全体系的深刻变化是联合国改革的原动力,而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对国际安全体系和平转型的贡献,将取决于其改革和制度创新多大程度上能够适应和管理国际安全威胁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新现实,以及如何在国际体系转型中强化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瓦尔代国际研讨会是俄罗斯主要为西方各国的俄国问题专家举办的一个专业聚会。由于这一会议每次都要安排不少俄罗斯高层官员和权威学者与外国学者们交流,组织各国学者在一些重要部门和地方进行参观访问,特别是普京总统本人每年都要在百忙中亲自和与会学者们见面对话,因此,这个国际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国际俄罗斯学界了解俄罗斯最新政治经济走向,领略俄罗斯精英阶层决策构思,体验俄罗斯民风变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国际责任制度新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责任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律制度,是促使国际法主体履行国际义务,维持国际秩序的根本保障。20世纪以来,特别是当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实践的迅猛发展,现代国际法上的国际责任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货币体系是全球金融安全机制构建的制度基础,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分析其与全球金融安全机制构建之间的关联性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全球金融安全网构建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国际货币体系风险处置和危机应对功能使得全球金融稳定和安全具有了基础保障;国际货币体系对于流动性管理的重视和全球流动性管理机制建设有利于保持全球流动性的稳定;国际汇率协调有利于国际收支失衡改善和汇率基本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还争取通过机制安排来弱化货币中心国的政策外溢效应;国际货币体系的治理结构改革是全球金融安全体系的基础保障之一。但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全球金融安全机制构建面临着诸如国际货币体系安全的内生矛盾、全球金融安全体系短板、全球与区域金融安全网络的迭代以及改革泛政治化等问题。基于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金融安全的内在关联,应在促进布雷顿森林机构的改革、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建立流动性管理机制、推进超主权货币建设、深化区域货币合作五个方面,推进全球金融安全体系的建设,保障全球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7.
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日本对外战略的既定目标。长期以来,日本一直自诩“国际贡献大”,主张安理会改革应按“贡献”大小重新排座次。日本的“国际贡献”究竟有多大,其目的何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并未重创中国经济,反而加快了中国的崛起速度。一方面,中国正在迅速拉开与诸强之间的实力差距;另一方面,中国正在有效缩小与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之间的实力差距。中国的持续快速崛起使中国面临一个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周边安全环境,各类安全问题不断发生,安全压力不断增加。中国对各类国际安全问题采取何种态度与政策,主要取决这些问题本身的性质。如果用重要性与紧迫性两个变量来对中国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类,那么中国的安全问题就可以被分为高重要性和高紧迫性、高重要性和低紧迫性、低重要性和高紧迫性、低重要性和低紧迫性等四个类别。未来中国外交需要在韬晦和有为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在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与自身实力地位相称的作用。中国应逐步调整对外政策原则,并提出有利于国际稳定的政策主张,包括在安全事务上突出“有所作为”;以“责权力相一致”为国际安全制度改革的总体原则,以提高效率为改革方向;提倡内外合作缓解动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诞生,意味着中国外交调整的“机会之窗”已经打开。中国外交应当与时俱进,在国际安全领域贡献更多的“公共品”,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世纪,八国集团要想在转型的世界中继续扮演一个主要的国际行为体角色,继续作为一个有效的全球治理中心来发挥它的巨大潜力,就必须正视其身份的合法性、协调的有效性、经济议题的核心性、成员的平等性以及全球化的合理性等困境,及时调整集团目标,改革运作方式,决定是否增加新成员国,妥善处理好与美国、俄罗斯及中国的关系,协调好与发展中国家、20国集团以及联合国的关系,等等。这不仅决定着它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0.
尽管多有争议,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以鲜明的特色赢得了国际的尊重和国人的基本认同。 现在,全社会最为关注的是高中教育与高考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