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理探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读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当代中国“大众”的实际需要,它反映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观”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由以传统的“主义”为中心转变为以民众现实的“问题”为中心;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深化研究“当代中国”“大众”的实际需要、根本利益和现实问题,以解决“大众”关心的重大的现实问题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除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外,关键还在于它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正是这些中国特色,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和鲜活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发展道路、发展阶段、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多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如何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的一大特色。这种“结合”既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有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本文立足于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相统一的原理解读这一问题,并据此提出,不能离开普遍性而专讲特殊性,故不能狭隘地片面地理解“中国特色”问题。“中国特色”就是“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是统一的,不可割裂的。  相似文献   

4.
宋畦  张凯 《党课》2012,(22):27-30
目前“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择校”被评为“2011年中国公众最关注的十大教育问题”之首。择校的烦恼不仅困扰着疲于奔波的家长,更给社会稳定埋下了诸多隐患。关注择校,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的做法,或许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认识论层面讲,这一特定含义的“老路”、“邪路”都是错误认识,错在主观认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相脱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相脱离。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总结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实现中国梦之路。  相似文献   

6.
一、何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7.
“十个结合”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总结概括、并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具体阐明的宝贵经验和主要精神。“十个结合”是适应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创造性新“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式“结合”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党建文汇》2006,(5):F0002-F0002
瓯海地处温州市区西南部,系“中国锁都”、“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杨梅之乡”和“中国瓯柑之乡”:全区总面积467平方公里,户籍人40.1万,外来人口75万,党支部793个,党员15634人,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瓯海区立足实际,创新载体,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者的有机统一,既对我们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对在我们政治话语与时俱进的同时保持意识形态的一以贯之具有极端重要的理论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三大特殊功能,实际上就是为追逐和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鸣锣开道,保驾护航嘲。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在讲到“三个代表”的要求时,曾就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进一步谈到“企业文化”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中国先进文化,它当然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在内。因此,如何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切合中国企业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而又亟待解决的历史课题。为此,本文围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这一专题就有关学者的研究简述于后,以期推动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特”在哪里   在中国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十多年来我国企业…  相似文献   

11.
先进文化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文化。“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一种先进性的思想文化并作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能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思想文化。反本本、反教条都体现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这一主张“先进性”的高度凝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有成果基础上,结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提出的治国方略.它以“发展”为主题.准确的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3.
李慎明  何成  宋维强 《前线》2012,(3):18-20
从广义上说,“中国道路”可以包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之路:从狭义上说,“中国道路”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简称。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要把握好“六个坚持”。  相似文献   

14.
魏武 《党建》2009,(10):32-35
62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15.
这是70多年前中国现代文坛的一桩“官司”,从中可以引发许多思考。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郭沫若为了加强创造社的实力,扩大文化统一战线队伍,扩大左翼文艺在青年读者中的影响,便很想和鲁迅联合起来,以利于在同一阵营中共同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并已采取了实际的行动。他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启示人们,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本国实际有机结合,走有“本国特色”的道路,是下个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的实践.中国特色是“中国模式”的概括。说“中国模式”多么好,是否定不了的事实,不然不会有30年的高速发展。说“中国模式”有缺陷,也是否定不了的事实。好不等于十全十美,不等于没有缺陷。  相似文献   

18.
“带头建设中国现代汽车产业新高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的总体构想,打造“汽车龙泉”、“田园龙泉”、“幸福龙泉"的奋斗目标,布局“一主两片三带四团”的新型城乡形态……龙泉的蓝图立足实际,路径清晰。  相似文献   

19.
李建勇 《求实》2007,11(6):4-7
“相结合”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常见的解读模式。正确把握“相结合”的原则,须搞清楚“相结合”的主客体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及“相结合”的主体所指。  相似文献   

20.
“华盛顿共识”理论范式不能解释中国的成功经验,“中国模式”提法便应运而生。“中国模式”自有中国逻辑,把“中国模式”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中国模式”有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理论增长点。“中国模式”还在路上,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这并不妨碍在理论中提升“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