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陈克鑫辑 《湘潮》2012,(9):46-47
古代清官“治家”的智慧。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颜之推以“家训”展志,规范子孙,恐遭“败德”之患。《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序致第一》开宗明义,“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必须“轨物范世”、“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其内容涵盖教子、治家、风操、名实、省事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5月16日,我在《人民日报》上读到叶小文先生的《多难兴邦》一文,沉重的心情为之一振。5月22日,又在《长江日报》上看到一篇题为《面对震灾.请慎言多难兴邦》的文章,说“多难兴邦”一词包含对亡灵不敬之意,“多难与兴邦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灾难.就是灾难”,“不要将过多悲伤以外的意义强行赋予悲伤”.“不要说什么‘多难兴邦’”。对此,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3.
罗丹曾讲 ,艺术就是感情。作为纯文学的词 ,尤其如此。在我国古代灿若群星的词人中 ,李清照堪称为情圣。综观她的词 ,无论是表现少年的天真活泼 ,还是反映初嫁的夫妻温情 ;无论是抒发别离的绵绵情思 ,还是展示晚境的凄凉悲苦 ,都渗透着一个“情”字。她专于情 ,深于情 ,笃于情 ,比任何一个词人都更集中、更艺术地表现了执着的爱情及深沉的爱国情 ,她用手中的笔 ,展示给我们一个情真、情深、情纯的情感世界。一  词原是酒宴上供乐妓咏唱以助娱乐的歌辞 ,所谓“递叶叶之花笺 ,文抽丽锦 ;举纤纤之玉指 ,拍按香檀。”(欧阳炯《花间集》序 )这…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5):73-73
中国古代廉吏,无不注重诫妻教子,共守清白。其中,以诗为体以言志的,不在少数。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职任左拾遗。诗人新婚不久,即写下《赠内》一诗与妻共勉:“蔬菜足充饥,何必膏梁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元代进士吕思诚,官至中书左丞,家中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5.
紫禁城之恋     
苏开 《党史纵横》2004,(5):31-34
摇响历史风铃披甲“申遗”首倡雪打红墙,雕栏玉砌,文溯阁前“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1992年末的一个午后,刚刚就任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的支运亭在斑驳的琉璃瓦下搓着手踱步。一个问号在他的大脑间不断回闪——何为“紫禁城”?灯下,查阅《辞海》第1172页“紫禁城”词条,其注释为:“北京市旧内城中央故宫城区。”也许什么人都有打盹的时候,也许什么人再修订《辞海》时会将“紫禁城”一词重新解释。毫无疑义,沈阳故宫在中国国内是与北京故宫比肩仅存的两座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群。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开创者努尔哈赤…  相似文献   

6.
王念孙的《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及其子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共四种,再加上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世称“段王之学”。段王是有清一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学识渊博.于传注之外,凡文字、音韵、语法、词气等都有所涉足.并所涉广博、颇多创见、推陈出新.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是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为纪念波兰克拉柯夫起义两周年大会演说中的一句名言。方志敏与文天祥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古有文天祥,今有方志敏。一个是古代的民族英雄,一个是当代的人民英雄;一个是南宋王朝的丞相,一个是闽浙赣苏维埃政府主席;一个是以《正气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而震烁史坛的古代爱国名臣,一个是以《可爱的中国》和“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豪迈华章而饮誉中华的当代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8.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在明代俗文学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曾经收集民歌俗曲.编成专书。作为一个戏曲作家.他创作和改编的传奇多达十余种。此外他还致力于通俗小说的写作和整理。他改写过《新列国志》,为罗贯中的《平妖传》做过增补。他所纂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则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三部最丰富、最重要的选集。  相似文献   

9.
辛践 《廉政瞭望》2018,(12):64-65
明嘉靖三年.嘉陵江边迎来了一个戴着枷锁的疲惫书生。斯时,夕阳晚照.江水滚滚.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斯景令书生心潮澎湃,他请军士找来纸笔,一气呵成填了一首《临江仙》。这个填词的书生就是明代第一大才子杨慎,一百多年后,毛宗岗父子点评《三国演义》,把这酋词放在开篇,与整部小说浑然天成,词中“青山”“渔樵”“江渚”“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为原著增色不少。词中所展现的慷慨而悲壮,高亢而深沉,又能管窥出才华横溢的杨慎也必经历过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笑人 《党史文汇》2002,(8):24-25
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讲堂录》里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学”时,在…  相似文献   

11.
据说《论语》有二十多处谈到“直”字,这不由得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和关注。我首先去查了《辞海》。作为价值观念的“直”字,主要有两层含叉,一是公正、正直;二是坦率、直爽。尔后我就认真地阅读《论语》。确实,在《论语》中关于“直”的论述很多,“直”是孔子思想体系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哲学伦理范畴。所以。我用“直道”一词采谈谈我对《论语》中“直”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刘畅  李怡玲  陈婕 《山西青年》2022,(3):120-122
大千世界,色彩变幻无穷,古今中外都存在着大量颜色词.它们不仅代表着色彩的客观实在,更具有丰富的表意功能与文化内涵.我国古代服饰款式繁多,纹样复杂,对色彩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与瑰宝.《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对明清时期服饰的描写与各种颜色词的描绘,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窗口.而《红楼梦》...  相似文献   

13.
李平 《求贤》2010,(10):47-47
蔺相如为我国古代战国时期赵国一良相,司马迁《史记》中对其有重重一笔描写。蔺原本是一个门客.因在秦赵两国间以城换璧、渑池会等几个重大事件中,作为赵王的随从人员,凭借非凡的胆量与谋略.当场揭穿秦国阴谋。并当众斥责、羞辱不可一世、有着虎狼之心的秦王.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和赵国利益。回国后被赵王拜为“上卿”.职位比大将军廉颇还要高。  相似文献   

14.
最早,“学究”一词是专门名称,出于唐代的科举制度。唐代科举有进士、明经等科,其中明经这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和学究一经几种。经,指经书。五经就是《易》、《诗》、《书》、《礼》、《春秋》。应科举考试的人可以应五经考试的,叫做“学究”。从宇义上说,学究一经,就表示学通一部经书。  相似文献   

15.
情境教育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范式,把情境教学法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通过编排情景剧、拍摄情景片,把双"情"嵌入课堂,创设人为优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取得"以情晓理"的良好效果,从而避免了空洞、干瘪、低效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中.围绕“才”和“法”两个范畴产生了一系列讨论.文学创作主体之才和创作法度之间.孰轻孰重.文论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严羽《沧浪诗话》体大思精,其《诗辩》、《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五部分构成严密的理论体系.是宋代最负盛名的诗学著作.严羽一方面针对南宋诗学重格法趋势.特别是在江西诗派“以文为诗”、  相似文献   

17.
薛庆超 《世纪桥》2011,(2):6-10
一、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资政,顾名思义,就是为执政者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借鉴。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关键是为谁资政。在中国古代,司马迁撰写《史记》,“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讴歌历史上的明君贤相,鞭挞乱臣贼子,“使乱臣贼子者惧”。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更是为了给统治者提供一部治国安邦的执政经典。  相似文献   

18.
张琪 《学习月刊》2013,(16):26-27
从《词源》上来说,“人格”一词来自于拉丁语“面具”(Persona),它是相对于认知、情绪、意志等而言的一种心理现象。人格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是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我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刘刚 《党建文汇》2014,(12):54-54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神曲”已经成了我们现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这个“神曲”绝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诗人但丁那部带着人们游历了《地狱》《人间》和《天堂》的旷世长诗,而是近年来形容某种音乐让人如洗脑一样着了魔的音乐概念词。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教育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投资主体混淆变异。《教育法》明确规定在教育的投入政策上,是“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主体”,《义务教育法》也有相应的规定。但在《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却将中央政府承担的责任逐级向下转移,最后变异成“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中央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投入只占很小的比重。目前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