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中强调,要加强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这为我们学习指明了方向。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古老而有活力的学科,一门永远没有句号的学科。它是人类经历的记录。成长的记录,进步的记录。史学的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一直以来就为执政者所重视。中国传统史学“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究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自古被当作治国之学,智慧之学。这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贾泳洋  王伊林 《世纪桥》2009,(10):53-54
历史上,人们把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誉为“史学双璧”,意在赞颂这两部书的历史价值。当前,在东北抗日联军史研究上也出现了两部扛鼎之作——赵俊清的《杨靖宇传》和卓昕的《杨靖字全传》。这两部著作,同样堪称杨靖宇研究的“史学双璧”。其中,赵俊清的《杨靖宇传》以学术研究见长,叙事严谨,结论可靠;卓昕的《杨靖宇全传》以史料丰富、描写细腻著称,铺陈全面,探求周详。两部著作互相映衬,是杨靖宇研究领域的上乘著作。  相似文献   

3.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3,(2):57-57
《群书治要》是贞观初年著名谏官魏征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撷取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要而成的一部匡政巨著。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汇编而成。全书总计五十多万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可谓唐朝“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优良传统。史学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资政育人就是对这种社会功能的概括。它主要体现在:为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及其决策提供历史经验;发挥历史的爱国主义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的人文素养。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倡导“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之间、诸侯内部君臣之间,整天处于打打杀杀、争权夺利之中,分不清哪是正义的,哪是非正义的。于是“孔子做《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为什么“乱臣贼子惧”,因为你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有了判断标准,孔子的笔说了算。其实何止孔子,那时侯凡是主管写史的太史官,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决议》为中国共产党立足于百年历史的新起点,通过发挥党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显著优势,积极开创党和人民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一、以党史鉴今资政育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华文化“以史为鉴”优秀传统的结合重视历史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军事家周恩来》序言(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四日)江泽民《伟大的军事家周恩来》一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组的同志请我为之作序,我欣然应允。周恩来同志的才识全党皆知。他“才兼文武”,“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他是以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8.
吕祖谦的《三国志详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三国志》的史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然而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将一些历史人物的面像刻画的入木三分,有助于使读者对某一个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同时《三国志详节》还引用当代学人对《三国志》人物的评论,说明吕祖谦编撰该书的真正用意,并不完全是为了一部简化《三国志》的选本,而是试图借助前人的理论来解读三国时期的历史。这既是吕祖谦诠释《三国志》当代价值的认真尝试,也是他以选本的方式延续了《三国志》作为史学名著的学术生命。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苑》2007,(2):F0002-F0002
近年来,萍乡市史志工作办公室围绕“存史、资政、育人”这一主题,撰写出版了《中共萍乡地方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研究文汇》等书籍,征集了一批党史书籍及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0.
1920年7月.李大钊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便开始在北京大学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讲授《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等课程。同时.他系统引入西方近代历史哲学.开创了我国现代新史学理论发展的先河。此后,李大钊又在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校讲授《史学与哲学》、《史学概论》,并著有《史学要论》一书,进一步丰富了史学理论研究的内容。在史学理论研究、教学的实践中.李大钊形成了独特的新史学观。今天重温这一史观.对中共历史的研究者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斯通认为,归纳性的“科学的历史学”已经式微,计量史学也已衰落,叙述史学正在复兴,其原因应归结于基本经济决定论模式的幻灭和知识分子对意识形态信仰的逐渐冷落;出于对史学危机(实质上是僵化的史学叙述模式的危机)的回应,叙述史学集中“研究的是人,而不是环境”,即避免见物不见人的窘境。从僵化的史学理论中突围,新的叙述史学以宽广的视域、多变的视角,把目光投向社会的低层,从历史的表象伸入到思想的岩浆中——这才是历史的源泉,真实、鲜明、强悍,富有激情和活力。李云峰教授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就是从僵化的史学叙述模式中…  相似文献   

12.
郭孔延所撰《史通评释》,是第一部对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学理论名著《史通》进行注解的专著,内容详赡,体例严谨,在《史通》研究史上具有典范作用.受明代学风熏染,郭孔延具有浓厚的“义理史学”思想,虽然也对一些史学理论议题进行了阐发,但过于强调史学的褒贬功能,其评论对象主要指向《史通》所涉及之历史事件与人物,藉以抒发自己的正统论观点,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判,从而偏离了刘知几“实录史学”的主旨.《史通评释》促进了《史通》的传播,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自身历史的优良传统。早在中国史学鼻祖司马迁写《史记》之前 ,即有许多史学著作问世。著名的文献资料丛书有《尚书》、历史著作有《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等。地方史国史有《木寿杌》等等。正因为这样 ,所以 ,不管政局有多么变幻 ,战火有多么频繁 ,历史记载却未少缺。值得中华民族特别引以为自豪的是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 30 0 0余年 ,记载详如历史再现。迄今为止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历史有这么清晰可与之相比。古人以“汗牛充栋”形容书籍之多 …  相似文献   

14.
《青石存史:“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的四百年沧桑》讲述了中西初识时的历史细节,向世人展现了一副中国与西方世界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画卷、给当代世界提供了一个文化间互惠互进的真实历史文本.同时,《青石存史》文献收集丰富,图像收录充足,在内容编排上突出了新意.《青石存史》的历史叙述从多维度、多侧面展开,为中西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1920年秋季学期开始到1923年春季学期结束,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史学系和政治学系开设“唯物史观”课程,并编著了《唯物史观讲义》。长期以来,学界对讲义的完整内容抱有很大兴趣,但一直未见到实物。现发现的李大钊《唯物史观讲义》 1册,原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现藏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讲义共7篇文章,形成于1918—1920年间,早于李汉俊所编唯物史观课程讲义。《唯物史观讲义》的新发现,既展示了《马克思的经济的历史观》一文的全貌,也为校勘、排印《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之特点》两篇文章提供了新的底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3,(9):64-64
这是一本关于治国安邦的书。这里有81篇传世华章,有永载史册的43位历史巨人。根据这些人物不同的历史角色和不同的语辞所寓蕴的涵义,将全书分为“开国者说”、“兴国者说”和“亡国者说”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宛闻闻 《新视野》2003,(6):80-80
史学史是在中国史学近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兴学科,梁启超曾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构思了这门学科的基本框架。从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出现了一批史学史著述。李大钊撰写的《史学思想史》讲义,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等学校授课,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欧洲进步思想家的重要历史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观点,指明了它对社会进步、人类觉醒的重大革命意义。”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人在史学史学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受到重视,特别是对司马迁、刘知几、郑樵、章学诚以及其他重要…  相似文献   

18.
总结前朝兴亡得失是中国史学的传统,“述往事,思来者”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泛的话。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其赫然崛起却在统一短短15年后走向覆灭,总是被后世翻出来警醒时人。电视剧《大秦赋》包括整个《大秦帝国》系列都浓墨重彩地讲述了秦之崛起,将始皇帝塑造为秦朝历史上的“大男主”,似乎将秦之兴起全然归功于其一身。然而,从蛮夷之地到泱泱大国再到崩盘瓦解,一个帝国政权怎会兴于一姓、亡于一人?  相似文献   

19.
以极简的方式了解《孟子》,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地位看,《孟子》是儒学高地上的高原、儒学高原上的高峰;二是从历史看,《孟子》曾从普通的先秦诸子跃升为中国古代的圣经,今天则是人们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三是从思想看,《孟子》涉及人生所有的基本关系,充满思辨的张力与哲学的魅力;四是从文体看,《孟子》的史学性最弱、文学性居中、哲学性最强,主要是一部“形散而神聚”的哲学作品;五是从读法看,先读《孟子译注》,再读《孟子集注》,有助于人们循序渐进地迈入孟子的思想世界。质言之,读《孟子》就是与时俱进地深度敞开孟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及其薪火相传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20.
以极简的方式了解《孟子》,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地位看,《孟子》是儒学高地上的高原、儒学高原上的高峰;二是从历史看,《孟子》曾从普通的先秦诸子跃升为中国古代的圣经,今天则是人们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三是从思想看,《孟子》涉及人生所有的基本关系,充满思辨的张力与哲学的魅力;四是从文体看,《孟子》的史学性最弱、文学性居中、哲学性最强,主要是一部“形散而神聚”的哲学作品;五是从读法看,先读《孟子译注》,再读《孟子集注》,有助于人们循序渐进地迈入孟子的思想世界。质言之,读《孟子》就是与时俱进地深度敞开孟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及其薪火相传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