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曹伟 《世纪行》2012,(7):30-31
为探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路径,破解“三农”问题.示范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201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荆门市建设“中国农谷”的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支持荆门建设“中国农谷”。荆门市正积极探索实践,加快推进“中国农谷”建设。各级政协当应势而为,充分发挥优势,服务“中国农谷”建设。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作为中国农谷战略实施的核心承载地,在智慧农业发展方面理应做出先行示范作用,但是其目前存在的主客观方面的困难阻滞了智慧农业探索发展的进程,为此,就需要从搞好智慧农业发展目标定位、壮大示范企业、夯实财力保障、重视科技创新、塑造品牌影响等方面着力改进,真正让智慧农业的优质发展成为屈家岭实施中国农谷战略的一张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3.
万勇 《政策》2013,(6):59-61
中国农谷,省级战略,荆门实施,市场响应,社会支持。其内涵是高水平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外延是"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目标是三农特区、湖北样板、中国高度、世界知名,方向是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路径是用均等化改善农村、用产业化改造农业、用知识化改变农民。一、坚持统筹协调,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12,(4):36-43
一、农耕篇 1、屈家岭遗址的发现和命名 1954年冬,五三农场为了治理水患,开始了石龙水库的建设。当石龙干渠修至屈家岭队西古柏树附近时,挖出了大量红烧土、陶器和石器。1955年2月,由湖北省石龙水库指挥部文物工作队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试掘,发现遗址的文化遗存属新石器时代新的文化系统。1956年6月至1957年2月,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第二次发掘。这次发掘共挖探方197个。发掘面积858平方米。这次发掘材料经整理后发表了屈家岭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因发现的文化遗存与其它文化相比具备特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11日,注定在荆门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这一天,省委、省政府在荆门召开三级干部大会.正式确定“中国农谷”为省级战略,荆门实施。建设中国农谷吹响了“集结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提出。要把“中国农谷”建设成为“四个之谷”,即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的殷切愿望。2月12日恰逢双休日,荆门市政协全体机关干部集中传达学习三级干部会议精神,迅即围绕“中国农谷”建设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今年.又将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课题作为全年协商议政开篇之作,既着眼于体制机制宏观层面建言献策,又从具体问题入手解当务之急。现略述一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王启泉 《世纪行》2012,(11):32-34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进和支持荆门中国农谷建设,并将其作为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实施中国农谷战略为荆门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为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今年,八届荆门市政协以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交流总结历届市政协特别是2005年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以来的  相似文献   

7.
《前进》2017,(9)
在太谷县全县域内建设山西“农谷”,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实际、着眼“三农”长远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战略部署.2016年11月,省政府第13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山西农谷建设初设方案》,山西农谷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2017年4月12日,楼阳生省长专题调研山西农谷建设,提出“以国际视野审视、以国家标准建设、以省级战略推动”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市、县三级聚焦“一年见雏形、三年基本建成”的目标,集聚力量、汇聚政策,全力推进山西农谷建设.  相似文献   

8.
张晋 《世纪行》2012,(4):21-22
在荆门市上下深入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全力推进“中国农谷”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市政协组织委员进行培训学习,充分体现了市政协领导对委员的关心、重视和厚爱,作为一名委员特别是一名新任委员,能参加这次学习培训.更是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通过聆听领导的讲话,教授的辅导,系统的学习了政协的理论和业务知识,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人民政协的了解,增强了委员意识和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9.
胡小国 《政策》2012,(4):63-64
建设"中国农谷",是省委、省政府的英明决策,是推动京山县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和富民之谷"的部署,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生态特色,坚持"泛农"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科学谋划、  相似文献   

10.
马朝晖 《政策》2012,(8):39-40
钟祥将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农谷"建设旗帜,争创全国百强,为加快构建支点作出应有贡献。力争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万元和1.5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3%以上。一...  相似文献   

11.
荆门市政协按照谋事、干事、成事的要求,引导和动员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中国农谷”建设中建功立业。自今年1月换届以来,共开展调研视察活动20余次,向市委报送《工作专报》和建议案10件,编发“社情民意”20余期;在《人民政协报》、《世纪行》等报刊刊发新闻报道、通讯及理论文章10余篇。根据市委“工作同安排,重担共肩挑”的要求,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直接参与工业、农业、招商引资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包联重点企业项目11个,协调解决了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不缺人才,中国缺战略。”21世纪中国人才发展坚持什么战略方向,笔者从七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志芳 《前进》2023,(2):50-52
<正>党的二十大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军的新征程”的战略高度,要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明确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202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四个重大转变”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了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科学擘画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六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不缺人才,中国缺战略。”这是我近30年从事人才研究工作的一点体会。在这个认识框架下,笔者就中国人才在21世纪的战略走向,谈七个方面的战略思考,和大家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1月30日,正在新加坡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发表演讲时说,中国正在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这个战略将会促进中国经济的更大繁荣。他说,邓小平先生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国防威慑力量的构建与运用以积极防御战略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以弱制强”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有限自卫原则;国防威慑力量的主体包括军事威慑力量、国防外交威慑力量和国防威慑潜力等三个方面;中国国防威慑力量的构建与运用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目的,以促进世界和平为己任。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提出我国现代化进程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0年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三步走,,战略的核心和本质,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增进全体中国人的福祉。沿着这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前进,中国必将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需要一次新的农业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也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关键所在。“三农”问题是中国突出的“西部”问题。小农生产方式是中国“三农”落后的根源。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小农生产方式。中国需要一次新的农业革命——创立现代的农业生产方式。“汉南模式”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话语转变,体现出中国基于现代化发展成就而日渐增强的道路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奥秘,全部凝结于“中国式”的科学内涵之中。一个核心要义、五大中国特色、九个本质要求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之意涵的三个重要维度。明确“中国式”的核心要义,必须抓住“中国式”的决定性因素、本质内涵与指导思想;理解“中国式”的中国特色,必须明晰“中国式”的时代定位、发展空间及实践进路;把握“中国式”的本质要求,必须明确“中国式”的原则规定、战略规划及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