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进安德里社区居委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温馨社区,为老服务”八个宇,安德里居委会主任姚金兰非常认真地告诉我们,这八个字可不是摆着玩的。虽然说现在的日子好过了,发愁的事少了,但老人越来越多,孩子越来越忙,老人渴了、饿了,怎么办?烦了、闷了,上哪儿去?在我们安德里社区,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听听介绍,看看实地,答案自然就出来了。姚大妈一边走一边为我们介绍着── 这儿是我们的医务室兼聊天室。老人有个小病、小病的,出了楼门,到此就可解决,在这里值班的都是东直门中医院有名的大夫,他们不仅…  相似文献   

2.
“我想回家,我要见儿子。”“王婆婆,想家人了吧,来,我带您去见见……”面对封闭管理下情绪波动的老人,舟山市定海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边安抚老人,一边拿出手机,用微信视频让老人和家人“见了面”,化解了老人的烦躁情绪。  相似文献   

3.
政府为5600多位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免费提供照料服务;1.4万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取“高龄津贴”;8.4万老年人在社区里就能享受“15分钟养老服务圈”,老年食堂、助老服务网点、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就在家门口……在杭州市西湖区采访,记者真切感受到了幸福养老的滋味。  相似文献   

4.
<正>走进榆林市榆阳区崇文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老人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做理疗……“在家门口有这样一个休闲娱乐场地,就不用到处跑了,子女们也放心。”年逾古稀的白生华老人是养老服务中心的“熟面孔”,常来此与同龄人说说话、打打牌。作为榆林市首家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崇文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占地7000多平方米,配备诊疗室、怡康理疗室等多个功能室,开展日间照料、便民服务、医养康复、教体娱乐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助力老年人从“养老”变“享老”。  相似文献   

5.
子女上班了.家中需要照料的老人怎么办?老人退休后.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寂寞?请护理员为老人服务到“家”.鼓励老人去社区托老所结伴解“闲愁”……上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使138个街道(乡镇)每月有5000多老人得到服务。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渐完善.各级政府服务意识的不断强化.社区建设越来越体现出互助、合作的关系和自理、自治的能力,这直接涉及到社区的基本功能.关系到城市建设中“人文关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市南区是青岛市的中心城区,人口 44万,其中老年人近5.8万,占区总人口的14.1%,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城区。据统计:市南区的5.8万老人中有90%的老人也即5.2万老人愿意接受居家养老的方式。足以看出,除了家庭外,家庭所在的社区对于老年人是多么重要。也正因如此,民政部“星光计划”将在社区内建立街居两级为老服务基础设施作为核心提出要求。可以说,场地是老人活动的载体,是“星光计划”最基本的硬件要求。场地找到了,星光计划也就有了基础。 为此,市南区制定了落实“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三年发展规划,规划…  相似文献   

7.
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这个温馨、愉悦的大家庭里,省人大代表、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翁歆,是生活在这里的近500位老人的孝顺女儿。有事找翁书记,是中心老人的共识。只要老人找到她,她就坚持亲历亲为,把问题解决。在她看来,福利中心虽然是个养老机构,但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如果长辈们偶尔找小辈办点事,马上推给下面,就会削弱中心与老人们之间亲人般的感情。但老人们的偶尔,就成了翁歆的经常了。一次,一位老人为挂蚊帐找到翁歆,问题马上解决。老人为此写了一封感谢信,他说一件小事能看出翁歆的一种服务精神,他感到住在中心非常舒心。汤之硕老人…  相似文献   

8.
半年多前,闸北区天目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了“迎世博,我最满意的‘服务明星’”的评选活动,由社区居民自愿投票选出中心每月的“最满意服务明星”。自从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天目西路卫生服务中心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医护人员,尤其使中心的窗口服务得以优化,并随之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医院管理明显改善,行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市民满意度明显提高等等。近日,笔者就此探访了该中心,了解到窗口服务中的诸多暖人细节。  相似文献   

9.
孙静 《现代领导》2008,(6):18-19
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着作之一《黄帝内经》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养生谋略,这也是如今我国卫生界遵循的“预防为主”战略思想。而作为社会公共卫生网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是“治未病”的践行者。“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将成为未来我国城市居民看病的主要模式。目前,全国六千三百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万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活跃在城市各个社区,成为城市卫生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0,(11):32-32
“能帮就帮”是南宁市的城市精神。在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中,该市以社区为依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能帮就帮,真情关爱空巢老人”主题活动,积极探索新型为老服务模式。他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曹琪  喻文龙 《今日上海》2008,(10):38-39
长时间以来,医患关系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然而就在双方仍互有隔阂的今天,有一位医生却深得患者的信任。这是位社区医生,他常年保管着10多位社区居民的家门钥匙,并知晓50多户设有“家庭病床”的居民家的电子门密码。支撑这份“信任”的是他的医德和人格:默默坚守12年,风雨无阻送医送药,超乎常人的热心、细心和耐心……这位社区医生就是上海市闸北区首批“社区好中医”、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严正医生。  相似文献   

12.
平位 《中国民政》2010,(6):54-56
一个农村青年,把勤劳致富的钱,毅然用来创办养老福利机构,为的是保障农村社区丧失劳动能力的孤老年人老有所养。 一个致富能手,十几年如一日,无偿供养着10个孤寡老人,精心照料,孜孜不倦,享受着尊老敬老的无穷乐趣。他就是北京市首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创建人、朝阳区星光老人康复服务福利中心主任梁宝君。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弹指一挥间,普陀区甘泉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与甘泉街道“结对助医志愿服务活动”已经走过10个春秋。每年,都有10名医生与社区10名困难党员结对子,为空巢老人、困难家庭、困难老党员们送去专业的医疗指导,更送去生活的帮助、温暖和关爱。10年来,百余位困难党员群众得到医生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宜兴市建设“无围墙敬老院”,老人居家养老,不脱离家庭、不脱离儿女、不脱离生活环境.不会产生孤独感。去年,宜城街道大同社区依托社区已有资源.挂牌设立了理发、洗澡、送餐、看病、家政五个”为老服务网点”,在全市范围内首先试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和老优抚对象、老劳动模范等有个大事小情,只要打个电话,网点的服务人员就会主动上门帮助服务。今年.该市将投入资金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5.
他是我老爸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小易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来回揉着左右眼,心里正在犯嘀咕的时候,就看见路边的大树下有位老人,身体正倚着树干软软地向下溜。他喊了一声不好,就撇开车子救老人。此时,老人已经瘫坐在地,背靠大树,花白的头颅无力地歪向一边,双目紧闭,面部抽搐,两手哆嗦,小易一看这样,就知道老人和他死去的父亲一样患有心脏病,便心急火燎地在他身上的衣兜内翻开来。一般的心脏病患者,都在身上的某个衣兜内装着俗称“炸弹”的抢救药。毛手毛脚的越是心急,小易越是找不到药。他的身后,很快就围上了一圈看热闹的人。就在小易弯腰…  相似文献   

16.
郑文德 《广东民政》2010,(10):56-56
9月18日,广州义工联在市社区服务中心6楼举行“空巢老人不空心,月圆人更圆”的社区义工结对空巢老人迎亚运贺中秋游园活动。此次活动以“团圆”为主题,  相似文献   

17.
宗亭的胸怀     
“喝茶请到207,免费服务有情意,全城老人来相聚,梁庄日南半里地、”进入古城河南省邓州,随处可见这句广告词。不知内情的还以为它是一则商业广告,其实,这是“207免费茶社”向全城老人发出的一封“请帖”。继1995年春免费茶社诞生以来,专门为农民服务的免费书社、多功能的老年人休闲中心将再次无偿开放。所有这些,无不和一位残疾青年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他就是王宗亭。家境贫寒的王宗亭自幼患下肢麻木、脊椎弯曲、青光眼等疾病,家里人谁也没有想到全身病痛的他能活下来,更没有人想过他会有所作为。但王宗事却暗自立下誓言:决不让自…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护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居民的健康信息掌握得越全面,利用率越高,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就越有效果,居民的健康自然就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22,(12):55-56
<正>老人只要按下“一键呼”按钮,社区大屏上就会显示相关情况,方便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上门;用手机下单,便可在家享受生活照料、助餐、助浴等生活服务;在助餐中心的智能助餐机前“刷脸”,就能吃上丰盛的午餐……通过各类智能设备,方便快捷地享受各类养老服务,这种很多老人都向往的晚年生活,如今在江苏省无锡市已成为现实。近年来,无锡市创新推动智慧养老建设,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全力打造智慧养老精准服务、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20.
大事记     
《精神文明导刊》2010,(11):63-63
9月18日,中央文明办在贵阳召开“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座谈会。会议认为,“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活动开展半年多来,全国已有49个城市举办了启动仪式,1000多个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广泛组织动员社区居民特别是低龄老年志愿者结对帮扶高龄空巢老人,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有力促进了文明健康社会环境和融洽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