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邓小平的价值观,融合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中,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贯穿于邓小平人的价值观中,是邓小平人的价值观的核心,在邓小平心目中,人民利益是他思想行动的最高准绳,是他对人的价值判断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邓小平关于人的价值理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改革理论中的适度性李吉,唐振南综合研究邓小平的论著可知,改革的适度性与改革的正确性、科学性同义,实指改革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他认为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必需“尊重社会经济规律”①,要“按经济规律办事”②以正确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巨...  相似文献   

3.
1.邓小平价值观的精髓——实事求是讲求实效。邓小平鲜明地提出凡事都要讲求实效,看效果,拿事实来说话,办事戒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2.邓小平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邓小平价值理论体系中首要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一系歹:I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3.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集体主义。邓小平说:“我们从来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村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4.邓小平价值观的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生的最大价值,就…  相似文献   

4.
一、邓小平认识社会主义的新视角1、抓住生产力这个决定性因素,强调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首先是从发展生产力方面取得突破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安徽等地农村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不满人民公社体制,自发地搞起了包产到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党内很多人认为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对此表示了不同看法。他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  相似文献   

5.
一、共同富裕的本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邓小平同志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上,为我们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涵义,提供了一条科学思路,他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根据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无论从要领或逻辑上理解,都应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科学的涵义。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拥有程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总体反映;“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价值观。邓小平的价值观,与民族同根,与时代同步,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本文试对邓小平价值观的逻辑结构略作分析。1、“经济建设”是邓小平价值观的价值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价值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容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我们要准确完整地把握其理论体系,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这一思想武器,必须首先弄清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这一基本问……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世贤、黎红刚在《江西社会科学》上撰文,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是关于农业的战略地位问题。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在勾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业经济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二是关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邓小平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实事求是地了解了中国农村问题,他推行包产到户绝不是要摒弃毛泽东一贯追求的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小平没有提出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但在他的理论中却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他关于社会主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和谐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要坚持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是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解读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习邓小平农业是根本的思想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彭力,吴霞,石大立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论述,是他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农业是根本的思想,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一、要深刻领会"农业是根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七个阶段的不断探索,终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生产关系.中国共产党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历程启示我们: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采取梯次推进、稳步进行的方式方法.这些做法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要有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包涵三个层次: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和根本目标方面,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统一、物质基础、社会条件和社会目标的统一、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梁宝渭 《传承》2004,(4):21-23
邓小平曾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用对人民全身心的爱去关心、关注人民的住房问题。要盖点房子1958年11月,邓小平到贵州考察。他多次提到当地老百姓茅草房的改造问题。在驶往贵州途中,邓小平说:“农村茅草房子太多,要改造。”在花溪区视察时邓小平仔细询问房子怎么修。他对遵义地委负责人说:“农村茅草房子多了。生产队应实行互助,用两个冬、春的时间改造茅草房。”1960年2月,邓小平视察了安徽淮南煤矿机械厂职工的新建住房。这个厂在缺少资金、钢材、水泥的情况下,创造了一种用砖代替水泥板…  相似文献   

14.
正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改革的理论基础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改革?这是改革要回答的首要问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他认为,中国的改革源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矛盾。邓小平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毛泽东同志说:‘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几个特点唐春元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仅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且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关于依靠科学技术振兴和发展农业的一系列论述,为我国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改革中获得了重大的发展,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深入研究这一发展,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理论观点,在理论上和对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切实搞好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张留奎学习邓小平德育思想,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德育思想,贯穿在他对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中,贯穿在他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加深领会。他阐述的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相比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定义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从生产力的高度来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并在生产力的基础上来规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属性。那么 ,为什么要从生产力的高度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定义对生产关系又做了怎样的规定 ?这些新的规定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做了怎样的突破 ?搞清楚这些问题很重要 ,因为社会主义本质定义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核心思想所在。  一、为什么要从生产力的高度来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我们知道 ,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决定的 ,社会…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学说发展的新贡献许英鹏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里,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原理,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了经济文化比...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价值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内容博大精深 ,内涵十分丰富。我们要准确完整地把握其理论体系 ,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这一思想武器 ,必须首先弄清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对于何为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问题 ,目前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并大致形成了三种主要的观点 :一是“实效”说 ,即认为实事求是 ,讲求实效是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 ;二是“中心”说 ,即认为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是“人民”说 ,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才是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对于上述几种观点 ,我们认为 ,尽管它们都从某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