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青少年网络欺凌作为传统校园欺凌的一种新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成为关注的对象。通过对我国典型性案例的剖析,以及对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青少年网络欺凌和传统校园欺凌的理论认知,对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作出界定,并从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和解读,继而从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团结凝聚社会力量、多种教育相互合作三方面着手,提出综合的预防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自由随意和自主虚拟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模式,对传统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产生了剧烈的冲击。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发展出现了诸多困境,如网络道德认知碎片、情感扭曲、意志弱化、行为失范等。对此,应从技术保障、监管跟进、多管齐下、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加以破解,以期改善当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具体体现,凝结了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追求,亦是古人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现今,传统文化在自身缺陷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夹击下情况不容乐观。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诸多问题,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继承刻不容缓。要通过优化家庭文化教育、革新学校教育和承创并举等方式提高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合理地使用网络会造成青少年与社会的联系弱化。按照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这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增加。与网络的紧密联系会造成青少年与现实社会联系的弱化,突出表现在依恋、奉献、卷入和信念四个方面。不过只要我们对青少年上网行为进行适当的控制和引导,就会使其发挥增强社会联系,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网络素养的含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技术操作—价值理解—伦理遵奉"为分析框架,以2018—2020年发生在国内的"严书记事件""咪蒙公众号关停""227大团结"这三个网络热点事件为个案,对影响国民网络素养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影响国民网络素养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在于网民公共意识不足、娱乐至死的社会心态进一步膨胀、网络社会管理思路和方式的相对滞后,以及传统江湖文化的负面影响等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培育青少年对网络社会公共性价值的共同认知、培育青少年个体公共文明伦理的内在尺度、建立适应青少年网络文化特点的网络社会治理思路等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精神健康水平是衡量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指标。为比较研究广州、香港、澳门、台湾四地青少年精神健康和社会支持的异同,提供改善四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思路,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在穗港澳台四地收集数据并得出如下结果: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偏上;压力状况、学业成绩、家庭经济情况对四地青少年心理健康均有显著影响;朋辈群体、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其他亲友是青少年最常寻求社会支持的对象;穗、台青少年社会支持利用率普遍高于港、澳。这些调查结果提示应从传统文化、家庭关系、朋辈群体、专业支持、青少年增权和志愿服务多个方面找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来提高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网络素养的含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技术操作—价值理解—伦理遵奉"为分析框架,以2018—2020年发生在国内的"严书记事件""咪蒙公众号关停""227大团结"这三个网络热点事件为个案,对影响国民网络素养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影响国民网络素养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在于网民公共意识不足、娱乐至死的社会心态进一步膨胀、网络社会管理思路和方式的相对滞后,以及传统江湖文化的负面影响等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培育青少年对网络社会公共性价值的共同认知、培育青少年个体公共文明伦理的内在尺度、建立适应青少年网络文化特点的网络社会治理思路等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我国“90后”青少年生活中出现了火星文字这样一种特殊语言符号,且在青少年中间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笔者从社会学角度考察了这一文化新现象,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变迁、社会区分和社会整合,并对如何看待、规范这种社会文化现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迅猛发展,手机、电脑等上网终端设备引发了传统休闲方式的变革。网络休闲成为传统休闲活动的在线形式,丰富了休闲产品,革新了休闲方式,提升了休闲体验和效率。与此同时,网络休闲泛娱乐化、消费畸形化、盲目化、虚无化、成瘾化等异化现象,背离了休闲的本来目的和意义,弱化了休闲主体的主体意识,甚至引发道德失范并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对网络休闲异化的矫正要从认知纠偏、外在制约、行为引导和配套保障四个方面构建机制,在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共同发力,使网络休闲回归其价值本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四个方面的因素即社会生存环境与文化氛围、父母教育作用的弱化与家庭结构的变化、学校教育导向、未成年人自身道德的扭曲和法律认识的误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国家要有明确可行的立法,要有强大严明的执法力量,要大力解决就业难问题,社会要营造文明向上的成长环境,家庭要负起青少年初次社会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我国青少年群体的思想道德现状主要表现为:网上有害信息泛滥使青少年的思想认识受到毒害;网上道德弱化,青少年行为失范;青少年网上人际交往出现偏差;网络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等方面。作为一项全新的社会教育方式,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加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强网络信息管理,营造健康教育环境;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质。立足于培育与优化青少年友善品质的伦理价值基础上,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厘清友善品质的逻辑内涵,具体包含四个维度:与人谦和、为人忠恕的生活态度;仁爱孝悌、立己达人的生活品格;崇德弘毅、兼济天下的生活理想;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生活情怀。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友善品质内涵在青少年思想品格的培育中入脑、入行、入心。真正从文化理念、文化载体、文化环境等方面,探索培育与优化青少年友善品质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四个方面的因素即社会生存环境与文化氛围、父母教育作用的弱化与家庭结构的变化、学校教育导向、未成年人自身道德的扭曲和法律认识的误区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国家要有明确可行的立法,要有强大严明的执法力量,要大力解决就业难问题,社会要营造文明向上的成长环境,家庭要负起青少年初次社会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佛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国佛教在道德建设、本土文化发展、生态建设和人文价值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佛教出现了一些过度商业化和契理性弱化的现象。当下,中国佛教的发展要进一步现代化、知识化、国际化、和谐化,要以勇猛无畏的精神,融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时势,在夯实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回顾了当前青少年中孝文化缺失的种种现象,提出在广大青少年朋友中应该加强传统的孝文化教育,把握孝文化的真正内涵,推动新时期孝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网络视频是当下青少年网络应用的热门类型,他们青睐包括青春偶像类、国产情感伦理类、海外剧、日本动画片等在内的七大主要影视类型。这些影视类型对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认知方面,青少年对国外认可度较高,对国内种种现象不太认同,产生认同困惑;在情感方面,青少年在爱情、亲情和其他情感方面均产生了现实与理想的困惑;在行为方面,影响已经呈现在了语言、形象、消费、交友、婚恋、工作等从个体行为到社会行为的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审美意识的强弱和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于美育(包括美术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与实施水平。当前通俗文化艺术层的思潮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青少年对于美的理解,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丧失对真善美的认识,甚至出现道德和人性方面的种种异化现象。美术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和不可或缺的方面,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提高或者提升其审美水平、道德水准、文化内涵、动手动脑的能力、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68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孝道观念调查发现:青少年的“尊亲恳亲”和“奉养祭念”等核心传统孝道观念仍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而“护亲荣亲”和“抑己顺亲”等变迁传统孝道观念则随时代发展而明显弱化;青少年孝道观念具有地区差异,欠发达地区青少年孝道观念显著弱于较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青少年;青少年孝道观念存在年级、性别、家庭环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强文化自信,此后,此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学术界围绕文化自信的内涵、特点、基础,对"文化自信"进行全面界定;从对民族的复兴、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对文化安全的意义、全球化的要求以及人的发展的需要四个方面,探讨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时间空间维度、文化内容角度以及中西互动层面,提出了增强文化自信的举措。但是研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且存在一些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群体本位文化.这种文化不断巩固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国民依赖性.家国中的人物角色定位及对家国义务的单向强调弱化了自我,对权威的过度服从和崇拜容易形成奴性人格和依赖他人的病态人格.中国国民依赖性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思进取、安于常规、丧失独立性、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等方面.消除这些影响既要加强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又要加强自我观念教育,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