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30周年。始于1969年的这场运动席卷了几乎整整一代中国青年。在这场运动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经历各异、心态也各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所谓的“知青情结”。人生中的这一段插曲,在他们生命中留下的印痕是那样的深刻,永远都无法解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答录(下)问/边彦军,张素华答/张化高涨与扭曲提问人:到“文革”时期,知青上山下乡又掀起一个高潮。怎么看待这一时期的知青上山下乡呢?张化: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知青上山下乡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成了那场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3.
我的喜和乐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快乐!1976年,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我来到苏南农村的老家,过着和泥土打交道的知青生活。1977年,突然传来了恢复高考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其初衷试图结合支援农业发展,探索一条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道路.这一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延续了27年. 周恩来十分关心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一再要求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党政机关对下乡知青要做到“国家关心,负责到底”,而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心系知青,为他们的妥善安置和健康成长,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广大知青也无比崇敬和深情爱戴周总理.  相似文献   

5.
插队知青“侃”当年“返城者”的眷恋冯强“返城者”的眷恋忘不了那份艰辛为了生存山村旧事·编者的话·60年代末期,中国突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千万个家庭在大潮冲击下摇曳,上亿人卷入了狂澜之中。白山黑水,城镇乡村,荒野边疆,辽阔的神洲大地上留下了整整一代知识青年充满欢乐、痛苦、悲壮的奋斗足迹。时隔25年,人们开始思考这一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知青潮”现象,它的兴起和衰亡,它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及利弊,特别是对当年一代青年人的作用和影响,都是人们可以加以研究和探讨的。本栏目这期以“知青侃当年”为题,发表当年置身上山下乡大潮中的青年,如今已步入中年人的几位知青读者的来稿,这些充满憧憬与欢乐,带着悲怆的叙述,将会给我们以一种新的启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随着领袖一声号令,我们来自北京4中、铁路2中、36中学的500多名北京知识青年,来到陕北延长县插队落户。我们当年年龄小的不足16岁,大的仅20岁。那年初,天寒地冻,我们带着一身稚气的北京知青乘上一辆辆帆蓬军车,向荒芜的黄土高原深处驶去。我们一个个无言地蜷缩在卡车上,茫然地注视着车外的千沟万壑,想像着今后命运的归宿。黄土高原迎接我们的不是那彩旗和锣鼓,而是陕北老乡那黑油油脸膛上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要研究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刘晓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由官方组织的群众性运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不仅改变了一代青年的人生道路,还牵动了亿万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当知识青年散布到广大农村后,又使为数众多的...  相似文献   

7.
《传承》2006,(Z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城市人口积压,单一经济体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就业的出路越来越窄。1950年代国家开始鼓励部分城镇知识青年支援农村和边疆建设,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此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逐渐成为调节城乡劳动力的重要一环。同时,许多城市有志青年也渴望到农村去,希望有一番作为。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于是,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一度震撼全国、轰动全世界的红卫兵运动被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所代替。如果说“文革”前的“知青上山下乡”是劳…  相似文献   

8.
“知青与社会转型”研讨会综述李玉琦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知青日记选编》和《知青书信选编》引起关注。两本书收录了1968~1979年知识青年写的400余篇日记和100余封信件,从不同层面真实再现了当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  相似文献   

9.
1978年12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在此之前,全国知青工作会议刚刚闭幕,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知青政策。在此之后,大批的知识青年返回城镇,到了1980年,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关心﹃出身不好﹄的下乡知青刘文杰1955年兴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曾经延续了1/4世纪,涉及全国城镇几千万个家庭。知青运动涉及面如此广,必然影响到政策的方方面面,这也和当时的统战政策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出身不好”的下乡知青,在农村受到不...  相似文献   

11.
记得10年前,我的一本书《绝唱老三届》要出版,那是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30周年而写的。当时的封面设计者、老三届知青吕敬人先生,特意将毛主席那段著名的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知青,是整整一代人不想忘记,也无法忘记,是想说成辉煌,其实又很悲凉的历史。知青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称谓,这里面包含着历史的、文化的、现实的、世俗的,以至于政治的概念。单从字眼的表层来诠释,它是泛指有知识和文化的年轻人,可从中国对知青这个词汇的社会认同来说,已经成为了对毛泽东在1968年12月份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后上山下乡的高、初中学生的专用术语,后来也将1964、1965年及1968年以后到农村去的中学生囊括其中。所谓知青文学、知青电影、知青现象、知…  相似文献   

13.
有位曾是省级“知青模范”的社会学家这样评说:当年的1800多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是本世纪最后一代理想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历史勾勒:内蒙与东北的知青文艺■杨健从“上山下乡”分布的区域来看,知青大致可以分为边疆、内地两个部分。以这两部分的知青群体为创作主体的知青文艺,可分为三大类:以环边疆的建设兵团(新疆、内蒙、黑龙江、海南岛、云南)为第一类,以内地贫困农村(如山西、陕西...  相似文献   

15.
正知青是共和国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段印记。1969年2月28日,古田县第一批知青开始"上山下乡",总计有7000多名到各公社插队落户。1970年农历正月初七,福清县第一批知青也来到古田,此后陆续有5批福清知青到古田大桥、吉巷、凤都、鹤塘、杉洋、卓洋、泮洋、大甲等8个公社58个大队及边远山村插队落户。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劳动中了解农村,了解农业,了解农民,和农民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知青场队"的兴衰与前景徐飞(特约撰稿人)"知青场队"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最后一种主要的安置方式,它有过兴盛的辉煌与荣耀,也有过衰落的困惑与忧伤。它生长过程中的那部分积极因素,是值得我们今天认真研究与借鉴的。今天,发展乡镇企业式的"新知青场队",不失...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知青史》的初澜■定宜庄在我与刘小萌合著的《中国知青史》中,我承担的是《初澜》部分,内容从1953年写至1968年。这就是说,在全书的12章中,有10章讲述的是“文革”之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过程,而在这本书出版前后,已有不止一个我的同龄人...  相似文献   

18.
30多年前,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在中华大地顿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高潮,全国当时有1700多万“知青”到农村插队锻炼。今天的老“知青”,一定还记得福建省有个小学教师慨然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写了  相似文献   

19.
张锐 《春秋》2014,(2):29-31
正1978年8月,根据领导安排,我来到历城县遥墙人民公社(今历城区遥墙镇)渔场,开始了一年的知青带队干部生活,那年我33岁,便成了18个知青的"家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有的历史事件,影响到千千万万个家庭,不论是干部的孩子,还是工人的子弟,当时的初中和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20.
小保信箱     
如何认定原下乡知青插队期间工龄小保:我是建阳市蓄电池厂退休职工韩序亨,1943年10月出生,文化程度高中,1963年福州一中高中毕业,参加福州古岭农场务农, 1970年3月转到建阳县上山下乡。1972年推荐招工到建阳工艺美术厂工作,后调入建阳市蓄电池厂。2003年10月市劳动保障局审批退休时,认为我参加古岭农场劳动档案中缺乏依据,不予确认知青工龄,特来函请予解答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