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州市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以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筑业、9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林州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  相似文献   

2.
王军 《人大建设》2013,(7):48-49
近年,林州市坚持产业转型转变、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奏响了红旗渠畔"美太行"的最强音。这是林州继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红旗渠"战太行"、八十年代外出从事建筑业"出太行"、九十年代发展工业企业"富太行"三部曲之后,开启的旨在建设美丽家园的"美太行"创业第四部曲。——坚持转型转变,增强城市实力。调结构、促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打造林州经济  相似文献   

3.
<正>河南省林州市处在豫、晋、冀三省交界之地,有110万人口。林州是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最明显的城市符号就是红旗渠以及红旗渠精神。上世纪60年代,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和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在这过程中孕育了非常宝贵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红旗渠精神的感召下,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19)
正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专访时,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表示,红旗渠精神是创业时期艰苦奋斗的典范,更是林州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特有标签,林州过去的辉煌由红旗渠精神引领创造,未来的理想依然靠红旗渠精神引领实现。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太行山东麓,一条流动的"天河"盘在山腰,这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家住在山间,用水真作难。担水要翻山,吃水似油盐。"这曾是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人民吃水难的真实写照。20世纪60年代,在这里修建的红旗渠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5.
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林州市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近年,林州市人大常委会把关注民生、打造民生福地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解决群众最盼、最想、最难的事入手,推进民生改善,促进了和谐林州建设。察民情为民解忧历史上,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2008年冬,林州市发生严重旱情。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市的农业生产情况进,  相似文献   

6.
<正>一渠绕太行,精神动天下。20世纪60年代,中共林县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修建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并孕育形成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它不仅是林州人  相似文献   

7.
1996年 6月 1日,江总书记视察林州市红旗渠时,语重心长地讲道:“红旗渠是一个典范,它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现在物质条件比过去好了,但艰苦创业的精神永远不能丢。”在江总书记这一精神指导下,近两年来,林州市委、市政府在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实践活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自力更生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把艰苦创业与追求科技进步相结合”、“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发展理念,为红旗渠精神注入了鲜活…  相似文献   

8.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林州市政协委员为再建九十年代“红旗渠工程”贡献纪实1993年5月,中共林州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发出了建设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红旗渠工程"的号召,提出厂"力闯百亿,争当百强,全面振兴,实现小康的奋斗Z标,象当年的林县县委发出"引漳入林...  相似文献   

9.
正按照落实省委部署,10月8日至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赴安阳调研,并在林州市主持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三环节"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座谈会,研究推动做好最后阶段工作,确保林州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取得实效。在9日上午召开的座谈会上,林州市委书记郑中华汇报了林州市委班子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省委督导组组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文慧对林州市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1987年,河南省农业劳动模范、林业工程师张俊昌,从老家河南林州到远离家乡80里的濮阳市白条河农场一分场承包了1110亩长期荒废的沙荒地进行开发。15年来,他带领林州市66位农民,发扬红旗渠精神,终于将1110亩沙荒  相似文献   

11.
<正>过去的林县是一个缺水、生态环境非常恶劣的地区,几千年来没有解决的吃水问题,为什么在20世纪60年代能够解决?为什么当时10万人苦干能够修成红旗渠?1944年林州解放后,共产党让林州老百姓看到了希望。他们对共产党的信仰、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促使他们奋不顾身地支持各种党组织的活动和抗日活动,从此这个地方的人就产生了一种红色精神,在血脉里面种下了红色的基因。20世纪60年代初,老书记杨贵带着林县县委一帮人,宁可苦干不可苦熬,在太行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长1500公里  相似文献   

12.
林州市政协举办《委员风采》电视系列报道为大力彰扬林州政协委员的创业事迹,林州市政协和市电视台紧密配合,对全市160多名政协委员中的17名先进典型深人采访,编辑并制作了《委员风采)电视系列报道,近期在林州新闻节目中连续播出17天,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1,(19)
正样样当先进,行行争一流,人人都努力,林州更美丽——从林州市党政综合楼一出来,就能看到这醒目的20个字大标语。这是今年林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提出的发展目标。林州,有山有水有精神,其中蕴含着理想,也彰显着信念。如今,这座城市正努力地打破县域思维、跳出林州看林州。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中形成、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丰富和发展的红旗渠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胡锦涛同志在视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是一个典范,它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协商论坛》2023,(2):34-36
<正>隆冬时节,一场久违的大雪让安阳林州境内的太行山银装素裹、一派巍峨。站在山脚仰望,“人工天河”红旗渠在冬雪的映衬下更显壮观,于山腰间逶迤前行,滋润着山川大地。富泽一方百姓的不仅是红旗渠水,还有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内核的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林州因红旗渠而闻名于世。新时期,在红旗渠精神的引领下,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建设目标,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打造了包括茶店镇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茶马古道"、原康镇休闲度假圣地"皇后镇"、任村镇历史文化明村"盘阳村"等一批示范性  相似文献   

17.
正郝合兴,现任林州市五龙镇岭南村党支部书记、林州永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是安阳市人大代表、林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被群众誉为"倾情为民的好代表"。他劳累奔波,不断把事业做大做强,因此被大家称为创业代表。1979年,高中毕业后的郝合兴随着打工潮一起外出打工。不甘固守的他硬是靠着吃苦耐劳的质朴、坚韧不拔的毅力、诚实守信的人品闯出了一片天地。最初,郝合兴靠从朋友处借来的500元在山西  相似文献   

18.
正我作为一个草根、作为一个农民,与红旗渠的关系是什么?我在北大学习的时候,有幸听取了时任林州市副市长王献青做的报告《林州市的精神——红旗渠》,当时我就有了一个梦想,以红旗渠为主体,筑建红旗渠国家智慧农业聚集区。要想了解红旗渠,光听不行,要到渠上走一走看一看,我顺着红旗渠转了一个遍,太震撼了!它是伟大、神圣的,是能够创造人的生命最高价值的一个平台,我们要把红旗渠这杆旗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伟大的实践必有伟大的精神。红旗渠精神诞生50多年来,不断与时俱进,彰显时代价值,已成为我们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继续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与中共河南省林州市委于2017年6月29日举办"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探讨"红旗渠精神与中国梦"这一主题,就是要深刻理解红旗渠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内在联系,弘扬其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为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增添精神动力。红旗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梦想成真的实践范例。习总书记为什么会用"梦"这个字眼来概括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理想追求?"梦"一词既表达了我们追求目标的伟大,也表明了实现难度的巨大,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红旗渠就是"梦想成真"的一个典范。对于林州人民来说,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