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溆  杨丽 《人民论坛》2014,(12):173-175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村民在面对物质贫乏的同时,还因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面临民族文化流失以及农村文化贫乏的问题。为了突破经济、文化双重落后的现实困境,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引导文化需求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奉全胜 《传承》2007,(8):60-61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是树人,是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重中之重的又是培养一代农村新青年。农村文化生活很贫乏,农民文化需求很急迫,而基本国情决定了矛盾又将长期存在,决定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的关系,认识到二者是农村社会进步的两条腿,要协调发展,更要认识到文化建设是灵魂。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和谐文化为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原生资源,发展特色文化,特别是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的契机,推动和丰富农村文化活动,使农村文化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近年来,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也不断增加,表现为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中的划旱船、踩高跷、黄梅戏、…  相似文献   

4.
蔡雪莉 《传承》2007,(8):56-57
在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与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极不适宜的农村文化的贫乏。由于农村缺少优质文化的引导,农民的思想极易出现困惑和迷茫。以致使得农村出现不良社会风气,有的甚至演变成为社会问题。新农村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农民广泛参与,突出"实效",建立长效机制;与时俱进,注重开发。  相似文献   

5.
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在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中,我们应当把发展农村牧区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工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不断满足各民族农牧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农村牧区的文明程度。在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中发展农村牧区少数民族文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抢救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随着时代更迭,许多民族文化沉积于历史当中。几十年来,在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中,民族文化已经改变了历史上自然的、渐进的发展进程,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越来越大,许多珍贵的民族文化消失和正濒临…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否得到切实满足以及农村社会发展的和谐与稳定。目前,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短板,供给侧与需求侧相脱节、供给主体与需求结构相背离、供给方式与需求广度相冲突、供给形式与需求方式相矛盾等问题凸显。破解农村公共文化供需矛盾,应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构建人民群众真实的文化需求矩阵,对症下药;协调多方供给主体,明确分工;利用大数据思维优化线下供给,创新线上供给;创新供给形式,实现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及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着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当前如何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8.
发展桑蚕生产,是短平快发展少数民族山区农业经济的启动项目之一,是加速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地下资源贫乏的不发达山区尤为重要。本文拟以黄平县为叙述对象来进行探讨。其指导思想是通过充分利用土地,达到节约用地发展民族经济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9.
民族经济发展的欠发达状态,并非源自于民族群体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传统性,而更多源自于各民族群体生存方式、历史选择与文化样式的现实有用性的开发程度,以及功利性市场对其价值的包容性与容纳力.民族群体应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文化资本的形成与产品转化、价值提升、需求引致等等市场开拓上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并极力消除一些民族群体的历史与文化存留与现实经济体的不相协调性,努力开发民族群体传统文化的经济有用性并转化其市场价值,由此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之间的有机连接,为民族社会的发展提供多样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经济活动当中,民族文化的演进与变迁发挥着双重作用。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推动,而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需要民族文化的支持,且这一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促进作用与反作用对于民族经济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更加落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投入,认真组织实施“宣传文化工程”。首先,实施这一工程,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措施。我省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贫困人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贫困地区的返贫率…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段时期以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孝感的实际出发,我们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内容,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注重发挥农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文化真正融入到农民生活之中,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13.
佟拉嘎 《前沿》2008,2(2):45-47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老课题,也有明确的答案。文化是不朽的,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涌现新的内涵。民族文化对民族经济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出更加明显和不可缺少的一面。民族文化特质一旦形成对民族经济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本文从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出发,以蒙古族开放性民族文化与内蒙古民族经济发展为例,明确发展民族经济应该有发展民族文化的自觉,才能使民族本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纺织文化与社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力 《求索》2010,(7):71-73
布依族纺织文化作为布依族的一种生存方式,在乡村区域共同体基础上长期传承累积而形成。布依族纺织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不仅对于布依族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为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布依族纺织文化在社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借助传统民族文化,寻找布依族农村社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衣食父母的传统农业大国。农村社区面积和人口都占总国土。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业经济的状况固然是国脉所系,而农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状况如何,亦关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实现民族振兴。经济腾飞,不能不重视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社会基础工程。所谓社会基础工程,从理论上探讨,其内容很广,诸如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农业经济振兴、农民衣食住行建设与改善、农村文化教育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等。这些都应列于这一社会基础工程。但其中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包含"半壁…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政报》2006,(5):28-31
加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内蒙古,推进我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促进农村牧区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内蒙古,推进我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促进农村牧区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8.
杨南丽 《思想战线》2001,27(3):97-100
通过对云南罗平县多依村布依族的调查发现,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区文化对区域人群的影响作用和协调功能日益凸现,然而,受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水平偏低、信息渠道单一等因素制约,目前的农村社区文化不能适应村民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鉴于此,建议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强化基层组织的引导职责,以传统的农村家庭功能单位为依托,努力探索有地区特色的社区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民族文化是民族中的人生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它与民族经济、民族政治是内在统一的,共同构成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民族经济意识的转变将会促进民族经济的工业化;与工业化不相适应的文化因素将阻碍民族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民族文化由少数民族经济所承载,少数民族经济由民族文化界定和导引。民族文化的变革是民族经济变革的先导,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反映和内在要求;少数民族经济的现代化是民族文化变革的方向。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转变将促成民族文化的蜕变,逐渐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化和旅游关系密切,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一般情况下,文化在旅游产业经济中的延展主要体现在旅游工艺品方向、人文景观、特色旅游产品等方面,民族文化在民族旅游产业经济中的表现也是如此。多样化的途径为文化在旅游产业经济中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延展并非通行无阻,民族文化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延展要受到文化多样性保护需求、民族文化的私密性、民族文化的时限性等多种要素限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