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3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先后在国际场合公开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伟大战略构想。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美国"重返亚太"和实施"亚太战略再平衡"的背景下,我国应因势利导,完善包括"北方丝绸之路经济"、"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丝绸之路经济"国家大战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我国全面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有助于确保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西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确保边疆安全。同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有助于打通西南部出海通道,有助于实现我国的"西进"战略,有利于我国摆脱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的遏制和干扰,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延长我国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使我国在当前的国际政经大格局中进一步赢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2.
2013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式推出"一带一路"战略。根据经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战略还包括"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一条连接中国、孟加拉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等国,覆盖两条"走廊"且早于北方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即南方丝绸之路便已形成并持续惠及沿线相关国家,实际上早就形成了一个经济带。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南方丝绸之路所涉及区域的重要战略意义更加凸显。中国有必要整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从  相似文献   

3.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亚发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之后,得到欧亚大陆大部分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特别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元首发表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致力于在整个欧亚大陆建设共同经济空间。在此过程中上海合作组织是二者对接的重要平台,应务实推进六大经济走廊贯通整个欧亚共同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4.
中亚各国家正在推进的民族发展战略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契合,中亚国家地处南北、东西交通运输走廊的交汇位置,在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政治外交等方面中亚国家可为丝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借力资源,同时中国"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也可为中亚国家民族发展提供借力资源,前者与后者彼此之间应形成合力。在中亚国家中,土库曼斯坦在很多个方面都能找到与丝路经济带建设相匹配或者契合之处,它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中亚推进的重要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5.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完全可以延伸到沿线相关国家,中国有必要与相关国家合作,共同建设一条"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道,共同组成并正式确立中国全方位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大战略。四川拥有其他省区无法替代的诸多优势,特别是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省份,四川理应在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抢占先机,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完全可以延伸到沿线相关国家,中国有必要与相关国家合作,共同建设一条"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道,共同组成并正式确立中国全方位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大战略。四川拥有其他省区无法替代的诸多优势,特别是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省份,四川理应在建设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抢占先机,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亚①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鉴于互联互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地位以及中亚地区交通一体化的现状与前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亚各国交通政策的协调十分必要。构建一个庞大的贯通周边各国的铁路、公路货运网,打破贸易壁垒,凭借地理优势深度参与全球劳动分工,是中亚交通一体化的目标。具体来说,横向打通中国到欧洲,纵向打通俄罗斯、伊朗、波斯湾和印度的通道,是中亚交通一体化的关键。中国从便利化入手,使"一带一路"与当地需求相结合,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是互利互惠的好事,必然受到中亚各国人民的欢迎。与此同时,以道路互联互通为抓手,也需注意当地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各国交通体系的落后性和政策协调的局限性,防范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8.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紧邻中国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要冲,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利益区。自中国在中亚地区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以来,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努力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五通"领域收获了一些早期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中亚国家政局变数较多、贸易投资环境不佳、安全形势严峻以及大国竞争等一系列挑战。因此,在肯定成绩、正视问题的基础上,中国应秉持奋发有为、积极塑造的方针,遵循多方合意的多元化路径逐步推进中亚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梦"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高度关联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实质是东西兼顾,南北并重,海陆平衡,内外联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创新内容和优先方向,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支撑和策略保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要历史为现实服务,以经济换政治,以陆上空间换海上时间,以陆权优势平衡海权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古丝绸之路的简单复制,它有更宽广的领域和更丰富的内涵,是中国面向未来的宏大战略和深邃的策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这一战略得到亚欧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内相关省区也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但美国、俄罗斯、日本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沿线各国应努力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相似文献   

11.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俄罗斯的积极响应和认同。黑龙江省谋划构建的"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以边境口岸的发展为基础,边境口岸建设对加快与俄罗斯互联互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地缘位置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源于南亚重要的地缘格局,中国以互联互通为契机参与南亚共商共建共享顺理成章,但地区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区域内各主体间矛盾依然激烈、贸易对象不平衡现象显著、中国-南亚有限的民间交流是中国推进战略合作的短板。未来中国南亚区域合作更加强调相容性,势必要在国内发展愿景与南亚国家现实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全面加强无缝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3.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是中国政府正式发布的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南性文件。从其内容来看,东北亚地区尚未纳入建设"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区域。无论是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目标来看,还是从东北亚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存在将东北亚地区纳入"一带一路"重点合作区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东北亚地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课题主要包括扎实推进中国与韩国相关战略对接工作,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加快提升和完善大图们倡议区域合作机制,以及在其他地区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4.
南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地缘位置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源于南亚重要的地缘格局,中国以互联互通为契机参与南亚共商共建共享顺理成章,但地区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区域内各主体间矛盾依然激烈、贸易对象不平衡现象显著、中国-南亚有限的民间交流是中国推进战略合作的短板。未来中国南亚区域合作更加强调相容性,势必要在国内发展愿景与南亚国家现实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全面加强无缝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与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称"一带一路")构想以来,"一带一路"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一系列早期成果的展现,国内各部门和不同省区都已将"一带一路"的规划和研究工作置于优先日程,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陆续出现。目前,中国国内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仍处在出台和完善政策以及制定规划的初期阶段,这也更加凸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2月11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著名专家学者、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官员、部分独联体国家驻华使节代表、中国外交部官员、中国前驻独联体国家大使等近60人与会。与会代表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顺应了时代潮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将给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历史契机,符合相关国家的利益。中国提出的这一倡议有待充实具体内容,需要相关国家的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各种挑战,是一个长期过程。研讨会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与东盟的贸易经过"黄金十年"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前沿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连通了东盟、南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形成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沟通南亚、印度洋不可或缺的一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则是中国与东盟陆地直接接壤而且海上有港口对接的唯一省份,是大西南的出海口,也是周边省区与东盟联系最便捷的通道,陆海相邻的地理位置意味着广西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有着比中国其他省份更独特的位置和机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三年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各领域合作已取得巨大进展,沿边地区于其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积极作用。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发展战略上的对接逐步落实,沿边合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大批合作项目将有望在沿边省区与邻国展开。中国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时应当注意整合沿边优势,统筹国内外发展战略,并保持"构建耐力",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与邻国积极沟通,努力增信释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倡议,有助于搭建中国与亚欧国家经济合作的新平台。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覆盖的地区,自然障区面积较大,不利于宏观化的区域性开发,因此应注重中微观领域,从推进跨境次区域经贸合作入手,“以点带面”地推进整体开发。从这个意义说,“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典型的跨境次区域合作。“次区域合作理论”是中国与中亚、南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论支撑。本文旨在从当代经济新区的开发规律来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跨国合作路径,关注基于边界的次区域经济区的培养,对国家间信任以及国际合作的助力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东欧国家多领域合作提出5年来,已取得长足进展,形成了"16+1合作"框架,收获许多初期合作成果,积累了不少可贵的多边合作经验。随着合作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日益显现出合作理念新颖、制度建设成熟等鲜明特征。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东欧16国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和试验田,其经验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