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就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基本立法体系及婚约、结婚、离婚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试对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修改和完善提出具有实际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静芹 《河北法学》2004,22(5):143-146
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婚姻家庭制度将作为其中的一编。婚姻家庭编的立法体例和内容如何确定 ,直接关系到民法典体系的科学性和制作的完整性。就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立法体例和制度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以填补婚姻立法的空白 ,进一步完善婚姻法的各项规定 ,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正> 香港的婚姻家庭制度是很复杂的。长期以来,香港一方面允许中国清朝时期的婚姻家庭制度存在,另一方面又实行英国式的婚姻家庭制度。但是,在1971年10月7日通过的香港修订婚姻条例,废除了旧式的中国封建婚姻制度,只实行一夫一妻制的英国式的婚姻家庭制度。该条例还规定,凡1972年6月30日前依中国习惯缔结的旧式婚姻,应该重新登记,或是解除婚姻关系。可见,从法律上说,香港现在已不承认旧式的中国婚姻家庭制度了。因此,这里我们仅就香港现行有效的婚姻家庭制度予以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白军洋 《法制与社会》2012,(29):263-264
在古代社会,个体是臣民而非主人,人在等级序列和服从关系中,于此对应,婚姻家庭关系也处在一座等级严明的“金字塔”.从夫权父权的自上而下的人身财产支配.到了现代社会,人权保护的觉醒,社会个体逐渐追求权力本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也进入了婚姻家庭领域,特别是自20世纪以来,人权保护通过宪法的根本性原则越发广泛的影响部门法的领域,并通过部门法的具体制度和规范内容予以影响,本文基于人权保护对于婚姻家庭法律关系的深刻影响,以追求在人权保护指导下的婚姻家庭法律关系带给我们社会一个更和谐的婚姻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婚姻家庭基本立法体系、婚约、结婚、离婚制度及夫妻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便对中国现行的婚姻家庭立法有更全、更新、更高、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从而,试推动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古代到现代妇女婚姻家庭制度经历着漫长的历史变革,本文着重介绍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转变,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律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礼法合一的体系,是中国古代法制最大的特点,也是中国所独有的法律文化。而中国古代礼法合治的体系,反映在婚姻家庭关系方面最为明显。在礼法结合的发展过程中,唐律的"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正是以前礼法结合思想自然演进的结果。这一点在唐代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并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法制史上,唐律集封建法律之大成,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作为其内容之一的婚姻法,也是后代各朝婚姻立法的典范,唐律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在婚姻家庭法律领域所推崇和维护的伦理道德,对于家庭关系的稳定,整个社会秩序的安定,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它的立法指导思想、内容不仅有时代特色,而且深刻影响了后世,当代对唐代婚姻立法成功经验的启示与局限性的认识,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婚姻立法也可提供历史明鉴,也可使我们更好地完善和实施我国的婚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古代关于婚姻家庭的法律制度中,关于婚姻关系解除和限制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七出三不去。这是一项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法律原则,自西周起一直延续至明清,成为我国古代极具儒家色彩的婚姻规则。这一原则虽然是男权社会和男尊女卑的体现,但是其中不乏很多借鉴的方面值得当代婚姻制度的参考,对于当今有些扭曲的婚姻观念和高居不下的离婚率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婚姻是能够维持人类关系最为持久和稳定的一种社会关系,其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就是夫妻关系。而家庭婚姻法就是调整这种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律制度,分析社会发展的历程,家庭婚姻法在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中始终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那么探寻我国婚姻家庭法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将会有助于维系人类社会中的最稳定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本文从我国现代婚姻家庭法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着手,探究和分析我国现代婚姻家庭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鎏 《法制与社会》2010,(4):251-252
我国建国60年来在婚姻家庭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伦理观念的变迁、法治观念的变化,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同性婚姻问题、变性人婚姻问题、以及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种种法律及伦理道德问题,以上这些社会新问题的出现给婚姻家庭法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亟需构建更加完备的法律对之加以规范,以适应社会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大学张希坡教授新作《中国婚姻立法史》,由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这是一本探究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历史变革及其发展规律、以现代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演变为研究重点的专著。本书主要特点如下述:第一,独出机杼,采取纵横结合、相互交叉的结构方式。全书六篇:第一编,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制度和近代婚姻家庭制的变革。第二编,革命根据地的婚姻立法。第三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婚姻立法。这两篇是从纵的方面,研究我国婚姻立法和司法工作的成就及经验教训。第四编,婚姻制度中各种法律规范的历史演变。第五编,亲属家庭关系。这两篇是从…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医学进步给离婚诉讼带来的难题,陕甘宁边区1945年开始在离婚诉讼中采用“考虑期间”裁定,进而在多种典型的离婚纠纷案中适用,并逐渐将其制度化,收到了稳定婚姻家庭、缓和婚姻冲突的良好效果。“考虑期间”制度源于中国近代以来民事诉讼法离婚诉讼中的“诉讼中止”制度,同时又是对诉讼中止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是陕甘宁边区在婚姻法领域的重要创造。  相似文献   

14.
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来婚姻家庭纠纷的增加,离婚率的提高,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已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婚姻法》修正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增加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它完善了我国婚姻家庭制度,明确了婚姻过错方的法律责任。离婚损害赔偿既包括财产损害赔偿,也包括精神损害赔偿。针对目前学界的观点,作者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构成要件等进行专门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终于增设了无效婚姻制度,填补了一直以来的立法空白,完善了我国的婚姻立法。但是这次修订婚姻法并非一劳永逸,只是婚姻家庭法向民法典回归之前的一个过渡,所以关于无效婚姻制度,也仅仅是搭建了一个框架,许多实体方面的问题和程序方面的问题还有待细化。本文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试图通过对外国无效婚姻制度与中国无效婚姻制度的分析与归纳,立足中国婚姻家庭领域的国情,对于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无效婚姻制度提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论违法婚姻的效力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引玲 《法学评论》2004,22(4):149-154
违法婚姻是破坏现存婚姻法律制度的严重违法行为 ,是与国家法制建设与法治秩序相背离的行为 ,因此 ,必须从立法及司法上予以解决。本文着重从违法婚姻的效力认定标准上进行分析 ,指出违法婚姻的解决手段包括违法婚姻无效宣告、违法婚姻可撤销及违法婚姻效力补正 ,从而在司法上解决违法婚姻长期存在的问题 ,进而达到国家对婚姻家庭秩序的法律调控。  相似文献   

17.
对于如何确定夫妻关系破裂这一问题现行婚姻法采用的是“感情破裂说”。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姻家庭关系的日益复杂,这一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呈现出来。因此采用“婚姻破裂”原则即符合当今各国立法趋势和我国现状,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易于法官在审理婚姻案件时予以掌握,也更符合我国现阶段婚姻家庭制度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王阳阳 《法制与社会》2012,(34):269-270
婚姻是为了满足繁衍后代,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类发展始终的。我国现行法及司法解释均未明确的规定婚姻的定义,但从婚姻家庭法中不难看出,对于婚姻的定义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男女双方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的,以夫妻的全部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二是"男女双方以共同生活为目的而缔结的,具有公示的夫妻身份的两性结合。"我国的婚姻家庭法中有一项重要的制度即婚姻登记制度,也就是说要形成受保护的婚姻关系就要在法律上进行登记公示,所以未经登记的婚姻不是婚姻,但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泛、民族众多、人员复杂的国家里,不可避免会出现事实婚姻的状况,也即在并未进行登记的情况下以夫妻名义同居并且其他人也认为他们是夫妻的状况。事实婚姻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事实婚姻制度的存在具有内部矛盾性。  相似文献   

19.
张珉 《法制与社会》2010,(22):66-66
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在保护婚姻关系中受害方的权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符合我国现阶段婚姻关系所呈现出的特征,有利于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亦使我国婚姻法制度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20.
确立重婚罪,对维护婚姻家庭制度、保护公民权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司法实践中,鉴于对婚姻效力的不同理解,重婚罪往往难以界定。本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针对相关问题,阐述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