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一座城市而言,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氛围,对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首先应建立对国家权力的严格控制制度,只有政府的权力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才是法治的政府.现代社会中评价法治状况的主要指标是人权价值的确认与维护程度.建设城市法治环境的综合性决定其评价指标具有多层次、多界面、多角度特点.实现这一测评的关键和难点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城市法治环境的指标体系,确立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相似文献   

2.
仝尧 《淮海论坛》2013,(2):10-12
一、法治环境释义及基本要求 法治环境概念的逻辑起点在于法治概念的定位.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指出法治包含两重涵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应该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法治概念经历了2300多年,法治的两点基本属性让法治建设的国家奉为经典。中国法治建设走过30年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依法构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软环境的重要性。市场经济越发达,民主意识越增强,公民权利越完善,法治对于地方治理的意义就越重大,法治环境的构建成为了地方政府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张晓玲  刘昱辉 《人权》2013,(4):18-20
人权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保障人权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①近些年来,中国在法治建设中的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法治建设的进步,中国人权保障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法治与人权的概念(一)对法治概念的探析对于"法治"的概念,法学家们指出,"法治"没有一个明确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定义,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  相似文献   

4.
法治中国建设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具体政策目标。法治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优秀类型,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引导、补充作用。文章从提升主体的法治文化素质、打造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吸收和萃取法治文化理念、营造互助合作的国际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本身是一个由"法治"等若干理论构成并支撑起来的概念系统,因此对"法治"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就成为正确理解和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本文对法治、法制及与此相关的人治概念和法律、道德及与之相关的德治等概念作出界定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大目标,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与条件。从理论上看,建设法治文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程。如果说法律制度是硬件建设,那么,法治文化是软件建设。因为法治文化关系到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公民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与价值判断。所以,建设法治文化不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基础与条件,同时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难点与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7.
李建新 《前沿》2013,(17):74-76,89
实践中出现的一些轻视法治政府建设的现象表明,法治政府仅被一些人看做一种工具价值,其实质价值被忽视了。通过对工具价值与实质价值的辨析发现,过分地强调一个事物工具价值会削减或者损害其实质价值。而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一个主要部分,其本身就是价值目标,如同法治一样具有实质价值。建设法治政府不仅需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同时更应培养法治观念和信念,重视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质价值。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法治中国一体建设、整体推进的基本思路,国内一些地方近年来也相继推出了以"法治指数"的量化指标体系来评价地方法治状况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法治建设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从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到具体量化指标设计的建设思路。这一思路是否能够达到法治建设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的目标?需要对法治概念和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理论反思。从理论上说,现代法治概念包含了制度或者治理层面的法治、观念层面的法治和文化层面的法治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地方法治评估体系缺乏从法治文化高度上推行法治设计的整体思路,需要从宪法至上、程序正义和权利本位三个文化要求和价值指数对其进行重构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贾蓉治 《理论月刊》2004,3(6):98-100
中国二十多年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法治环境的好坏,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建立起良好的法治环境,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必须从法律和制度上对各级国家权力的实际掌握者加以有效制约与控制;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有司法公正做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城镇体系中等级最高 的城市,是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 的中心。城市的发展表明,城市不仅是经济高度发 达和财富高度集中的地区,而且也是法治建设完备 健全的地区。加快中心城市法治建设是一个国家法 治建设的先期任务,国内已有一些大中城市提出了 建设法治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江海洋 《群众》2008,(6):48-49
所谓“法治文化”,是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积淀于一个国家、地区,并融注在人们心底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及其价值取向。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首要倡导法治文化。而法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必须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相适应,否则法治精神就很难延续传承,更谈不上提高社会法治化的水平。因此笔者认为,推进法治建设,必须以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法治文化为前提。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然而法治的有效运作需要民情的支持,为此,特提出"法治社会化"的概念,这是一个政治共同体法治观念与行为模式的学习、传播、塑造与传承的过程。法治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或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和唤醒人们心中公平正义的信念。而普法宣传教育、党政机关等国家公共组织依法办事的榜样示范和公民亲身参与法治实践、以法治量化评估促进法治社会化,是法治社会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个开放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用法治理念指导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树立和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全面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4.
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过多年探索,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形式、载体和内涵有所创新,取得了成绩。但较之于城市,农村还处于法治建设的"低洼地"和"破碎地段"。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才能得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开篇对法治、法治思维、依法治国等几个密切相关的基本概念作出界定,对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法治思维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与改革等基本关系作出厘清,然后采取虚实结合的写法,既有理论概括,也有古今中外的例证,还有武汉地方法治建设的情况介绍,初步回答了领导干部法治新思维养成的六点内容、三大特点,提出了领导干部如何养成法治思维的四种方法及途径,最后提出了领导干部养成法治思维应当正确处理的五重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不仅仅是西部经济的崛起,更重要的是要推动西部社会整体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西部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形成西部社会良好法治环境和秩序为目的的区域法治建设,自然也就成了西部开发的题中之义了。...  相似文献   

17.
赵春光 《公安研究》2009,(3):5-9,34
摘要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是同一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思想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法治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促进入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科学发展观宪法地位;调整立法重点,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法律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全民法治意识和科学发展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正>贺海仁著《法人民说》结合中国法治进程对人民主权论进行了法哲学阐释。作者用法人民这一术语整合自由、人权、民主、公正、平等、法治等现代性概念,确立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最高地位,构建国家权力来自人民、通过人民并为了人民的法理学。一、"法人民"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立场人民是一个历史概念、政治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哲学概念。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的主体,是法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的核心和精髓,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原则,也是一种法律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国家治理理  相似文献   

19.
田细菊  徐慧  王险 《政策》2006,(2):35-35
目前,一些城市正在开展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发展软环境体系建设滞后,特别是法治环境建设滞后,满足不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法治环境建设, 以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加强法治环境建设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非公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的法治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小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法制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早已成为我们国家的基本方针与政策。本文将通过对法治与法制概念的介绍,深入浅出的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使得读者对其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