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80年代末以来,长期困扰拉美大陆的军人政变日益减少,武装斗争和暴力活动渐趋消歇,中美洲开始了和平进程,整个拉美地区出现了几十年来少有的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的局面。到1991年底止,除海地外,拉美军人独裁统治的国家已完成向民选政府的过渡,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已实行多党代议制政体。1991年12月31日萨尔瓦多游击队同政府达成彻底结束已持续11年之久的武装冲突协议,危地马拉游击队也正与政府加紧谈判,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拉美国际关系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领域。一、关于拉美国际关系理论当代拉美各国的政府和思想家十分重视国际关系与对外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80年代后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拉美各国依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就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拉美大规模的游击运动被美国政府看作是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共同推动的结果,对美国在西半球的经济、安全和战略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于是美国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软硬兼施的反游击战政策,对拉美国家的亲美政权提供军事援助和军事训练,帮助其打击国内游击队势力,同时还出台了经济社会发展援助计划,以消除拉美游击运动的根源。这些政策虽然实现了打击拉美暴力革命的短期军事目标,但未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反倒进一步激化了拉美人民的反美情绪。美国在拉美的反游击战政策反映了冷战双方在西半球的较量和势力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正>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对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期"大国崛起中的对拉美关系专题"对英国、美国、苏联介入拉美地区事务的历史成因和路径、对拉美政策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进行探究,以期获得必要的启发和借鉴,进而提高对中拉发展共性和差异以及中拉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英帝国在拉美:经济霸权与外交策略》一文认为,拉美国家独立后,因受欧洲均势和美国牵制的影响,英国对新独立的拉美国家进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深刻变革对拉美地区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领域。一 关于拉美国际关系理论90年代以来 ,拉美各国的政治家和学者以及美国等国的拉美问题专家对拉美国际关系理论和对外政策 ,提出了新的见解。80年代拉美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有 :决策过程论、实力政治论、政治类型论、国际体系论和依附论等 1 。90年代 ,拉美国际关系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多数学者认为 ,冷战后指导拉美国家外交政策的理论出现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对依附论的再认识。“依附论只是一种发…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的拉美政党政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多数国家的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涌现出全球性政党巨变的浪潮。拉美地区的政党政治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本文试从静态的基本情况和动态的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考察世纪之交的拉美政党政治。一、拉美政党政治的基本情况在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7.
欧盟与拉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刚结束时 ,人们认为加入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集团是拉美的惟一选择。 1994年以后欧盟与拉美的关系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双方要求建立跨地区的伙伴关系 ,跨地区政治对话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欧盟对拉美制定了新政策。欧盟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 ,双方在政治上的合作比较和谐。但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不平衡 ,在贸易上存在结构性弱点 ,发展欧拉关系仍存在一定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一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是目前中美洲地区内战仍在持续的两个国家。去年以来,在中美洲和平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以及世界一些热点降温或政治解决的推动下,萨、危两国争取和平的努力也取得了积极成果。萨尔瓦多政府与游击队“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的和平谈判在克里斯蒂亚尼政府于1989年上台后即已开始,但由于交战双方军事活动升级和谈一度中断。去年4月,在联合国监督下,双方在日内瓦重开新一轮谈判,于5月在加拉加斯会谈中就谈判议程达成一致。双方在6月哥斯达黎加会谈中,就保障人权问题签署了协议。今年4月双方在  相似文献   

9.
巴西的"大国外交"战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应对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战略新格局,巴西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巴西在继续稳定与美国和欧洲国家传统关系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发展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同拉美邻国和发展中大国的关系,以便在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进程中,体现和发挥巴西作为一个地区大国的政治作用和影响力,在新的国际战略格局中为巴西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卢拉政府执政两年来所推行的外交政策以及在国际上展开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外交活动,是巴西外交新战略的体现,是前政府外交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朝鲜核危机的症结及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朝鲜半岛核危机陷于僵局状态。朝鲜核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再度演变为核危机 ,症结在于朝鲜半岛安全结构转型进程中朝美战略相互冲突。冷战后朝鲜外交战略的核心是缔结朝美“和平协定” ,突破残存的冷战结构 ;而美国的对朝政策取决于其东亚战略的整体设计 ,旨在维持冷战安全结构 ,美日、美韩同盟和美在日韩驻军是其中关键。战略冲突决定朝美之间是零和关系 ,核危机是战略冲突的集中体现。双方力量的非对称性增加了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但战争的残酷性起着关键的制约作用 ,使双方不会轻易放弃达成妥协的微小机会。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生事物, 它在《联合国宪章》中并没有规 定, 而是在后来的联合国维持和平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联合国在解决严重的国际争端或冲突 的过程中, 曾多次采取维和行动。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形成和发展看, 分为冷战前和冷战后两个时 期。冷战前的维和目标不是“建立”和平, 而是维持和平。冷战后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在职能上发生 了一些变化, 由维持和平向缔造和平和用强制性的手段“促进”和平的方向转化, 表现出了新一代维 和行动的主要特征, 使联合国维和行动陷入困境。只要国际社会认真对待维和行动中出现的新问 题, 吸取教训, 找出症结, 维和行动在今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努力中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亚太地区形势出现变化与发展,使美国新保守主义和日本右翼势力竭力打造的美日联手“遏制”中国的中美日三角关系出现了微妙且深刻的变化。中美日”友好合作”有益于东亚的稳定正在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特别是“9·11”后,中美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显露出新的特征。不能再沿用冷战时期以及此前的单线或平面思维方式,将国家间的关系看成是“非敌即友”的关系。目前中美俄三国在诸多领域都是合作伙伴。三国在地缘战略和传统安全上是竞争对手,这不仅不是三边关系的主要方面,而且成为一种压力,促使三国重视发展三边关系。加上共同利益的驱动,三国都积极发展同另两方的关系,寻求合作,避免对抗。为了三国的自身利益及世界的和平、安全与发展,中美俄应该摈弃冷战思维和传统的权力政治思维,本着和平、平等与协作的原则,建构以互补互利、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型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14.
拉丁美洲满怀希望迈入21世纪和新千年。1999年12月31日对巴拿马和拉美各国人民来说将是一个永远铭记的日子,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和运河区主权。随着冷战的结束,曾是世界“热点”地区之一的中美洲已走向和平。经受了苏联解体冲击和美国加强封锁严峻考验的社会主义古巴,依然屹立在加勒比海和西半球。从20世纪70年代末厄瓜多尔和巴拿马开始的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军人“还政于民”的民主化进程,到1993年和1994年巴拉圭和海地两国军政府交出政权为止,这一进程已基本完成。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度在拉美(…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拉美地区历来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位置。长期以来,美国视拉美为自己的“后院”,在拉美拥有独一无二的主导权和影响力。特朗普政府执政后,公开祭出“门罗主义”的旗帜,大幅度调整对拉美的政策,展现出更公开的干涉行径、更浓厚的利己色彩、更明显的分化企图和更强烈的排外取向,意在将拉美打造成一个政治上亲近美国、经贸上依赖美国、安全上不威胁美国的“后院”。短期看,特朗普政府对拉美的政策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拉美的掌控有所强化。但长期看,美国和拉美地区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和冲突并未完全纾解,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甚至存在进一步被激化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拉政策的调整还加剧了大国在拉美展开战略博弈的风险。特朗普政府的拉美政策如何进一步演变和发展,美拉关系如何变化,这些课题值得中国学界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时代主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二战后,随着新的世界大战危险基本消失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潮减退,时代主题逐步从“战争与革命”转为“和平与发展”。 “冷战”结束以来,和平与发展进一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时代主题更为凸显,内涵愈益丰富和深化。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对时代主题做出新判断,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发生根本性调整。20多年来,中国一直顺应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前进。中国逐步形成新安全观和新发展观,与世界各国谋求并扩大共识。中国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中谋求自身的发展,日益成为推进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17.
拉美左派崛起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21世纪,拉美地区影响最大的政治变化就是左派政权的重新崛起。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系列内外因素为拉美左派力量的重新崛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左派力量在拉美几个国家掌握政权以及在影响日益扩大的世界左翼论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其重新崛起的重要标志。拉美左派的重新崛起是通过和平的民主选举的方式实现的。在掌握国家政权后,左派领导人的政策主张倾向于对新自由主义政策进行温和的调整,而非激进的革命。目前看来,拉美左派仍处于积蓄力量的阶段。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正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拉美走出“发展—危机”这个不断重复的怪圈,是摆在拉美左派领导人面前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迄今已10多年,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已走出冷战的阴影,迈向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唯有朝鲜半岛仍基本维持冷战格局,保留诸多未解决的冷战遗留问题,半岛因而被国际上戏称为冷战的“活化石”。综合起来,朝鲜半岛迄今未解决的冷战遗留问题主要有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19.
论中美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苏“三角关系”,曾给“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冷战结束后,中美俄关系呈现出新的形态,再用传统的“三角关系”概念审视三国关系已不合时宜。进入新世纪,我们应“与时俱进”,努力推动并行不悖的中美、中俄“双边”关系,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持续50多年之久的武装冲突给哥伦比亚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导致了国内社会的分裂和脆弱。关于哥伦比亚武装冲突的根源有多种解释,其中得到普遍认可的根源是土地斗争,也有观点认为是资本主义、美国因素或古巴革命影响的结果。哥伦比亚武装冲突涉及众多行为体,包括多个游击队组织(特别是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准军事组织或自卫组织、贩毒集团和政府,使得武装冲突形势异常复杂,延宕日久。在桑托斯政府之前进行的历次谈判都未能真正解决武装冲突,冲突导致了大量受害者,其中多数是平民。直到2016年桑托斯政府才真正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达成了和平协议,哥伦比亚国内武装冲突正式结束。和平协议内容包括综合农业发展政策、游击队解除武装后的政治参与权利、游击队成员融入平民生活、贩毒问题的解决以及受害者赔偿五大方面。然而,围绕和平协议的争议还在继续,并将影响2018年总统选举结果以及国家的未来和协议的执行情况。展望未来,哥伦比亚和平建设道路漫长而艰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