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喜恒 《学理论》2012,(31):49-50
遏制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腐败的外在表现就是以权谋私,腐败的本质在于领导干部权力的异化,所以遏制腐败必须强化监督以限权;权力是通过各个领导干部行使的,所以遏制腐败必须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好选人用人关,拔擢贤能,抑浊扬清。  相似文献   

2.
高校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监控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领导干部权力腐败问题呈现出腐败领域集中、腐败手段隐蔽、腐败影响恶劣等特点,如何有效遏制高校领导干部腐败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控,既是高校改革发展题中之义,更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任务。针对高校权力运行失范及其制度性缺陷,提出高校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监控体系建设必须构建干部自律长效机制,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机制、权力运行的公开机制,权力运行的程序机制,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多方合力的监督机制及依法治校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建立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力腐败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思想原因、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原因、体制原因。从当前查处的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看,权力的腐败都与权力体制的弊端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从体制上建立防止权力腐败的有效机制,是当前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试论权力腐败与制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一种最危险的腐败。因为这种腐败发生的主体是各类管理机关和政府公职人员,而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又是该主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像一个窗口无时不在透过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为,反映着我们党的形象。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搞不好会垮台;经济搞上去,如果腐败现象泛滥,贪污贿赂横行,严重脱离群众,也会垮台。”因此,执政党要巩固自己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树立一呼百应的威信,必须从消除腐败的源头制度抓起。一、权力腐败的表现滥用权力,是当今少数领导干部的一大通病。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症状:一是权力私有家天下,…  相似文献   

5.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变质。权力的滥用与权力的膨胀是产生腐败的根源。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权力与人民群众。“权力是人民给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原则。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三个基本观点:一是权力是人民给予的观点二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观点;三是权力脱离人民群众就是权力死亡的观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力不仅代表一种职务,也意味着一种责任。领导干部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只有利用人民赋予…  相似文献   

6.
高校权力是一种准公共权力,权力决策权由高校领导干部掌握。与政府公权力一样,高校领导干部在施用权力时,同样有权力腐败的可能。推行高校领导干部问责机制,既是契合高校权力合法性与合理性价值追问的有效举措,也是防止高校领导干部权力滥用的"制度笼子"。基于高校权力运作现实,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领导干部问责机制,需要着力解决好问责主体、问责清单、问责渠道、问责信息、问责回应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变质。分析现阶段的腐败行为可以看出 ,一切腐败的主体都与权力有关 ,反腐败的重点是反权力腐败。因此 ,要深入持久而卓有成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一、认识权力腐败的主要特点近几年来 ,党中央在惩治腐败的斗争中 ,突出地抓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使反腐斗争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 ,腐败行为并没有消除 ,腐败的重点突出在权力与金钱的交易上 ,而且蔓延于社会的各方面。其主要特点 :1.权钱交易 ,使权力日趋商品化。撑权的人…  相似文献   

8.
腐败的本质是权钱交易,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监督,防止权力越界和失控,是反腐败的核心问题。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是科学配置权力。通过适当分解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使决策职能、执行职能、监督职能由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行使,形成既相互制约、相互把关,又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从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结构,离不开运行机制的保证。完善权力的运行机制,一是要"切实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二是要用覆盖全过程的责任制度来保证;三是要"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9.
<正>主要领导干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把手,同时还应该包括高级干部,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扮演关键角色,位高权重,举止示范效应非常明显,行使权力所产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各级主要领导干部掌握着重要权力,出现腐败的可能性非常大。十八大以来诸多主要领导干部落马的腐败案件表明,一旦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就必然会导致腐败。为了防止权力腐败,就必须对掌握和行使权力的主要领导者进行制约监督。研究证明,依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腐败预防机制的构建是事关改革成败的重大问题。基于对腐败的产生路径、发生领域、存在方式的分析,从体制机制构建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形成一个让公权者"不愿腐、不能腐、不敢腐"的体制机制。包括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习教育机制、领导干部权力行为规范机制、社会组织活动规范机制、企业廉洁经营规范机制、公共权力制度完善机制、公权运行立体监督机制和腐败行为预警惩戒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权力期权化”是一种将期货交易的市场行为应用到政治领域的新的腐败形式,具有隐蔽深、危害大、查处难的特点。“权力期权化”最基本的原因和最实质的内容仍然是滥用权力。为此,必须通过对现职领导干部的权力使用进行严密有效的监督制约,规范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离职从业行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和事后审计,以及加大卸任后回避制度和轮岗制度建设等对策措施,防止“权力期权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提高执政能力,关键是要正确树立和践行人民权利观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人民权利观执政理念,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观的蜕变是党内腐败的一个主要标志.基于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异化现象的分析,领导干部只有明确手中权力"是谁赋予"、"对谁负责"、"为谁服务"、"受谁监督"观念,树立人民权力来源观、人民权力责任观、人民权力服务观和人民权力监督观,方能确保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相似文献   

13.
肖祥 《理论探讨》2002,3(4):55-58
反腐倡廉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权力腐败之所以层出不穷 ,关键是领导干部没有正确对待权力。权力拜物教表现为神化权力、嫉羡权力、膜拜权力、占有权力 ;权力拜物教导致了权力滥用、权力私有化、权力商品化和权力享乐等腐败现象 ,它不仅侵蚀党的肌体 ,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 ,新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反对权力拜物教 ,这不仅关系到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和表率性 ,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说较高等级公共权力的腐败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恶性肿瘤",那么,村镇级别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公共权力进行的腐败行为则是侵蚀新时代中国发展基石的白蚁。从社会原因来看,村镇社会中稳定的人口构成和较低的流动性导致村镇干部更容易取得行贿的机会,村镇社会中立体式圈层结构导致的低民主化使得村镇干部  相似文献   

15.
大庆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张连富撰认为 ,如果依照对法律的关系的角度去审视腐败现象 ,那么所有的腐败行为均可区分为违法性腐败和政策性腐败两种类型。违法性腐败应指那些国家法律明确禁止的国家公职人员的各种以权谋私的行为 ,而政策性腐败则是指一些地方政府自行制定的干部待遇标准偏离该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大力向少数领导干部倾斜的情况。政策性腐败也是以权力为依托 ,在车子、房子、票子等方面制定并认真落实给少数领导干部以较高待遇的政策。有些地方的干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干部 ,如果对人民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 ,或只以空言许诺 ,…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与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掌握权力的是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个别领导干部成为腐败分子,主要原因是疏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特别是疏于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有效监督。新时代,确保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有效监督势在必行,也存在法规依据。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夺取反腐败斗争彻底胜利,必须找到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进行有效监督的合理路径:要抓住“关键少数”“关键时期”“关键地方”,在人、时间、地点方面进行重点监督;要加强制度设计,创新监督机制,找到管住领导干部的办法;要加强领导干部思想引领,提高内在素质,增强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领导干部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也有相当一批领导干部经不住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违纪违法,腐化堕落,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为了防患于未然,有力地遏制腐败的发生,必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和规律,认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机制逐渐形成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以权钱交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腐败现象亦不断滋生蔓延。它象瘟疫一样侵蚀社会机体,破坏社会团结与安宁,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及国家政权稳定。因此,加强腐败与反腐败理论研究,对于遏制腐败、保证人民政权的长治久安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政府权力优势的客观性存在是滋生领导干部腐败行为的基础性条件。对于腐败现象的防范与整治必须首先确立新的理念。只有澄清思想,才能进一步推动反腐败事业的有效进行。 一、政府权力优势客观性存在之分析 政府权力优势是不以任何意…  相似文献   

19.
公共权力异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新 《行政论坛》2011,18(2):9-14
腐败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毒瘤",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异化。权力腐败与公共权力异化互为表里。消除腐败,就必须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工程,既要科学设权,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又要改良权力运行的土壤,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更要加强权力主体的自身建设。消除腐败,防止公共权力异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呼声,也是我国构建和谐政治体制,建构和谐的权力运行机制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20.
腐败与反腐败的博弈:权力与权利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异化,而且腐败会带来收益和利益,其表现就是当前腐败的权力资本化特征.而这种收益和利益必然需要表达和表现的途径,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解体教训的前提下,我们认为,为了让腐败收益和利益合法化,可能会让腐败产生出的既得利益者们形成反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同时,权力异化的产生.即腐败产生的条件是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因此反腐败应该矫正权力的异化,要矫正权力的异化就需要借助权力和权利,即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权力对抗权力,让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