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自从党中央去年决定开展反腐败斗争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腐败现象在某些方面已得到遏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决不是一两次斗争就可以消除的,反腐败必须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本文试就如何尽快有效地铲除腐败产生的根源作一点探讨。 党中央在反腐败决定中指出,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点是党政机关;而报章揭露的腐败分子,也大多是握有一定权力的官员。这表明,权力与腐败有着内在的  相似文献   

2.
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主义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课题。警惕“腐败文化”蔓延如果腐败呈现出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除了体制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更有力、更稳定的支持。这就意味着,腐败也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模式之中。当前,我国的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以及人们的羡腐心理等等,都是“腐败文化”滋长蔓延的可怕信号。集团性腐败。集团性腐败或集体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特定群体在共同私利的驱动下,形成了利益联盟,使得本应服务和服从于公众利益的公共权力异化,蜕变成了谋取集团利益的工具,使权力逐步私有  相似文献   

3.
当前,反腐败斗争已获得阶段性成果。但同时我们也为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种种阻力而忧虑,为在反腐败斗争的同时腐败现象却越演越烈而困惑。要使反腐败斗争进一步深化下去,笔者认为,必须抓住法制建设、监督机制、思想教育三大环节。腐败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即用公共权力为私人谋取利益。腐败的形成与蔓延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主观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众多因素的急剧变化和矛盾冲突,使腐败现象的范围和影响有扩大的趋势。深入反腐败斗争首先必须进一步立…  相似文献   

4.
当前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是非常尖锐的,消极腐败现象仍以相当严重的态势蔓延,如大要案、顶风作案上升,腐败行为从低级别干部向高级别干部蔓延,腐败主体由个体向团体发展,腐败由隐蔽向半公开、公开发展,形势十分严峻。腐败不除,党无宁日,国无宁日。尽管在党政干部队伍中严重的腐败分子是少数,但已经引起了党内外群众的极大愤慨。对党和政府来说,民心不稳,党心不稳,是最大的隐患。从近20年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教训看,要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及早取得这场严重政治斗争的根本性胜利,关键要以铁的纪律和手段,保证中央反腐败精神的贯彻落实当前,反腐败…  相似文献   

5.
遏制行政权力腐败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腐倡廉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透过行政权力腐败的特点、根源以及我国反腐败的倾向 ,不难发现行政权力腐败因其严重的破坏性和复杂性而应成为反腐的重点和难点。遏制行政权力腐败的核心在于 :明确反腐斗争的价值取向 ,超脱地运用技术遏制腐败 ,从根本上实现行政权力设置、运行以及人民民主权力和权利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问题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虽然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反腐倡廉措施,使反腐败斗争保持了健康发展的态势,但腐败现象仍然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呈蔓延之势。从实践来看,目前的腐败行为主要有以下新的特点:1.从腐败行为的规模看具有广泛性。一是腐败活动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前几年,腐败活动多集中在商品流通领域,近几年腐败不仅在经济部门和资源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人事、司法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不断出现。企业中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发生在国有…  相似文献   

7.
王丹 《行政论坛》2003,(6):88-89
把腐败理解为特权者利用公共权力谋私利的行为显然是把腐败的主体(腐败者)狭隘化,在我国现阶段不仅存在着许多“官场腐败”,还有大量的“大众腐败、平民腐败”,“大众腐败、平民腐败”的蔓延和恶化使腐败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腐败行为,而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思维定势、大众心理,即腐败文化。本文接着论述了腐败文化的巨大危害,并提出了反对腐败文化的主要措施,从而为我国的反腐败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滥用和异化,腐败的发生具有其内在机理。权力是腐败发生的根本性基础,制度或体制的缺陷是腐败发生的客观条件,腐败动机和成分分析是腐败发生的决定性因素。预防腐败的重点是能够发现腐败的苗头、把握腐败的发展趋势。因此,构建腐败风险预警机制就十分必要,腐败风险防范机制、发现机制和警示机制构成了腐败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结构。结合教育、制度、监督等反腐败途径,以预防腐败为工作重点,依据腐败行为的发生过程,科学设定腐败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程序,保证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9.
制度反腐:历史的回顾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松明 《理论探索》2006,1(5):68-70
建国以来,我们党采取了运动反腐败模式、权力反腐败模式和制度反腐败模式等多种反腐败模式。与运动反腐败模式和权力反腐败模式相比,制度反腐模式有着发挥作用过程长而稳定,避免大起大落,有利于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总成本不高,总收益较大等优点。为此,邓小平十分重视制度在规范人们行为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不遗余力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着手从反腐败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导向机制等方面加强建设,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徐明 《理论探讨》2004,(2):114-115
"灰色收入"是腐败的一个重要的滋生地。少数政府官员利用特权大肆攫取"灰色收入",是导致腐败蔓延的一个直接原因。必须从现存的政治及经济制度的缺陷上来分析和认识腐败本质。腐败的物质基础是政府对社会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垄断。当前腐败现象难以遏制的现实基础是不对称的反腐败的收益和成本。建议精简政府机构,公开办事程序;削减公共权力,减少"灰色收入";完善法制建设,加大查处惩罚力度,推进反腐败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所谓从战略上把握腐败的特点,不是指从微观上、个案上,而是指从宏观上、从腐败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现实问题的关系上来把握腐败表现出来的总体特征及其重大影响。在现阶段,能否这样认识问题,关系到能否从理性的高度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进行反腐败斗争的自觉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点一,从腐败自身的活动状况看,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现阶段的我国腐败呈高发蔓延态势。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就其产生的原因来讲,利己主义思想的恶性膨胀和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机制逐渐形成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以权钱交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腐败现象亦不断滋生蔓延。它象瘟疫一样侵蚀社会机体,破坏社会团结与安宁,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及国家政权稳定。因此,加强腐败与反腐败理论研究,对于遏制腐败、保证人民政权的长治久安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政府权力优势的客观性存在是滋生领导干部腐败行为的基础性条件。对于腐败现象的防范与整治必须首先确立新的理念。只有澄清思想,才能进一步推动反腐败事业的有效进行。 一、政府权力优势客观性存在之分析 政府权力优势是不以任何意…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评价腐败形势时往往将测量腐败与测量反腐败的指标相混合,造成认识上的混乱。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腐败测量框架,指出对腐败形势应该从腐败程度、反腐败强度和腐败风险三个维度分别进行评价。在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倡廉建设举措和成效的基础上,本文应用这一框架评价中国当前的腐败形势:总体来说反腐败强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在加大惩治力度、强化党内监督和完善党规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腐败程度明显降低,但腐败现象仍具有集团性、日常性、顽固性的特点,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风险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水平,反腐败斗争仍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当前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转型社会的腐败演变"倒U字"形曲线拐点正在出现。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权力制约·民主制王建华现代政治学认为,一切政治斗争都不过是现存权力体系的配置运行和制约状况的曲折反映。反腐败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不仅使党意识到“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而且它必将促使人们对权力运行及其制约的深层次机理做...  相似文献   

15.
反腐败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伸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警惕“腐败文化”蔓延如果腐败呈现出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除了体制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更有力、更稳定的支持。这就意味着,腐败也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之中。当前,我国的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以及人们的羡腐心理等等,都是“…  相似文献   

16.
"反腐"略论     
我们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而腐败的滋生蔓延却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以德治党,合理划分权力结构,建立权力监督网络,并辅之以法纪,治腐用重典,形成一种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也不敢腐败的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17.
遏制腐败的机制探讨王继荣(一)我国当前正在开展的反腐败斗争,是一场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前途命运的重大而严肃的政治斗争。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机关和部分党员干部凭借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力和行业管理职权屡屡发生以权钱交易为主要特征的腐败行为,从现象上看...  相似文献   

18.
《廉政文化研究》2010,(1):91-92
上海社保案牵涉的资金数额之巨、官员之多、职位之高、影响之大实属罕见,被称为改革开发以来上海最大的腐败案件。此案折射出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腐败行为突破简单的权钱交易,上升为权力与资本的勾结,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更大;明目张胆的显性腐败有所收敛,隐性腐败不断增多,查处腐败更加困难;单兵作战的个体性腐败向群体性腐败蔓延,反腐败阻力加大。  相似文献   

19.
略论行政监督机制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理论导刊》2001,(5):39-40
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告诉人们,腐败行为的基本特性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其“本质都是以权力为轴心来谋取私利”。因此,研讨反腐败斗争的措施和策略,要从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方面来思考,要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制约、控制公共权力非公共使用的可能性。而行政监督机制则是防止国家权力被滥用的重要保证。它的确立,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条根本途径。一、行政监督机制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功能行政监督机制的基本功能,是使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实现其价值——节省政府行政运作费用,顺利执行政府职能,抑制和减少官僚主义,为防止和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20.
一、小团体腐败 :中国反腐败的重点之一何谓腐败 ?国内外学者和民众对此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仅较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就曾列出腐败的 9个含义。一个为学术界相对容易接受的观点是 :从狭义上讲 ,腐败行为指运用公共权力来实现私人目标 ,这里涉及到权力、公职、职责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从广义上说 ,腐败行为意味着一般政府治理意义上的败坏 ,这里不一定有人直接得到好处 ,但整个社会的利益受到损害。 (王沪宁 :《反腐败 :中国的实验》三环出版社 1994年 4月版 ,第6页 )在中国目前阶段 ,狭义概念突出出来 ,因为以权谋私的行为空前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