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2003年非典事件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开始逐步加强责任政府的建设,颁布了许多行政问责法律法规,问责风暴席卷全国。但是,由于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建设起步较晚,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问责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陷入了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均乏力的困境。问责乏力说的是问责主体(公众、人大、上级政府等)无法或无力、不敢或不愿去真正追究问责客体(行政机关及其官员)的责任。在政治领域,公众与政府、人大与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问责乏力表明这种关系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2.
实行行政问责制,对行政官员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追究,是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心、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它对于促进干部能上能下、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推行行政问责制仍处于起点阶段,各地的发展也不平衡,存在着行政问责立法滞后、主体不清、标准不一、内容狭窄、忽视常态性问责等问题,因此,必须强化权责对等,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健全行政问责的长效机制,明确问责主体,扩展问责内容,注重问责结果的运用,促进行政问责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几年我国官员受到问责事件的不断出现,逐步显示出我国领导人建设责任政府的决心。虽然许多政府高级官员在此类事件中“落马”,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存的行政问责尚未形成一套可供操作的制度,因此其存在许多缺陷和弊端。应当通过提高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度、建立多元化的问责主体、合理划分行政权力、构建问责程序的方式来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4.
行政问责制的核心是使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体现的是一种权力与责任义务的平衡,它是我国建立责任政府重要的制度实现形式,而通过立法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是强化和明确政府责任、改善政府管理、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我们应针对行政问责立法中的形式问题和内容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问责法,健全问责架构、矗善问责机制、明确问责方式、统一问责程序,真正实现行政问责走向依法问责。  相似文献   

5.
行政问责,是特定问责主体针对政府及其官员就其权力的行使和职责的履行情况而实施,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行政控制机制。目前,在我国,由于制度缺失,致使行政问责实践中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为此,我国应该大力完善行政问责制,加快行政问责法治化进程,建设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从而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政府明确和强化责任、改善行政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山东省行政问责制体系建设的现状是:行政问责制逐步规范化,问责机制逐渐健全,问责成效较为明显,社会评价不断提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行政问责制体系建设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行政问责制体系存尚在诸多缺失或不完善,行政问责法规体系不健全及相关制度缺失,行政问责文化建设滞后。进一步加强行政问责制体系建设的对策有: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理顺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职责体系,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的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构建多元化的问责主体体系,建立健全问责客体承担责任的方式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问责程序体系,健全行政问责制的配套制度体系,培育行政问责文化、营造良好问责环境。  相似文献   

7.
行政问责制就是一种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其功能在于防止和阻止行政人员“滥用或误用公共权力”。行政问责制在中国已经初步建立并运行,但依然存在问责主体单一、职责不清、问责程序不明确及公开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在未来制度建设与完善方面,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就要从严格职责划分、问责的主体多元化和规范问责程序及推行“阳光问责”制度这些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实施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加强对政府权力监督,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行政问责制在我国基层政府实施较晚,存在诸如主体缺失、权责不清、措施不规范、轻无为问责、监督不力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升人大的问责主体地位,划清基层政府各部门权责界限,完善问责措施和政府绩效评估,还要在基层公务员的道德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建设责任政府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效推进行政问责制度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当前进一步推进行政问责制度的重点是要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及保障行政问责有效实施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发达国家对行政问责制的研究历来已久,在民主政治、文明法治和责任政府建设方面堪称典范。西方发达国家行政问责制对我国的主要启示有,不断完善行政问责法律体系和相关制度,注重异体问责和行政问责主体的多元化,不断扩大问责客体的范围,进一步加强司法机关和立法机关问责力度。  相似文献   

11.
建设责任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建设责任政府,必须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政府行政权力的民主责任控制,加快形成多元复合的政府问责制度。为此,要明确划分行政责任,推行行政问责制度,着手完善政治问责机制,健全政府问责的机制与程序。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行政问责制度是建设责任政府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当前在我国行政问责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如问贲主体单一,异体问责效能微弱、权责不清,导致问贲对象和问责内容界定不明,问责弹性大、问责范围过干狭窄,问责事项避轻就重、行政问贲的相关配套制度及程序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推进行政问责制度的重点是要明确问贲范围,规范问贲程序,建立健全行政问贲制度及保障行政问贲有效实施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3.
关于行政问责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责任政府实现的重要机制。没有问责,责任就无法落到实处,而问责就需要明确政府的不同责任。行政问责制作为一项制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程序、问责后果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才能深刻地理解行政问责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对网络问责实施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问责作为一种新兴的行政问责方式,是传统行政问责制的重要补充方式之一。因此我们要理性思索其利弊,从而因势利导,积极发挥网络问责的优势,为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服务,更好地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来看,行政问责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行政问责法制建设还存在行政问责法律体系不健全、行政问责主体缺位、行政问责客体狭窄、行政问责程序不统一等缺陷.针对这些缺陷和问题,笔者提出了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措施:构建统一的行政责任法、明确行政问责主体、规范行政问责...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行政问责逐步从作为应对公共危机的应急措施步入我国政治生活进而成为了现代政府的管理手段。但是,当前我国的问责风暴仅仅是一种非常态的问责措施。要实现问责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就必须从问责的主体、制度的完善、行政文化的构建以及拓宽民众的参与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的问责制度进行革新。  相似文献   

17.
行政问责作为一种制约性的制度安排,自实行以来,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和公共部门建设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但从问责要素来看,我国行政问责中存在问责主体单一、客体不清、问责范围过小、问责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推行制度问责、法律问责,实行问责主体多元化、问责与绩效评估相结合是目前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问责制必须进一步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官员引咎辞职的风暴下,总理温家宝仍强调要强化行政问责制度。强化问责制的不仅与人性的弱点和权利的特性有关,还是时事所促成的,这也是我国走向法治政府的必经之路。强化问责制的途径包括颁布统一的行政问责法,完善问责制的配套制度,问责主体多元化,利用新闻、网络等媒介作为行政手段,增强公民的维权意识以及建设官员的问责文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行政问责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初步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该制度尚未健全,主要表现在问责主体薄弱,问责客体不够全面,问责内容过于狭窄,问责立法滞后,问责方式模糊等方面。要提升该制度的积极效用,构建责任型政府,需要从问责主体明确化、问责客体全面化、问责内容广泛化、问责立法现代化、问责程序规范化等方面加以努力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社会问责是行政问责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制约政府权力、维护公民权利的有效途径。社会问责的缺失将直接影响整个行政问责体系功能的发挥。社会问责的制度化建设是我国构建责任政府,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