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中日关系在"融冰"中继续"回暖",并迎来了改善和发展的新转机.2008年的中日关系,将是一个能否"更上一层楼"的关键年.  相似文献   

2.
4月11日至13日,温家宝总理对日本进行了"融冰之旅",中日关系正在迎来"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新时节。  相似文献   

3.
《友声》2005,(1):50-50
2004年9月22日,唐家璇国务委员在中南海会见应中日友协邀请来访的日本前建设大臣水野清。双方就中日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唐家璇强调,中国重视发展与日本的友好合作关系的方针没有变化,中日双方应该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为推动中日关系在新时期取得更大发展努力。对外友协副会长陈永昌会见时在座。  相似文献   

4.
《时事报告》2005,(6):17-18
政策背景:4月5日,日本政府通过了篡改历史、美化侵略行为的教科书,激起亚洲各国人民的公愤,中日关系出现了一些紧张。4月23日,胡锦涛主席在印尼亚非峰会期间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会见,就中日关系提出了5点主张: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5.
应中日友协邀请,以自民党众议员、前大藏大臣林义郎为团长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一行17人于7月20日至23日访问北京。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分别会见。代表团拜会了外交部领导,与中日关系问题研究专家就中日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参观了中关村高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6.
过去两年中日关系的变化是国际社会十分瞩目的。2006年10月,当时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的访问,结束了中日之间5年政治僵冷的局面。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成功地对日本进行了“融冰之旅”的访问。去年12月底,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迎春之旅”的访问。中日关系转圜后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刚刚结束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  相似文献   

7.
《观察与思考》2008,(10):10-10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5月6日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5月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东京同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举行会谈。两国领导人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就中日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坦率深入地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胡锦涛强调,中日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8.
奚向红 《友声》2007,(5):30-32,44
4月的中日友谊梅樱园花香浮动,人流如织,已成为镇江春意最浓的所在。2007年春天,恰逢镇江中日友谊梅樱园15周年,也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15年来,中日关系虽然经历过风雨和曲折,但镇江中日友谊梅樱园的友好交流活动却从未中断。近来,随着中日两国领导人的“破冰、融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的春天到来了,更为地方的友好交往活动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正是在这样一个春满人间的季节,镇江市隆重举办了纪念中日友谊梅樱园15周年活动。  相似文献   

9.
简讯     
《友声》2005,(1)
唐家璇国务委员会见日本前建设大臣    2 0 0 4年 9月 2 2日 ,唐家璇国务委员在中南海会见应中日友协邀请来访的日本前建设大臣水野清。双方就中日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唐家璇强调 ,中国重视发展与日本的友好合作关系的方针没有变化 ,中日双方应该坚持“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加强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 ,为推动中日关系在新时期取得更大发展努力。对外友协副会长陈永昌会见时在座。宋健会见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  中日友协会长宋健于2 0 0 4年 9月 2 2日会见应邀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日本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宋健表示 ,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10.
《友声》2023,(2):7-8
3月31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在日本访问结束前接受日本TBS电视台独家专访,就新冠疫情对中日关系影响,未来中日关系的看法,中国与非洲、中东的关系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1.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去年10月上任伊始就访问了中国,从而打破了中日关系的坚冰,因此国内外的媒体都称此举为“破冰之旅”。今年4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回访了日本,取得巨大成功,海内外媒体对此次国事访问的评价为“融冰之旅”。这“一破一融”,实在是意味深长。为了能进一步理解此次温总理访日的重大意义,我们有必要概观地了解一下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中日关系充分显露出了复杂性和敏感性,"政冷经热"成为概括其特点的关键词.如何看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我们应如何处理对日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6,(2)
纵观新时期大国关系的发展,中日美三角关系日渐成为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多边关系之一,而中日关系也长期深受美国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冷战后,美国对中日关系的策略一直维持"适度紧张"的状态,这不仅符合国际关系中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传统,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分析美国的国家战略以及对中日关系的制约因素,对中国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游博 《长白学刊》2007,(1):71-74
江泽民对日外交思想是在冷战后中日关系发展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中日关系必须建立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础上;日本必须在台湾问题上信守承诺,才能更好地发展中日关系;中日两国应该大力拓展经贸、文化和人员交流;中日两国需要建立面向21世纪的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江泽民对日思想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2012年日本政府"911购岛"闹剧以来,中日关系持续恶化,在日华侨华人生活深受影响。尽管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11月应约会见了来华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实现了近3年来两国首脑的首次会面,但中日关系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善,中日关系的变数还是很大,对在日华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还会加深。因此,继续发挥在日华侨华人社团、媒体的作用,为未来中日关系的好转与重建打下民间情感的基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同济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和日本日中关系学会于11月23日至24日在同济大学召开了“中日关系中人与文化的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文化”的角度考察中日关系,探讨中日关系中由文化上的隔阂引起的问题,以及如何以文化为手段去推进中日关系和构筑未来的中日关系。一、“文化环境”的现状、问题与中日关系改善的对策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过去30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至今亦有25周年。中日关系总的来说发展是正常的,尽管有人认为,中日关系现在是“经济热,政治冷”,但这是相对而言的。尽管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何在钓鱼岛争端重新升级及中日为此对抗加剧之时,重启台日渔业谈判,且在短短数月之内迅速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显然是日本拉拢台湾、拆解两岸联合保钓的重要棋局。就在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之争陷入僵局及中国大陆极力维护钓鱼岛这一中华民族利益的关键时刻,也号称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台当局却与日本眉来眼去,打得火热,17年谈判无果的台日渔业协议随即于4月10日在台北完成签署。台湾当局将这一协议的签署视为台日关系的新发展、对外关系的重大成果,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因小失大"、"名赢实输"的协议,  相似文献   

18.
中日关系“将是21世纪亚太日益形成的经济和政治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在美国《华盛顿季刊》1993年冬季号上撰文这样预言.由此可见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中日关系进入更加成熟的新时期在政治关系方面,中日友好交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以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O周年日本天皇、皇后访华为开端,中日两国开始实现最高级别的互访.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万里委员长访日,1994年,中日高层互访又迎来新的高潮:1月初日本副首相兼外相羽田孜访华;2月末中国副总理朱熔基访日;3月下旬日本首相细川护熙执政后首次访华;日本政府还邀请江泽民作为国家主席年内访日.中日两国高层互访不是一般性、礼节性的,而是能够直抒己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赖;中日两国都不是只从双边角度重视彼此的关系,而是主张发展“世界中的中日关系”、“亚太中的中日关系”,以使中日关系能在为世界及亚太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9.
金熙德 《同舟共进》2008,(11):27-28
民调显示,近来中日民众的相互好感度上升,尤以中国民众的对日感情好转幅度更大。有迹象表明,麻生可能在中日敏感问题上谨言慎行……2008年9月1日福田首相突然辞职,在日本政坛引发地震,其余震甚至波及中日关系。"福田机遇期"后的中日关系如何发展?"麻生新政"的对华  相似文献   

20.
徐敦信 《两岸关系》2012,(10):12-13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谈判过程中,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大局,达成了"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的共识。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大门由此开启,中日关系才有了40年的巨大发展,东亚地区才有了40年的稳定与安宁。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