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吸收俄罗斯的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利于黑龙江省加速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农业竞争力。提升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的农业科技合作水平,必须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具备充足的资金保障,以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导,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加速进步使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当前,北美和欧盟随着区域科技合作的不断深入,竞争优势凸现。面对欧美这样的强大对手,我们认为,中、日、俄、韩只有把各自拥有的资源统筹起来合理配置,协力合作,互通有无,进行深层次的科技和经济合作,才有机会与他们分享科技进步。因此,我们倡仪建立“环日本海四国科技联盟”,借鉴其它区域科技合作的经验,综合四国的地缘优势、资金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形成北美、欧盟和环日本海3个区域性科技合作的三足鼎立的局面,支撑起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是世界科技大国,具有科技质量好,引进价格低,而且不具有以技术带商品销售为输出技术的附加条件的特点。吉林省具有对俄罗斯科技合作的区位优势、人才语言优势和科技基础优势,加强吉林省对俄罗斯的科技合作,正确认识和了解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强化管理,确保企业的主体地位,开辟对俄科技合作的多种渠道,将会推动吉林省科技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中俄科技合作最重要的合作方向。哈尔滨市是我国最重要的对俄科技合作前沿阵地,特别是哈尔滨开发区的对俄科技合作颇具代表性。为进一步推进中俄科技产业化合作应采取科技先导策略、市场环境策略、企业自主创新策略和人才聚集策略,特别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地区科技实力较强,区域内各国科技优势互补,各有所长,各有所需,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国际科技合作。近年来,为了提升科技产业国际化水平,大连不断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科技合作。大连与东北亚地区的科技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应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大连与东北亚地区科技合作的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6.
在开放条件下,加强对俄科技合作是辽宁省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的科技实力是双方开展科技合作的基础,中俄两国近年来的相关政策则为合作的开展提供了机遇,而从地理位置、历史渊源、经济基础和结构看,辽宁省开展对俄科技合作具有优势,因此,双方应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  相似文献   

7.
中俄高新技术合作产业化是两国应对科技全球化趋势的迫切需要,是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两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中俄高新技术合作产业化领域的选择上,应采取择优原则与择需原则相结合。中俄高新技术合作产业化需要市场、资金、组织、技术、智力、法律和信息等条件的支撑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环黄渤海地区,各国在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及市场容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该地区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资源互补、资金互补、劳动力互补、科技水平互补关系,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合作效益;通过产业结构互补,为产业合作提供前提条件,通过市场互补,发展环黄渤海区域市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东北经济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双方经贸科技合作中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对于实现东北经济区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一、辽宁省与俄科技合作潜力和方向俄罗斯走高科技强国之路的目标不会改变,并为此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完善和丰富法律基础,在国家经济好转的情况下,增加研发资金,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并制定和出台了多项发展高科技的政策,致力于建立国家创新体系。通过建立合营企业、建立科技园区和建立商业风险投资公司等各种方式发展同外国合作,引进资金和推销技术,刺激本国的科技活动。东北振兴、辽宁振兴都要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路,要把辽宁建设为一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必须依靠高新技术。在俄罗斯莫斯科和中国哈尔滨建立的中俄科技园已经投入运行,并具…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形势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黑龙江省继续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在对俄经济技术和投资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但1—9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俄贸易额出现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主要是对俄出口大幅下降。当前,中俄经贸合作站在新的起点上,既有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应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并进行科学决策,推动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登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毗邻,对俄贸易合作具有地缘、产业互补和双方政策等优势,但是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双方贸易发展并未取得大的进展。分析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特点和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促进我省对俄经贸合作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将哈尔滨市建设成中俄全面合作示范城市,是实施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集中体现。哈尔滨市已具备成为这种示范城市的基础条件,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在以下几方面着力打造:对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对俄科技合作研发基地、对俄旅游集散中心、对俄劳务培训基地和输出平台以及对俄金融合作、信息服务、文化交流合作中心。  相似文献   

14.
中俄科技人才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中俄开展了多项科技人才合作,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的俄罗斯科技人才,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存在着认识上有偏见,信息交流不畅,组织协调不够,市场机制不健全,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引进俄罗斯人才是我国引进国外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黑龙江省应发挥地缘优势,加大引进俄罗斯人才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跨境(边境)经济合作作为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一种战略选择,目前正在中国沿边地区兴起,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本文拟理性分析跨境(边境)经济合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推进跨境(边境)经济合作的若干对策建议,包括:将跨境(边境)经济合作纳入国家战略统筹推进、加强周边国家国别性研究等,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凡 《拉丁美洲研究》2020,42(1):15-35,154,155
中拉关系研究日益成为拉美学界的一种“显学”。有关这一研究领域的问题、材料和思路繁多,构成各具特色且相互参照的研究路径。21世纪第二个10年间出现的进路之一,聚焦于中拉关系及其研究的标志意义、问题意识和学术积累,尝试将学界有关中拉关系的主要分析模式与最新的政治、经济、社会交往数据资料整合,为这一研究确立一些基本的研究议题、参量和思路,力图全面考察中拉关系的历史进程、发展现状及其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呈现的意义。作为保持该研究进程可持续性的阶段性成果,这一进路提炼出十大问题,即中拉关系新阶段的界定、中拉关系的战略定位、中拉整体合作与双边合作的辩证关系、中拉整体合作与拉美地区主义、中拉产能合作、中拉科技合作、中拉人文交流、中拉关系的制度性约束、中拉关系与全球治理和中拉发展战略对接等。进一步的研究则需要关注中拉关系及其研究的动态化和前沿性、主体化和互应性以及多样化和联动性等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山东省烟台市建立的中俄科技合作园区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两市科技园区存在的差距及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俄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An analysis of the rapid and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the world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reveals that the role of science and high technology become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The consequences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become critical for mankind, and they determine and define preventive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coupled with the financial power of the dollar, will make it possible to avoid an ‘end of history’ or a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s well as to resolve many world conflicts. The importance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ld for the future of humanity must be added to the current definition of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大学新产业培育制度与产学官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植新产业是一国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保持旺盛活力的关键,科技研究成果的实用化和风险经营型人才的培养则是形成这种活力的源泉和保证。高等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经营型人才的摇篮。日本直面大变革时代,强化科技研究适应能力,建立大学新产业培育制度,促进技术转让和学生起(企)业家的形成,以产学官合作为基轴,促进风险经营型企业发展和地区开发。它虽然起步不久,且面临不少问题,但其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