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社会",这个"小社会"的环境对于罪犯改造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狱警与罪犯之间以及罪犯相互之间的关系看似单纯,实则各种矛盾远比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由于罪犯思想的多元化、心理活动的隐蔽性以及他们特殊的人生经历,都使得狱中各种关系变得十分脆弱,冲突一触即发。因此,强调和谐社会的构建不能抛开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必须构建和谐的狱政管理关系。只有削弱干警与罪犯之间的敌对关系,化解罪犯相互之间的冲突,培育罪犯的健康心理,才能避免狱内暴力事件,促使罪犯积极改造,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使其将来能融入社会并减少重新犯罪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由于刑法对刑期折抵规定过于原则,当前又缺乏相关明确的司法解释,审判机关内部对被先行羁押过的罪犯刑期折抵计算方式一直无法达成统一口径,不利于体现刑事判决的统一性和严肃性。通过分析刑事执行检察中发现的典型案例,可从司法定位角度抽象出羁押抵刑刑期计算的一般适用方法。刑期折抵应当以准确性为原则,兼顾保障罪犯人权,当前有关刑期折抵的司法解释还需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相似文献   

3.
假释作为一种行刑制度,其性质在理论界存在着奖励说和权利说之争。奖励说把假释看作是对服刑期间悔改表现好的罪犯的刑期奖励。通过缩短刑期,鼓励罪犯积极改造、悔罪自新、重新做人。权利说认为假释是基于自由刑的弹性,受刑人自己在刑期执行中因努力表现而得到的结果,因而获得假释的基础是受刑人的权利而不是国家的恩赐。通过对这两种学说理论基础的考察,提出假释既是一种刑事奖励,又蕴含着某种权利,是服刑人员回归、适应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相似文献   

4.
监狱的刑事惩罚是监狱最原始和基本的属性。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人民属性决定了监狱惩罚具有强烈的政治正当性。监狱惩罚以罪犯人身自由为主要调节载体,基于刑期、义务设定和狱内待遇等得以实现,是一种必要的、节制的合法强制。对监狱制度缺乏自信,忽视对国情民意和法律文化传统的研究,导致一定程度上罪犯权利的泛化和惩罚的弱化等现象。因此,在统筹推进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中,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彰显我国监狱的惩罚属性,协调好惩罚罪犯与改造罪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刑法修正案(八)》对刑罚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到罪犯平均服刑时间和假释的适用率,其次还对狱内押犯总数、刑期结构、年龄结构有一定影响。由此导致罪犯改造出现消极影响、监管压力增大、行刑成本增加,应对措施:对监狱进行科学分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重视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创新激励措施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女犯是罪犯群体中的特殊部分,由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与男性不同,在监禁状态下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女性罪犯的改造特点是监狱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多年来,女性罪犯改造研究工作十分薄弱,这项工作亟待加强。因此,要从提高女性罪犯改造质量、强化监狱学以及妇女学的角度,重视女性罪犯改造制度研究,并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女性罪犯改造学。  相似文献   

7.
老病残罪犯是监狱罪犯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成为心理疾病高发、安全隐患突出的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践“老有所为、残有所学、健康服刑、踏实改造”的特色服刑理念,探索老病残罪犯改造的新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文明世界,不可避免要受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作用,诸如家庭、学校、社会……,常人如此,罪犯也不例外。自进入监狱(劳改队)罪犯即开始自己的改造生涯。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无论是“负隅顽抗,破罐子破摔”,还是“踏实改造,重塑自我”;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罪犯总必然会受制于一些客观的环境因素。一般来说,罪犯在改造中面临的三个社圈,就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改造道路和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罪犯劳动改造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罪犯改造实践中,对罪犯改造发展历史进程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总结。由于缺乏自信与自觉,中国罪犯劳动改造理论发展遇到巨大瓶颈,从而影响罪犯改造实际进程。加强对罪犯劳动改造理论研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罪犯劳动改造理论,是时代赋予监狱理论研究者的必然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一、改造罪犯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34年到1975年,毛泽东同志从不同时期的斗争形势出发,围绕改造罪犯这一主题所作的论述有37次之多,从各个角度阐明了新旧监狱性质的区别;改造罪犯的指导思想和哲学依据;改造罪犯工作的方针;改造罪犯的具体政策和方法;改造罪犯的可能性和条件;干部队伍建设等改造罪犯工作的诸多基本问题,形成了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关于改造罪犯的思想。这些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论罪犯改造活动中的罪犯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罪犯改造活动中,应该确立以罪犯为本位的观念。罪犯本位的提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罪犯思想转化规律,是对新中国监狱改造罪犯精神的提炼和升华,符合并引领行刑发展的进步趋势。反思以往的罪犯改造活动模式,是以监狱工作干警为本位,为改进这一模式,就应从以监狱工作干警为本位转为以罪犯为本位。在罪犯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上,确立权利本位的取向;根据罪犯在改造活动中的特点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多向激励,重新点燃他们心灵之光;监狱工作干警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四省市497名限制减刑罪犯和498名长刑期罪犯就监狱管理与教育等方面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类罪犯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需要监狱机关对限制减刑罪犯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管教措施,以确保监管安全,提升教育改造质量。  相似文献   

13.
贫困地区的罪犯有其特殊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首先是在生活上满足感较强。这些地区罪犯大多数家境贫寒,犯罪前成年累月为生计而奔忙,以能吃饱饭,吃上几顿好饭为满足。他们绝大多数是文盲。居住在山区,任其外界天翻地覆,他那里总是按祖宗惯例劳作和生活,与外界联系很少。犯罪投入劳改后,由于监狱按照党的“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改造方针,对他们的住宿、生活卫生等都作了相应的安排,使罪犯夏有降暑措施,冬有棉衣棉被和取暖设施,平时强调吃熟、吃卫生,不但能吃饱还规定每月要吃到几斤肉食、几斤食  相似文献   

14.
狱中罪犯暴力行为的产生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暴力性和危险性。由于暴力性罪犯的社会适应性差,导致其诱发率极高,他们具有攻击性心理,其言谈举止具有明显的挑衅行为。监警人员只有从平时的小事入手,仔细观察暴力性罪犯的日常表现,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解决其实际问题,才能有效改造其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当今我国的刑事政策。监狱的宗旨是惩罚和改造罪犯,监狱的根本任务是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在监狱的刑罚执行工作中,必须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才能更有效地改造罪犯。  相似文献   

16.
犯罪心理的复杂性决定了改造罪犯内容的多样性.改造罪犯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可以列举的,但不是单一的.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在押犯成分的变化,对罪犯的改造内容,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和充实的过程.<监狱法>对改造罪犯的目的和工作内容,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不能离开我国改造罪犯工作的现实和法律规定,将改造罪犯的内容限制在某一点上.  相似文献   

17.
监狱领域中存在行刑主体与客体、改造主体与客体等基本范畴。监狱行刑主体是监狱及其民警,行刑客体是罪犯;改造主体是罪犯,改造客体是罪犯的犯罪思想和犯罪恶习。在行刑主客体与改造主客体这两对基本范畴之间,行刑主体与改造主体处于上、下两个不同层次,且行刑客体与改造主体是同一体,因此形成"二层次主客体联结论"。  相似文献   

18.
罪犯违规是监狱机关改造罪犯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违规行为是违规心理的外化表现,罪犯违规心理是违规行为的内驱力。将罪犯违规及其违规行为的控制纳入罪犯心理矫正轨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罪犯的违规问题,并使之成为罪犯改造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涉黑涉毒涉枪的罪犯 ,是我国新的政治经济形式下所产生的新的罪犯类型。这类罪犯在犯罪成因上 ,具有相互交叉、背景复杂、涉案人员多、犯罪种类多样化等特征。由于“三涉”罪犯的犯罪原因和人格特征 ,决定了在其改造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反改造能量和人身危险性。因此 ,对“三涉”罪犯的客观界定 ,严格甄别 ,分类关押 ,严格监控 ,强化矫治措施 ,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确定我国罪犯权利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罪犯权利作为人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自建国五十年来,在对罪犯权利的保护上也取得了许多成绩,为世人瞩目。可以说,建国后我国的罪犯改造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与我国一贯坚持人道主义原则,尊重罪犯人格,给予他们必要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保障分不开。1992年8月,中国政府发表《中国改造罪犯的状况》白皮书,指出在改造罪犯的实践中注意贯彻人道主义原则、严格保护罪犯应有的权利等是中国改造罪犯的基本原则。以此为标志,我国对罪犯权利的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后几年,我国相继通过了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