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虽然“文化”概念的使用频率很低,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缺位,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关于文化的思考与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以他们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为基础,对文化的含义、本质、特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探讨,形成了极其丰富和深邃的文化思想,对我们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倡社会和谐"的主张作了充分肯定。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  相似文献   

3.
余栋华 《唯实》2011,(3):29-34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国内外学者倾注了极大的注意力,然而,至今却没有能从本质上揭示文化概念,严重迟滞了文化研究的进展,因为一个准确的概念往往是一门科学成熟的标志。从历史唯物主义视阈对文化概念进行揭示: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早期关于"生活"概念的探讨,是他创立唯物史观的一次思想跃进。生活的主体、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生活实现自在发展的中介构成马克思生活概念的基本内涵。马克思生活概念的价值指向则通过他对个人的关怀、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两个方面的探索得以彰显,体现了其追求人类社会解放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情怀。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社会现实发展状况,从“现实的人”、物质生产发展状况、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情况三个方面确立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前提和线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和“虚幻的共同体”进行历史分析,并对“真正的共同体”进行理论建构,从而描绘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探索,指引当代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 在马克思主义这一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学说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很多,由于这些论述散见于不同的著作之中,因而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定义。但如果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众多论述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分类整理,我们可将其主要内涵概括为三个相互联系的不同层次,亦即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人的活动能力的多方面发展和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进一步分析,我们不难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三层次内涵实质上是相互联系的:人的身  相似文献   

7.
张晓敏 《理论学刊》2005,1(12):13-14
一、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内涵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将人的自由、充分而全面的发展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最高境界。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56)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从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入手来考察人自身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规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内涵,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的各种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等方面的自由而…  相似文献   

8.
鹿云 《党史文苑》2008,(10):57-58,66
马克思、恩格斯之前的哲学家们虽然关注未来,探讨人的发展,但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前人关注人及其发展、生存境遇的哲学思维传统,在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和成熟后,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人的发展理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历史的梳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创新性运用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曾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恩格斯针对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森林,从而使其变成不毛之地的教训,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  相似文献   

10.
正受时代限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过专题研究,也没有明确使用过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在他们的著作中,蕴含着批判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早期环境状况的生态文明思想。这些思想以唯物主义辩证法为指导,融合了当时自然科学尤其是生态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  相似文献   

11.
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此问题,二人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在对俄国农村公社发展前景的认识上,恩格斯认为,俄国农村公社正日益呈现出瓦解的发展趋势;马克思认为,俄国农村公社仍存在继续向前发展为高级社会形式之可能。在对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之关系问题的认识中,恩格斯侧重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视角,马克思侧重俄国革命视角。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研究,可以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总体上是一致的,二人研究的侧重点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形式差异性与本质一致性的辩证统一。换言之,恩格斯视阈中的俄国农村公社之瓦解趋势不等于全无继续向前演进之可能,而他侧重西欧无产阶级革命也不等于忽视俄国革命。  相似文献   

12.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在唯物史观中具有独立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大部分学者把它当作是生产关系概念在不成熟时期的代名词。究其根源,是没有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交往观的实践内涵。马克思是社会交往理论的创建者,从他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可以表现出其对交往理论的步步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对"交往"现象进行了深刻阐述,发现了交往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价值作用,并最终形成交往理论。对于交往普遍发展的现代社会,完整准确的理解交往范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广泛吸收总结全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思想理论。恩格斯在全面继承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并发展了文化思想的内涵。首先,恩格斯区分了“文化”与“文明”概念;其次,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在重视经济基础“归根结底”作用的同时强调所有因素的辩证作用,并突出人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最后,恩格斯具体讨论了自由与文化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论述文化的阶级属性。恩格斯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丰富发展对于我国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发展的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又从成熟走向深化的过程。我们可以把马克思有关精神生产的思想划分为创立阶段和继续深化阶段。科学技术领域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的主要关注对象。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在马克思对精神、对精神生产研究的全过程中,都起着统摄的作用,它是精神生产的理论归宿。虽然没有系统论述精神生产的著作,但是从对马克思在两个阶段有关精神生产的论述,我们可以归纳出马克思精神生产的几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需要理论视阈下,结合当代中国转型发展实践,提出新时代贫困概念的三重内涵:人的自然性存在产生物质需要,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使人陷入生存困境,进而导致"物质贫困";人的社会性存在产生交往需要,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使人陷入关系困境,进而导致"交往贫困";人的意识性存在产生精神需要,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使人陷入思想困境,进而导致"精神贫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仅要摆脱"物质贫困",更要在此基础上关注和解决人们的"交往贫困"和"精神贫困",唯此,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这表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借鉴了中西方哲学文明的积极成果。一、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主要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和谐观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各个方面之间的激烈冲突(异化)催生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讲得最多的是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等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10,(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内容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编为十卷,精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第一卷选收马克思和恩格斯1843—1848年的著作,系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第二卷选收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1859年的著作以及他们后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将是人类向现代文明大幅度迈进的新世纪。迎接新世纪、建设新世纪,靠什么?靠人,靠全面发展的新人,靠马克思所讲的“具有高度文明的人”和有“艺术修养的人”。它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曾作过深刻的论述。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指出:“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此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主要著作中,也反复地论述过使…  相似文献   

19.
辩证反思西方个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步健  阿迪里 《求实》2006,1(Z3):122-123
个人主义在西方由来已久,最初它以具有“注重个人利益、强调个人尊严、有利于人们个性的发展和独立自由精神的形成等”的合理因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拥护。对于个人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简单地加以否定,因为个人主义在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宣扬个人主义时,过于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国家、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造成了社会潜在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使西方个人主义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祸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资本主义作出的结论,距今分别已有 134年和 85年了。但资本主义的“丧钟”迟迟没有响起,总是腐而不朽、垂而不死,这是为什么 ?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后,社会生产力仍然快速发展,在经济、科技和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社会主义国家,这又是为什么 ?  过去,我们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解过于机械和肤浅,忽略了其生存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考察资本主义,是把它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长时段”来审视的,着重研究其客观规律即演变趋势及其最终结局。而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