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利亚 《广东党史》2016,(12):48-51
杨匏安是中共中央第一届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共早期的忠诚卫士。杨匏安一生都在不懈地坚持清正廉洁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共早期身清气正的楷模,周恩来称赞他是"为官廉洁"模范。  相似文献   

2.
杨匏安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广东党组织的创建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作为广东党组织最早的党员之一,杨匏安参加了广东建党建团的具体工作,领导并推动了早期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广东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打下了思想和阶级基础。杨匏安不仅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且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和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并且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一些正确的革命观点,对建党初期党的理论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南陈北李”,即陈独秀、李大钊最早开展了党的创建工作。党史上还有“北李南杨”一说,指的就是李大钊和杨匏安。杨匏安是华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又是中共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史学家。党史界认为,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杨匏安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杨匏安是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中国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过去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著述中,很少提及杨匏安的名字,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地位尚未得到党史学界的公认。笔者对此发表一些浅见,以求教于党史学界的同志们。一十月革命后,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继李大钊之后,杨匏安是较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早在1919年11月,他就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了《马克斯主义——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这篇文章与1919年11月《新青年》第6卷第6号上发表的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下篇同时问世。在这篇文章中,杨匏安与李大钊一  相似文献   

5.
杨匏安,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先驱;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在中共和国民党中央任要职,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作出了贡献;1931年,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逮捕,英勇就义。作为历史的丰碑,杨匏安的清霜坚傲骨和功绩已永载中国共产党的不朽史册。那么,在那些曾与他共事,最终牺牲在对方手下的国民党人眼中,杨匏安又是怎样一种形象呢?笔者特将国民党人评价杨匏安的部分资料辑录如下,从另一个角度彰显出杨匏安不朽的功勋和品格。  相似文献   

6.
5岁那年,母亲病危临终时将我托付给我的伯娘──杨匏安的母亲陈智,从此我跟长我9岁的堂兄杨匏安生活在一块,并在他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1918年,我随杨匏安一家迁往广州越华路的杨家祠(科举年代北山村为乡里学子赴省应试建的住地)。生活是清苦的。匏安兄白天到时敏中学教书,晚上疾笔写文章,仍入不敷出,伯母靠替人缝补换点钱帮补。在这里,杨匏安在联络革命同志的同时,写下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就由我送到第七甫的《中华新报》上发表。至1921年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广东共产党小组先后在广州成立,杨家祠…  相似文献   

7.
正杨匏安,1896年11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他从小酷爱诗词古文,后来自称"幼时颇有诗癖"。青年时期的杨匏安追求进步,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国共合作后,受党派遣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和谭平山一起为中共在国民党的党团书记,致力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前往香港,和苏兆征等一起领导省港大罢工。1927年5月参加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不久参加八七会议,会后南返广州,协助广东党组织接应南昌起义南下部队。他是广东党组织最早的一  相似文献   

8.
一、广东省委的成立1927年4月27日至5月10日 ,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在上海“四一二”和广东“四一五”政变后召开的。广东代表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谭平山、杨匏安、彭湃、阮啸仙、张云逸、黄平、区梦觉、李民、薛六、罗珠等出席了大会。其中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谭平山、彭湃、罗珠及杨其珊(未出席大会)在本次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黄平、薛六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杨匏安、阮啸仙分别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 ,谭平山、苏兆征被选为政治局委员。“八七”会议后 ,中共中央临…  相似文献   

9.
《广东党史》2011,(12):41-43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的珠海,海岛众多,环境优美,素有“百岛之市”的美誉,是祖国南海之滨的一颗明珠。珠海又是香山古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是一块富有爱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土地。华南地区第一位马克思主义系统传播者杨匏安,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林伟民,工运领袖、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苏兆征等中共名人都出生...  相似文献   

10.
正1923年年初,孙中山由上海返回广东,成立大元帅大本营,重建广东革命基地,广东形势日见好转。中共中央局采纳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将中共中央局机关从上海迁至广州。中共中央局机关迁粤后,在大力推进与国民党合作的同时,加紧筹备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广东党组织积极协助和配合中央局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此期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共许多重要干部和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都纷纷南下,抵达广州。  相似文献   

11.
<正>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北山脚下一所小学内,一个穿着长衫、戴着眼镜的青年半身塑像矗立在校园中央。青年手抚一本经典,双目凝望远方,这便是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匏安。杨匏安,1896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珠海市,1915年东渡日本横滨求学,其间接触到西方各种流派学说,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日文译著。次年杨匏安从日本回  相似文献   

12.
甄欣 《广东党史》2016,(12):41-47
杨匏安是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大革命时期,杨匏安主要致力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为建立、发展、维护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彭述之是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在主编《向导》周报和贯彻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的实践中积累并形成其宣传思想。他主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无产阶级宣传的党性与阶级性统一,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坚持联合战线中的独立批评原则,坚持中共宣传言论出版自由。其宣传思想对助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推进中共理论宣传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杨匏安诞生100周年,牺牲65周年。一本较为完备的《杨匏安文集》,为纪念杨匏安烈士,在今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对于我们党的历史上的这位人物,人们知道他大都是通过《革命烈士诗抄》中收录的他就义前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示狱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投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这套大书的首册《伟大的开端》中,对他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也有简单的介绍。现在,读了《文集》中的一些文章,读了李坚写的烈士传略和别的同志的几篇研究论文,才增加了对杨匏安生平和思想的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9月,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下,广东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同月,中共中央派张文彬(张纯清)到广东,整顿和加强以广东为主的南方党组织。于10月正式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 “南委”),张文彬任书记,薛尚实(负责组织)、饶彰风(负责宣传)、梁广为委员。“南委”机关设香港(1938 年2月迁至广州),隶属于中共中央领导(1937年12月后由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南委” 领导广东、广西、香港、澳门、贵州、昆明等地的党组织。同月,成立中共闽粤…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曾与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共同合作,开展反帝反军阀的斗争。他们合作的时间虽然只有70余天,却建立了伟大的友谊和光辉的业绩。 1924年9月1日,国共第一次合作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周恩来到广东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员会委员长。通过中共中央委员兼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谭平山、中共两  相似文献   

17.
杨匏安的妻子吴佩琪(1898~1937),翠微村人。她勤劳贤慧,深明大义。1916年,18岁的她与杨匏安结婚,与杨匏安生下6个子女。她以制衣和制枧等手工艺,分担家庭重担,默默地支持杨匏安开展革命工作。丈夫遇难后她携儿带女从上海逃回广东。周恩来曾夸奖她“在上海掩护过许多革命同志,为党做过许多工作”。1937年7月病逝于广州杨家祠。  相似文献   

18.
主政广西、广东两省和中南地区建国后,陶铸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南军区党委常委,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四书记、华南分局代理书记,华南军区第二政委,广东省人民政府代理  相似文献   

19.
陈永红 《广东党史》2007,(6):F0003-F0003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组织得到逐步恢复与发展壮大。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派张文彬到广东工作。同年10月,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张文彬为书记,薛尚实负责组织,饶彰风负责宣传,梁广任委员,领导广东、广西和香港的党组织。同月,成立中共闽粤赣边委员会,直属中央领导。1938年4月,  相似文献   

20.
进入广东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由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等两万余武装,胜利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南昌武装起义,开始了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8月3日开始,前委按照中共中央的原定计划,率部南下广东,以期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并占领出海口,取得国际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