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生产运动中的《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相似文献   

2.
吴志菲 《党史纵览》2010,(12):10-14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陕北是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这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脍炙人口的歌曲——《南泥湾》.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之口.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陕北有个好江南——南泥湾.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朱德与当年开垦南泥湾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是开垦南泥湾的倡导者和决策者。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5,(5)
<正>"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是延安电影团拍摄的电影纪录片《南泥湾》中的歌曲。电影《南泥湾》说的是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种粮的故事。1941年,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进行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起镢头,经过几年的开拓,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不要政府  相似文献   

4.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这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脍炙人口的《南泥湾》,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之口,唱得家喻户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陕北有个好地方——南泥湾。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朱德与当年开垦南泥湾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是开垦南泥湾的倡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我特别爱听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这首歌,。这首歌用优美欢快的旋律,表达了南泥湾由“到处是荒山”,变成“陕北的好江南”的喜人景象。长大后学习党史才知道,南泥湾变化的由来与朱德总司令的操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龚仕建  张丹华 《奋斗》2022,(11):63-64
<正>“如今的好光景,都是当年三五九旅的指战员们一镢头一镢头刨来的……”一座农家小院里,76岁的老党员侯秀珍穿着红毛衣,倚着墙正为来访者讲述南泥湾的故事。窑洞外墙上,“南泥湾精神代代传”几个大字格外耀眼。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昔日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树立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随着歌曲《南泥湾》传唱大江南北,体现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南泥湾精神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泥湾精神成为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小时候郭兰英唱的那首《南泥湾》早就深深印在我的心里了。随着那一遍又一遍深情、明快的歌声,我展开了对南泥湾的想象:清澈的河水、芬芳的枣花,四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真是陕北的好江南。是啊,南泥湾在我心中是美丽的,在陕北那片荒瘠的土地上,共产党人硬是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一片米粮川。读过丰富的历史,看过无数的资料,那些生动的文字,那些有力的影像,让我对南泥湾的印象越  相似文献   

8.
刘中刚 《湘潮》2011,(4):31-35
提起八路军三五九旅,人们都会想起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想起大生产运动。但三五九旅由华北抗日前线调回陕北,并非仅为大生产:  相似文献   

9.
高子果 《党建》2023,(3):64-66
<正>“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这首家喻户晓、优美动听的《南泥湾》,反映的是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轰轰烈烈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艰苦斗争、夺取胜利”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0.
《解放日报》文化版对南泥湾精神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多年前的南泥湾大生产,不仅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建设了"陕北好江南",确保军队能够顺利执行保卫党中央和边区的神圣使命,而且孕育和形成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南泥湾精神。《解放日报》文化版以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对南泥湾大生产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报道,广泛传播了南泥湾军民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奉献精神,极大地激发了边区人民的生产热情,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1.
<正>“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八路军三五九旅“又战斗来又生产”,用三年时间把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2.
刘旭 《学习导报》2014,(11):46-47
王震以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精神,率领359旅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的江南",毛泽东亲笔题词称赞"有创造精神"。继承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垦荒精神,把"北大荒"改造成"北大仓",奠定了我军屯垦基础。统一思想是实现创新的首要任务。1941年,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初期,我调到乡宁县城东15里的柏山寺学校任教。当时,在这座学校任教的还有长我几岁且是同乡的问服新老师。山村小学没有更多的娱乐活动,于是,在每日下午学校放学以后,我们就一起唱歌,记得那时唱的第一支歌、也是后来唱的最多的一支歌就是《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大雁落脚的地方,草肥花又香,春风吹过掀起层层浪,草原换新装。为什么山青水又绿?一片好风光。一片好风光。因为温暖跟着春天来,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乡宁县龙门村——的确是那支歌里唱的,“是红军走过的地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  相似文献   

14.
《南泥湾》     
电影《南泥湾》讲述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八路军三五九旅在缺衣少粮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怀着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陕北好江南的一段真实而悲壮的故事。影片没真事影有去渲染大生产运动如火如荼的场面,而是以一名女战士的日记和心路历程描述为线索,通过一个连队的拓荒开垦以及与饥饿、狼群、缺水的斗争,刻画战士们真实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真实场景。而如火如荼的场面,而是以心路历程描述为线拓荒开垦以及与争,刻画战士们,展现陕甘宁实场景。而  相似文献   

15.
郑磊 《党史文汇》2012,(5):47-49
抗战后期,八路军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创造了我军建军史上的奇迹.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作为三五九旅基干力量之一的七一八团,其基层连队官兵是由清一色的河北省平山县的青年子弟组成的,因而这个团又被称作“平山团”.平山团的团长陈宗尧被誉为八路军的“模范团长”,他带领全团战士随三五九旅一起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南泥湾垦荒的第一年就获得大丰收,把昔日“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地区,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亲切地接见了这位屯垦英雄,赞誉他“打仗是英雄,生产是模范”.在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为他题写了“模范团长”的题词.  相似文献   

16.
《党史纵览》2002,(4):46
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开进了南泥湾,实行屯垦戍边。 3年后,三五九旅官兵,硬是把这个遍地荆棘、野兽出没、土匪骚乱的南泥湾,建成了“陕北江南”。1943年冬,王震号召全旅官兵,在新的一年,要达到每人每季耕种土地30亩,人均收获细粮6石,够3年食用,实现耕一余二的目标。 1944年4月的一天,时任延安军分  相似文献   

17.
南泥湾精神的传人记延安市南泥湾农场场长贺玉林厚夫远村1992年2月,年仅33岁的贺玉林调任国营南泥湾农场场长。他发现几经易制后的这个我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农业经济薄弱,管理手段落后,亏损额达120多万元。昔日唱红了全中国的南泥湾,如今到了“能唱不能看...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是一套"新方法的集成",也是一把"找到新方法的钥匙"。1941年,一队战士来到"猛兽当家百年多,一片荒凉没人烟"的南泥湾,仅仅3年时间,这里就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从这样的历史片段,回看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深感困难与曲折是磨砺意志和能力的砥石,让中国共产党不断在成长中锻造自我,在革新中提高本领。  相似文献   

19.
解放前,在马鸿逵统治的宁夏川,有一首长篇民歌家喻户晓,到处传唱: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山。年种年收水浇田,到如今家家没吃穿,不能怨老天。马家的压迫受不了,人人都往东山里跑。东山里呀好地方,不抓兵来不抢粮,人民喜洋洋。  相似文献   

20.
在我军战史上,有这么一位人物。20多年的战斗生涯中,他七次负重伤;刚刚26岁,他就成为红六军团政委,率部执行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任务;不到30岁,他就担任了八路军第359旅长兼政委,是八路军的青年才俊之一;33岁那年,他率部进驻南泥湾,很快把该地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刚刚38岁,他就协助李先念成功地指挥了著名的中原突围,为解放军保存了一支有生力量;三年解放战争中,他纵横西北战场,被敌人誉为“彭德怀的拳头”;这位传奇人物,就是开国上将王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