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王炳南(1908-1988),陕西省乾县阳洪乡好畤村人。他长期从事统战工作和外交工作,忠实地执行中共的方针政策,参与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8年春调重庆,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对外宣传小组负责人。这个小组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组员有安娜利泽(即王炳南夫人,德国人,后改名王安娜)等人。1939年,南方局正式建立外事组,王炳南被指定为组长。遵照周恩来"广交朋友,深交朋友"的指示,开展外交活动,接  相似文献   

2.
叶介甫 《党史博采》2008,(10):21-24
王炳南,1908年2月2日出生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好畤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统战工作和外交工作,忠实地执行中共的方针政策,团结杨虎城,参与了"西安事交"的和平解决,做过周恩来的助手,当过毛泽东的秘书在国共两党之间,在中美两国之间,王炳南穿梭往返,立下了武仗文打的功绩,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外交家,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美大使级谈判期间,王炳南有勇有谋,有进有退,被陈毅誉为"武戏文唱"。  相似文献   

3.
正1949年11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在北京东单外交部街31号成立,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兼任外交部长,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李克农兼任常务副部长,成立大会由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主持。当宣布外交部机要处处长(兼办公厅副主任)是周竹安时,很多同志都对他不熟悉,颇感意外。这时,周恩来介绍说:周竹安是20年代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政治环境恶劣而艰苦。曾在争取杨虎城部第十七路军联合抗日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崭露头角的王炳南,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组长。他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领导外事组广泛加强与同盟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的联系,积极开展国际统一战线工作,开拓了我党外事工作的新局面。王炳南也以其出色的工作,为陪都新闻界、外交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5.
王炳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统战工作和外交工作,做过周恩来的助手,当过毛泽东的秘书,在国共两党之间,在中美两国之间,他穿梭往返,立下了武仗文打的功绩,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外交家,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炳南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在周恩来的精心指导和培养下,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表现出卓越的外交才能。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不负众望,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外交成果,为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1937年抗战开始后,著名的翻译家许孟雄辞去中央大学教授职务,来到长沙18集团军办事处。徐特立介绍他去武汉战董必武。董老又把他介绍给王炳南。当时我党成立了直属南方局领导的对外宣传小组,由周恩来领导,王炳南具体负责,任务是向国外翻译毛泽东著作、八路军战报及抗日文章。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许孟雄和同志们努力工作,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几十篇著作译成英文,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恩来对许说:“斯诺先生看了你翻译的《论持久战》,大加赞扬,说你翻译得非常好。”此外,许孟雄还翻译了许多有关抗战的通讯报道,刊登…  相似文献   

8.
王炳南在中国政坛是个风云人物,在外交界更是大名鼎鼎.1960年我进入外交部以后,就听说了他种种不平凡的经历.但真正有幸结识这位被乔冠华尊称为“炳公”的领导,是1975年的时候.那年,王炳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我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了将近12年.他热诚忘我的工作、运筹帷幄的智慧、对外交事业的奉献和高尚的品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正几十年来,我曾拜访过周恩来亲属和他身边工作人员近300人。仅从"贴身"警卫来说,从长征开始直到他去世,时间跨度达40多年。然而我听说的周恩来让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到他的西花厅吃年夜饭却只有1961年春节这一次。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此事还得从周保章说起。周保章是周恩来五祖父的曾孙,家中兄妹4人,由于父亲周恩彦的历史问题,当时想入党都很困难。是年初,周保章的二哥周保常在部  相似文献   

10.
正周恩来极富人格魅力,温文尔雅、谦和忍让,是人们对他的共同认知。抗战时期曾和周恩来多有交往的美国驻华使馆官员谢伟思说:"周是非常熟练的、敏感的、感觉力强的、明智的人。""我未见过周发怒、发火或心烦意乱。他总是那么平静、镇静,我没有见过他克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基辛格也认为周恩来"温文尔雅,耐心无尽,聪慧过人,机巧敏捷",是他生平所遇的两三个给他印象最深刻的人之一。就连周恩来自己也说: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的人生轨迹虽有波折,却没有大起大落,这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一个"忍"字。美国人谢伟思在重庆美国驻华大使馆工作时,同周恩来接触较多,他谈及亲身体验时说,我未见过周恩来发怒、发火或心烦意乱,他总是那么平静、镇定,我没有见过他克制不住自己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正在周恩来的革命生涯中,一直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他经常倾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多年来与党外人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邹韬奋:"请转达我对恩来的谢意!"邹韬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与周恩来友情甚笃。他崇敬周恩来,生命垂危之际仍呼唤着周恩来的名字;周恩来也了解邹韬奋,敬重邹韬奋,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1936年,王炳南奉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之命,从德国回国后,一面在西北军杨虎城部做统战工作,一面坚持做国际友人特别是做美国人的友好工作。由于他长期在国外和担任过国际反帝大同盟东方部主任,许多西方友人慕名而来。想借助他的帮助,对神秘的中国进行一番深入的考察。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维克多·金就是其中一位。维克多·金决心要去延安看一看。他先到西安和王炳南取得联系。王炳南到西京招待所去拜访维克多·金,并安排在招待所餐厅和他共进晚餐。就在吃饭的时候,王炳南警觉地发现有两个国民党特务在暗中监视这位美国朋友…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今年77岁了,作为江苏淮安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听到当地人评价周恩来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周恩来做官绝对是一位好官、清官,但他就是没有为他的家乡淮安做任何实事。"其实这是绝大多数人因为不了解周恩来才有的误解。1965年7月5日,周恩来出访埃及回国,到新疆石河子看望内地支边青年时,巧遇淮安钦工镇建华村的姑娘李正兰。他深情地对李正兰说:"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没有不爱他的家乡的。"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周恩来怎么会不爱他的家乡故土,不为故乡亲人办实事呢?淮安的衡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关心,才开挖告竣,  相似文献   

15.
秦九凤 《湘潮》2008,(5):6-9
转战陕北期间,他是周恩来的警卫员。他对于转战陕北的回忆,大多是关于周恩来的回忆。周恩来的人格魅力让他一辈子难以忘怀。1992年3月,我有幸与周恩来的警卫员王还寿有一次难忘的会见。几十年前周恩来转战陕北的一幕幕,时刻萦绕在王还寿脑际。身患重病的王还寿首先从给周恩来当警卫员说起。  相似文献   

16.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访归来,第二天报纸上有消息说"周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看到此,周恩来找来写此报道的记者,指着报纸上的消息说:"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他还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现在,天灾人祸搞得我们连饭都吃不饱,我周恩来作为  相似文献   

17.
正1997年秋天,笔者为我们淮安筹备纪念周恩来百岁诞辰的事赴京到朝阳区三里屯拜访曾当过周恩来的保健护士、刚从中央文献研究室离休不久的郑淑芸女士。因为我们之前已经多次交往,彼此之间很熟悉,因此就在她的家中攀谈起来。郑淑芸的丈夫崔长庚问我:"周恩涛是总理(周恩来)什么人?""是总理同一曾祖以下‘恩’字辈的老大,总理喊他大哥。"我告诉崔长庚,"你问他干什么?""我姐姐崔青云嫁给周恩  相似文献   

18.
正周恩来廉洁奉公,严以律己,新中国成立后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躬行节俭的作风,相关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令人难忘。我要中国料子进北京后,为了接见外宾和出席会议需要,周恩来第一次做衣服,选中了北京"红都"服装店。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闻名全国的服装店。"周恩来笑着说:"我就是慕名而来的。"面对工作人员介绍的英国呢料、澳大利亚毛料等各色外国布料,周恩来摇摇头,说:"我要中国料子,无论毛料布料都要国产的。"这次他做了一套青色粗呢毛料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老一代文艺家们的心目中,周恩来不仅关心文艺、爱好文艺,而且很懂文艺。周恩来从小就显露出文艺天赋。11岁那年,他在淮安东岳庙龚荫荪表舅家寄馆读书时,就曾在课间组织同学们一起演戏。据周恩来的表妹、私塾同学龚志惠晚年回忆说:"大鸾(周恩来乳名)哥那时老叫我哥(龚仁甫)演坏人、洋人,他自己演公正无私的法官。"那时周恩来除了看过一些淮戏演出外并未专门学过表演和戏剧创作,那些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研究若干问题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少数著作中出现了一种非实事求是的倾向,对周恩来提出一些非议,比如所谓"愚忠"、"表里不一"以及在"文革"中的处境和作用等问题。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辨析。周恩来一生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这正是"精忠",是"周恩来精神"的真谛:"愚忠"之说完全将领袖人物的关系封建化了;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代表的是"治乱"力量,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做工作减少损失,绝非"起了延长历史灾难的作用"。从周恩来的出身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他的革命操守和党性修养、他所从事各种斗争和领导的各项工作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周恩来的高尚品德堪称全党楷模,那种诬称周恩来"表里不一"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