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多维度的网络虚拟社会,不断渗透于现实社会中,其"隐匿性""超时空性""多样性"等特征给学生的思维方式、社会交往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必须通过推动网络虚拟社会立法,重塑网络虚拟社会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意识等举措,为网络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2.
刘东丽 《人民论坛》2012,(14):170-171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虚拟休闲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它颠覆了传统的休闲方式,成为个体发展的新形式;另一方面,也因其特有的局限性而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虚拟休闲对个体的影响,从而促进虚拟与现实的整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交往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融入社会生活、实现社会价值的有效路径。残疾人的社会交往呈现范围小、频率低、强度弱等特点,重残人士都被深深嵌入于萎缩和资源匮乏的关系网络中,其社会交往一时难以得到扩展。准社会交往作为单向度的情感体验是隐性存在的,它与显性的现实交往两者并行,共同构成社会交往的一体两面。准社会交往对于促进重残人士的福祉、提升重残人士的生活质量具有多重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准社会交往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作为一类特殊的弱势群体,重残人士在准社会交往中卷入程度更深、情感体验更为强烈,因此,正确引导重残人士合理运用准社会交往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虚拟社会这一概念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在虚拟社会影响人类生活的同时,虚拟社会的秩序管控问题也成为公安工作的新难点。文章从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区别与联系入手,探究传统侦查手段在虚拟社会中的新应用,以此为解决虚拟社会的现实管控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论虚拟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运用概念、思维来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 ,就是一个不断虚拟化的过程 ,网络虚拟是这种虚拟化进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虚拟和现实不是虚假和真实的关系 ,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作为人的两种生存空间 ,从来都是并存的。虚拟能超越现实社会对个体身份和角色的限制 ,实现个体的真实自我和潜意识需求。人格的发展需要虚拟。保持虚拟与现实的适度张力 ,有利于现代人人格的优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虚拟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现实的社会,虚拟社会安全事件是现实社会矛盾的反映和新型表现形式,并与现实社会安全事件互联互动、互相转化。因此,虚拟社会安全治理不能"就事论事",必须与现实社会安全治理统筹考虑,在建立多元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三六三"治理框架,即优化虚拟社会安全治理的三维路径、明确现实社会矛盾化解的六大重点领域、再造"虚实"社会安全治理的三阶段流程,以有力维护"虚实"社会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现实人世界观的生成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现实世界观的生成是由人们在与周围世界的相互联系中,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经过亲身的体验,通过社会交往所获得的间接经验以及通过社会教育获得的科学知识和理论等三个方面因素共同构成的。现实人世界观存在差异与层次性。只有现实社会中的人们真正形成了与现代自然科学相匹配的关于社会和社会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才可能真正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正>面对与城市化相伴生的虚拟社会治理问题,需要结合虚拟社会特征,对症施策。从政府管理角度,更多的是变"单向管控"为"平等互动",在与社会平等互动的前提下共同构筑和谐有序的虚拟社会。一、城市化与虚拟社会今天的城市化伴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与深度,渗透、影响并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信息化社会交往方式的丰富内涵造成了社会意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使得  相似文献   

9.
虚拟社会其实是现实社会的进一步延伸,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虚拟社会治理不仅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而且牵涉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网络"与"现实"互相交融、互相镶嵌的社会环境,造成了虚拟社会治理的困境。科学合理规范政府运行机制,提高虚拟社会治理能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虚拟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必须从法治层面严格规范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和言论,增加虚拟社会失信成本,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公众要不断提高自己在虚拟社会交往中的综合素质,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政府部门应以服务者的角色参与虚拟社会治理,通过公开政务信息、接受人民监督等方式,与大众建立深度互信关系。  相似文献   

11.
"御宅族"的三重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宅族"指称对动漫、游戏产品及文化极度痴迷的青少年族群.御宅族兼具三重身份:虚拟信息的收集机器、"永不满足"的消费族群和文化价值的传播载体.行走在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御宅族群身上折射出了现代技术文明发展与传统社群组织及其个体身份表达方式之间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虚拟社会应运而生,虚拟社会已成为现实社会之外的"第二社会",人类逐渐在虚拟社会中从事着与现实社会相似或相同的活动,并不断在虚拟社会中找到满足感和真实感。由此可见,虚拟社会在人类社会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虚拟社会包含在现实社会之中,是现实社会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具有虚拟性与跨地域性、开放性与交互性、自由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并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应急警务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进步,带来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成为当今社会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工具和平台。网络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同时,网络虚拟社会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可能对现实社会的稳定造成妨害和冲击。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重视虚拟社会管理,从偏重现实社会管理转变到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并重,积极探索虚拟社会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技术监管力度,严打网络违法犯罪,明确行业社会责任,规范网民网络行为,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综合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网络道德含义释析--兼论网络道德主体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前沿》2004,(11):144-147
伴随网络社会伦理问题的增多,网络道德一直颇为引人关注.然而何谓网络道德,由于目前我国网络发展的水平和网络社会化的程度,对"网络社会"界定的偏差,导致人们对此一直存有歧义.本文拟在网络社会-道德运行的新型社会基础上,通过对"网络社会"含义的辨析,指出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道德运行的差异,揭示网络道德既非简单地等同于一般道德,亦非独立于现实社会伦理之外的"虚拟道德".实质乃是作为主体的人本身,并在此基础上指明网络道德主体的建构乃是网络道德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成 《公安研究》2012,(8):5-7,2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反映到虚拟社会中,虚拟社会所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现实社会。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个大课题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各级公安机关要树立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多元化管理、法治化管理理念,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发挥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社会公众的作用,工作中主动防范、主动引导、主动管控,不断强化技术手段、基础工作、专门力量等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刘涛  杨琳瑜 《电子政务》2012,(11):68-75
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是风险社会与虚拟社会相交织背景下巩固政府合法性的必然要求。利益冲突是社会转型期引发社会风险的根本因素,虚拟社会为利益冲突的产生提供了新的动力和运作空间;制度化风险与风险的制度化、"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和信任危机导致的风险经过虚拟社会的传播而扩散;虚拟社会中风险弥漫致使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流失;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要着力破解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深层问题,为此应构建面向风险社会治理的政府公信力实现机制,提高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  相似文献   

17.
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互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主播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相关产业发展情境化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文章基于媒介化和货币哲学的视角,探究虚拟主播观众群体付费行为与关系感知之间的关联。通过深度访谈发现,直播的技术特征和平台的运作逻辑塑造了虚拟主播的行业生态,影响着观众与虚拟主播的关系。平台通过界面配置与规则设定,意图在中介主播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与关系实践中建构出一种经济驱动的亲密关系;虚拟主播观众的付费模式可以分为馈赠、实体消费、互动消费三类,背后有着观众的不同需求与目的,但都体现出经济关系与亲密关系的相互维持、相互补充,反映出这种亲密关系中的多元内涵。  相似文献   

18.
社会心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未必是直接的映射,可能会存在"折射",即人们如何认知和想象社会现实比现实本身更直接地决定了社会心态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时间感知上,正从以"速度"为中心转换为"速度"与"品质"兼顾;在空间表征上,正从"分化"向"和合"转化;在人际关联思维上,经历"群体取向"到"个体取向"的转变后,开始建设"群己兼顾"的新模式。正是社会想象方式的不断嬗变,带来了纷繁芜杂的社会心态表现。当前,通过改革调整社会现实之外,可将社会想象方式的调谐作为统领和抓手,来培育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9.
虚拟社会的出现对于现实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影响巨大,需要加强对虚拟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研究。"虚拟人"不是虚拟社会研究的起点,虚拟社会的逻辑起点是虚拟社会关系。虚拟社会关系是虚拟社会的基本社会构成,包含着虚拟社会主要矛盾的萌芽,是虚拟社会中人的发展基础,其影响着虚拟社会的发展方向。坚持虚拟社会的逻辑起点是虚拟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略论青年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吸引”一文认为: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是个体在社会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的一种肯定形式,是青年与他人在情感上的一种相互亲近状态。它可以分为亲和、喜欢和爱恋三个层次。而人际吸引的实际存在有助于满足青年的人际需要,增大青年社会交往的成功机率。社会交往的成功不仅可以使青年事业有成,而且还有助于青年的交友、择偶、婚姻及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