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江苏省仪征市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率先在全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进入加速推进期。此项工作曾荣获2009年度“江苏省农业农村政策创新奖”。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32个,在建36个.累计建成住房1.2万套,集中居住区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居住区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以及人居环境有了根本性改善。但随着全市各地一批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先后基本建成启用,集中居住区管理和服务的薄弱环节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2.
因治理资源的消解、治理事务的叠加,农民集中居住区出现了治理堕距问题。一方面,受农民集中居住的社会转型影响,社区行动主体的行为失调,表现为农民观念转变滞后、行动利益多元化,由此导致社区群体分化,影响社区整合。另一方面,农民集中居住后的治理制度运行难以回应社区诉求,出现治理中的回应错位、资源内耗与条线张力的治理制度悬浮困境。治理堕距的呈现,带来农民集中居住区地域空间的去社会化、时空形态模糊和村社集体角色缺失,重新定义了社会形态,反映出社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农民互动关系的失衡与断裂。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有效治理,需探索如何优化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治理机制,重塑基层社会整合,重建社区秩序。  相似文献   

3.
田鹏 《长白学刊》2022,(2):127-13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及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人口、产业、生态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互惠流动的同时,传统乡土性逐渐消解式微,如何重塑后乡土社会地域认同及整合机制是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建的关键。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视角,从地域空间、组织体系及社会结构维度考察苏北农民集中居住区秩序重建的实践过程发现,完成物理空间整合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依然不同程度延续着传统乡土社会整合机制,使得现代普遍主义价值取向的地域关联及社会认同机制难以有效建立,后乡土社会样态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性重建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因此,如何突破制度红利型动力机制及行政主导实践逻辑重塑后乡土社会整合机制,就成为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建地域公共性并顺利过渡到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嵇道武  王勉 《群众》2020,(1):65-66
近年来,因项目征地拆迁、大规模土地流转,苏淮高新区三个镇(办)有16个村约9550户3.5万多农民“洗脚上楼”实现集中居住。调研发现,这些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同程度存在基层党组织力量不强、居民融合不紧、自我管理制度缺失以及综合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苏淮高新区将农民集中居住区治理列入“书记抓党建”项目,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四位一体”综合治理,探索出了新形势下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治理新模式。组织重构:基层党支部扛起农民集中居住区综合治理的责任张码花园集中居住了张码办事处8个半村的村民,以及周边部分大企业的“蓝领”职工。  相似文献   

5.
城郊失地农民的集中居住与移民文化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行农民集中居住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战略举措.农民集中居住涉及农民的整体搬迁和空间位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农民作为移民对于新环境的文化适应过程.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包括技术系统、制度系统以及观念系统,因此集中居住区移民的文化适应相应地就形成了技术层面适应、制度层面适应以及观念层面适应.技术层面适应表现为从农耕生产向从事工商业的技能转型,制度层面适应表现为对城市科层制组织和各种规制的适应,观念层面适应表现为移民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上发生的现代转向.政府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集中居住区的"物质"要素建设,更要注重"非物质"要素建设,关心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苏政协》2012,(1):20-21
正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工作部署,我省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开展这项工作,适应了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不仅仅表现在"表皮"上,而更应该是"骨子"里的,解决农民在"上楼"后的生计问题,对农民集中居住区进行社区化管理,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据《四川日报》、新民网等媒体报道,随着灾后重建完成,彭州市农民从分散居住转为集中定居。集中居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带来农  相似文献   

8.
杨钧 《江苏政协》2013,(5):35-36
<正>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实施农民集中居住试点工作,既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又扎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集中居住区的农民虽然改变了以往生活方式,但是,他们在由"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是社会保险参保率低。据不完全统计,超50%企业务工农民(含劳务工)未参加社会保险,尤其  相似文献   

9.
集中居住区移民身份认同偏差:生成机理与调整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中居住区移民的身份认同,是指作为新移民的失地农民在迁入集中安置区后,对于其获得的新身份的判断和确认.身份认同系统的顺利转换有利于新移民更好地融入新居住地,也有利于农民市民化进程.在现实中,征地拆迁和集中居住并未给新移民带来身份的自动转换,集中居住区移民的身份认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补偿制度、社会记忆、乡土惯习、居住条件等,共同建构了新移民偏差的身份认同.因此,需要从制度上、思想上、居住环境条件上采取相应措施,调整集中居住区移民的身份认同.只有当新移民具备了现代市民意识,获得了与市民大体相当的福利待遇和居住条件,他们才能真正接受和认同自己的市民身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民集中居住现象在各地频生,考察村民委员会功能嬗变的实践逻辑及"村改居"文本制度与实践规则分离的作用机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的个案研究显示,既不同于"解体论",也不同于"延续论",作为国家—农民关系的"桥梁",村委会以流动治理的形式保持国家—农民关系的延续,但"村改居"文本制度与实践规则发生了分离,村委会并非简单延续村治模式下的基本职能,而是以"嵌入"式治理实现功能嬗变,包括主体嵌入与规则嵌入,使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秩序得以可能。同时,"村改居"文本制度与实践规则分离亦会面临一系列规则冲突和制度困境。因此,如何透过"地方性知识"视角,合理利用村庄本土治理资源和内生治理规则,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应是学术研究的真命题。  相似文献   

11.
正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农民集中居住,有利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土地资源,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对促进农村脱贫帮困具有积极意义。建议以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农民集中居住为契机,通过"两加两减",不断提升脱贫帮困工作实效,增加贫困群众获得感。做保障的加法。帮扶农村贫困户的难点和重点是在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时,提前考虑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保障机制,比如道路出行、雨污分流、就学就业、就医养老,以及保障他们继续从事赖以生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集中居住新区,形成了农村新型社区。农村新型社区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对推动农村地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期,常熟市政协围绕农民集中居住区新型社区建设与管理进行专题协商。委员们针对目前存在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管理体制不够顺畅、配套设施不够到位、人户分离现象普  相似文献   

13.
正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以来,成都市依托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成果,有序引导农民分层次、分类别适度集中居住,在城镇规划区外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涵养地、山区旅游点等地区,探索出了一种"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模式。"小组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9,(1)
<正>2018年6月26日,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沛县调研时指出,要把沛县采煤沉陷区移民搬迁安置作为全省扶贫搬迁带脱贫试点。以试点为契机,沛县全力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积极探索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沛县路径。统筹推进,"五项机制"抓落实。成立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指挥部,健全完善一套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方案、一套规划方案、一套政策体系、一套考  相似文献   

15.
喻芳 《长江论坛》2008,(3):23-26
汉口一元片是武汉市历史文化积累最深厚、近代历史建筑和传统居住区风貌保存最为完整、集中的老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居住环境和文化遗产资源,集中了大量优秀建筑。同时它也是汉口的传统商业、贸易及居住区。随着汉口江滩的建成,滨江美景得到充分的展示,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更加凸现,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一元片老城区应以“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特色、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为目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改善旧城区公共服务和居住条件,实现功能置换和环境整治,建设成具有深远历史文化渊源,又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区。  相似文献   

16.
正睢宁有53个经济薄弱村和13.18万贫困人口,近80万人生活在农村。过去的睢宁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群众要求改变居住条件的愿望非常迫切。2015年,睢宁县委、县政府顺应群众期盼,抢抓部省级土地改革试点,以集中居住改善住房条件为突破口,实施"强镇强村"计划,力争5年建设100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和50万亩高标准农田。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又率先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并根据省委最新精神,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7.
重要活动     
正顾朝曦副部长赴四川开展城乡社区协商调研督查4月27日至29日,顾朝曦副部长率督查组一行,赴成都市、眉山市等地开展城乡社区协商调研督查。顾朝曦副部长一行先后赴成都双流区协和街道三江社区三江悦府小区、黄甲街道王家场社区黄瓦居小区和眉山彭山区龙都社区、东坡区白马镇龚村等地,听取了农民集中居住区自治管理、志愿者服务等工作情况,并与社区  相似文献   

18.
景月琴 《群众》2009,(6):58-58,6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在创新发展理念、发展途径等方面下功夫,从新的实践视角推动农村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面对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小集镇和村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日新月异的状况,确实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但据调查,农村家庭存在困难的状况依然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9.
戴子刚 《前沿》2008,(10):134-137
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创新实践,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作者在实地调查和对镇江经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必须做到“六个坚持”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小组活动,是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为确保代表小组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笔者认为要坚持"四种制度",促进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一是代表公示制。在居民集中居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