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城郊失地农民的集中居住与移民文化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行农民集中居住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的战略举措.农民集中居住涉及农民的整体搬迁和空间位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农民作为移民对于新环境的文化适应过程.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包括技术系统、制度系统以及观念系统,因此集中居住区移民的文化适应相应地就形成了技术层面适应、制度层面适应以及观念层面适应.技术层面适应表现为从农耕生产向从事工商业的技能转型,制度层面适应表现为对城市科层制组织和各种规制的适应,观念层面适应表现为移民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上发生的现代转向.政府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集中居住区的"物质"要素建设,更要注重"非物质"要素建设,关心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非传统国际移民国家,随着移民二代在我国的成长,未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利用普林斯顿大学主持的"移民儿童追踪调查(1991-2006)",将研究聚焦于移民二代的融入适应过程。研究发现主观的歧视感知会对移民二代的移入国身份认同有显著负向影响。进而发现,移民二代的身份认同和歧视感知对于其成长期间的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感知到歧视的移民儿童学业成绩更差;倾向于移入国的身份则有利于其学业成绩。歧视感知对于移民二代的受教育年限没有显著影响,但会通过身份认同影响移民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获得。本文对国内农民工二代和非移民国家的移民二代融入等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已经进入到后期扶持阶段,早期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日益成为移民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实地调查的经验感受,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分析农村妇女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身份认同.文章认为,农村妇女移民在搬迁地的身份关系及其背后的规则认同已经多元化,农村妇女身份认同的显著性程度与经济利益、网络结构、家庭出身等因素相关,这决定了她们是采取参与还是依赖策略去寻求自己的生存点,筹划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杨钧 《江苏政协》2013,(5):35-36
<正>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实施农民集中居住试点工作,既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又扎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集中居住区的农民虽然改变了以往生活方式,但是,他们在由"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是社会保险参保率低。据不完全统计,超50%企业务工农民(含劳务工)未参加社会保险,尤其  相似文献   

5.
因治理资源的消解、治理事务的叠加,农民集中居住区出现了治理堕距问题。一方面,受农民集中居住的社会转型影响,社区行动主体的行为失调,表现为农民观念转变滞后、行动利益多元化,由此导致社区群体分化,影响社区整合。另一方面,农民集中居住后的治理制度运行难以回应社区诉求,出现治理中的回应错位、资源内耗与条线张力的治理制度悬浮困境。治理堕距的呈现,带来农民集中居住区地域空间的去社会化、时空形态模糊和村社集体角色缺失,重新定义了社会形态,反映出社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农民互动关系的失衡与断裂。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有效治理,需探索如何优化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治理机制,重塑基层社会整合,重建社区秩序。  相似文献   

6.
城市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尴尬境遇的实质是传统与现代“农民”意义的称谓认知性偏差。从宏观的角度,存在影响城市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四个维度:即认知固化、体制禁锢、乡土记忆、城市体验。因此.只有把农民工问题视作乡城迁移者如何获得农民工“市民权”的问题.即事实性的城市归属与适融问题.而不是简单视作“农民工”的权利问题.给予某些临时措施性关怀.农民工问题才可能获得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7.
教师拥有多重的身份.制度变迁与自我构建是分析教师身份认同的两条基本路径.从身份认同研究取得的共识出发,审视当前教师"身份认同"中存在的冲突现象,以期实现教师"身份"的重置与"身份认同"的获得.  相似文献   

8.
高房价与新移民青年的城市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移民青年包括知识技术移民与劳动力移民.高房价给新移民青年的城市融合造成了租房居住时间加长、生活质量难提高、提升发展受阻等不利影响.政府应该完善房屋租赁体系与廉租房制度,增加城市新移民青年收入.新移民青年需要建立良好心态,提高谋生技能,增强主人意识,从而跨越房价障碍.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0,(6):F0003-F0003
“在园区企业上班,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居住,我们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2009年全镇新建续建农民集中居住区10个,开工面积2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0.
嵇道武  王勉 《群众》2020,(1):65-66
近年来,因项目征地拆迁、大规模土地流转,苏淮高新区三个镇(办)有16个村约9550户3.5万多农民“洗脚上楼”实现集中居住。调研发现,这些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同程度存在基层党组织力量不强、居民融合不紧、自我管理制度缺失以及综合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苏淮高新区将农民集中居住区治理列入“书记抓党建”项目,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四位一体”综合治理,探索出了新形势下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治理新模式。组织重构:基层党支部扛起农民集中居住区综合治理的责任张码花园集中居住了张码办事处8个半村的村民,以及周边部分大企业的“蓝领”职工。  相似文献   

11.
正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农民集中居住,有利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土地资源,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对促进农村脱贫帮困具有积极意义。建议以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农民集中居住为契机,通过"两加两减",不断提升脱贫帮困工作实效,增加贫困群众获得感。做保障的加法。帮扶农村贫困户的难点和重点是在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时,提前考虑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保障机制,比如道路出行、雨污分流、就学就业、就医养老,以及保障他们继续从事赖以生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他们的市民化倾向尤为明显。工资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城市居民的偏见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因素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使他们很难融入到城市主流社会。建立公平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市民消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偏见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将有利于他们实现向市民身份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随着改革深层次的推进,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他们大多处于一种"种地无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尴尬境地。引导失地农民向市民身份转换并适应城市生活理应是安顿其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的良策。但在现实中,失地农民缺乏市民化的制度支持、准市民的基本素质以及部分市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态度都阻碍了失地农民身份的顺利转换,作为改革的主导者,政府应在失地农民的身份转化中担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田鹏 《长白学刊》2022,(2):127-13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及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人口、产业、生态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互惠流动的同时,传统乡土性逐渐消解式微,如何重塑后乡土社会地域认同及整合机制是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建的关键。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视角,从地域空间、组织体系及社会结构维度考察苏北农民集中居住区秩序重建的实践过程发现,完成物理空间整合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依然不同程度延续着传统乡土社会整合机制,使得现代普遍主义价值取向的地域关联及社会认同机制难以有效建立,后乡土社会样态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性重建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因此,如何突破制度红利型动力机制及行政主导实践逻辑重塑后乡土社会整合机制,就成为农民集中居住区重建地域公共性并顺利过渡到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温州人向美国洛杉矶的迁移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按其动因可以分成商业驱动型移民、生活驱动型移民、教育驱动型移民和混合驱动型移民.他们大多利用合法的L1、EB5和H1B签证登陆美国并获得绿卡,也有极少数通过政治避难手段获得合法身份.这些移民在洛杉矶分散居住,在不同行业耕耘,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也有差异,但是与温州本地联系都非常紧密.洛杉矶温州人的迁移历程显示,侨乡人口向海外迁徙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传统商业和经济因素不再是温州人定居海外的目的,反而成为他们迁徙的助力.  相似文献   

16.
《就业与保障》2005,(7):17-18
继续深化改革二元户籍管理制度。随着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传统的户籍制度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应彻底打破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身份限制,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籍制度,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江苏省仪征市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率先在全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进入加速推进期。此项工作曾荣获2009年度“江苏省农业农村政策创新奖”。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32个,在建36个.累计建成住房1.2万套,集中居住区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居住区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以及人居环境有了根本性改善。但随着全市各地一批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先后基本建成启用,集中居住区管理和服务的薄弱环节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8.
郭杰  葛孝亿 《传承》2009,(20):124-125
教师拥有多重的身份,制度变迁与自我构建是分析教师身份认同的两条基本路径。从身份认同研究取得的共识出发,审视当前教师"身份认同"中存在的冲突现象,以期实现教师"身份"的重置与"身份认同"的获得。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主要是指一种文化融入、文化同化的概念,强调的是新市民群体对于城市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文章以沿海发达城市H市的调研为例,围绕新市民对社区公共事务关注度、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感、文化习俗的冲突性、价值观差异程度、与当地居民的社会交往等问题,对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文化认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特征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为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融合,文章还提出了五大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即:在建设载体上,要以文化社区建设思路加强新型社区建设;在制度保障上,要通过制度变迁消除乡村文化城市化的制度障碍;在文化建设上,要加大城市公共文化对转型社区的覆盖面;在文化交流上,要推动新、老市民不同社区的文化融合;在文化治理上,要建立文化调停和文化认同危机和冲突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20.
孙璐 《理论月刊》2008,(6):66-68
市民素质是构建和谐城市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素质在不断提升,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公德滑坡、市民身份认同等问题.可从典型示范、加强管理、增加投入、落实道德教育等方面加强市民素质建设,构建和谐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