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瓦格纳定律所揭示的国民收入增长与政府支出增加之间的关系认为,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增长,公共支出的份额会随着增加,政府的职能会不断扩大及政府的支出会不断增加。这为人们认识我国行政费用增加问题提供了一把理性钥匙。但是,今日中国行政费用已超出了瓦格纳定律的合理极值,需要对此进行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2.
尼采反对康德在认识论上把主客体对立起来,认为以主客体对立的方式解决认识问题是没有出路的,客体不可知,主体是一种虚构,因而,认识只是个体的理解和解释。尼采认为,感性、知性这两种认识能力的划分缺乏合理性,这些能力都基于身体之上,不存在认识能力的高低之分,只有对于身体有益的东西才能被更好地认识,认识是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尼采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最终是为了消解"自在之物",如果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必然会导致感性世界和知性世界的对立,这种对立构成道德形而上学的根基,尼采致力于重估一切价值,其要破除超验的道德王国。  相似文献   

3.
尼采重估一切价值是对西方文明根本性的批判,目的是为了把被苏格拉底和基督教颠倒了的价值重新颠倒过来。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是其"权力意志""超人"等哲学思想建立的前提和基础,"重估一切价值"是尼采哲学的中心任务。其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宗教和科学。对其三个方面的价值的重估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尼采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思想家之一,从身体政治学的视野重构尼采的思想,对今天身体的开发、动员、利用和规训,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尼采的身体建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身体和身体隐喻的形而下描写和言说;权力意志——身体的合力;道德——身体的反动力;群畜——超人:身体的种类。而尼采把这些作为他政治思想的谱系,主要基于疾病对他的身体折磨导致他对精神的施虐和身体的血统这两个方面。由于尼采的政治思想以身体为基点,相信肉体胜似相信精神。  相似文献   

5.
根据尼采的谱系学思想,本文全面分析研究了尼采的强力、强力意志以及超人等思想的内在关系,指出了人的生命才是尼采哲学的基础。而这种生命并不是人的本能而是人的强力意志,从而说明了尼采哲学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分析了尼采提出上帝之死这一虚无主义命题的存在论意义和目的。这种意义就在于,尼采哲学既是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又是现代哲学的开端。其目的就在于,他为人类社会和人的生活意义重新确立了一套标准和原则,并指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一种方向。按照尼采的思想,未来哲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价值世界的重新建立。而这又是现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之所在。因此,本文认为,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才是尼采哲学真正的意义与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6.
尼采如雷贯耳的大名响彻了一个多世纪,尼采哲学的研究也早已经成为世界性显学,但是大多数尼采的阐述者都把目光聚焦在他的“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权力意志”,“超人”等一系列惊世骇俗的思想上,而忽视了尼采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即他关于“爱的命定”的学说。而笔者认为,这一学说恰恰是万万不能忽视的,因为它正是尼采整个哲学思想的出发点与基石,也是尼采最坚定的信仰,所以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这一学说作一细致地论述,本篇就专门来阐述尼采关于“爱的命定”的学说。一、爱的命定的基本内涵。在尼采看来,生存是无目的的、无辜的、…  相似文献   

7.
尼采在《反基督》一书中对基督教进行了猛烈抨击,其间还夹杂着对康德哲学的尖刻批判。从深层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尼采集中批判了支撑基督教会的三大理念"信、望、爱",认为它们是教会精明算计的产物。基督教的"信"与"真"无关,且是对知识和真理的抑制;基督教的"望"树立起一个"彼岸"世界,使"现实"虚无化,弱化了受苦受难者的生命意志;基督教的"邻人之爱"因掩盖自爱而沦为"怜悯"和"同情"。从尼采对基督教会的"世俗性"的批判来看,尼采心目中或许并没有完全排斥基督教,而是有一个更"神性的"基督教和更"神性的"上帝的位置,后者偏重于《旧约》上帝的形象。这一点与尼采意志哲学的主旨一致,无疑增加了尼采与基督教关系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强调人的自由是西方近代以来哲学的主旨.卢梭和康德把西方自由思想推向高潮,尼采继续这种思想,并予以彻底反思.他把自由从柏拉图-基督教的道德传统和宗教语境中拯救出来,使“自由意志”变成“自由的精神”,变成纯粹的“自己”.“自己”意味着超越自己、毁灭自己、创造再生自己;意味着自由地超越再生于自己永恒回复的必然命运;意味着自由...  相似文献   

9.
"超人"学说是尼采分析了欧洲19世纪"堕落"、"虚无"、"颓废"的特征后,为治愈西方文明衰落而开出的一剂药方,也是为人类设计的一种"理想目标","超人"学说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尼采深受19世纪中后期蔓延起来的悲观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漫长的中世纪中,基督教一直是欧洲人的精神支柱,但自从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文主义对上帝几番征伐,特别是19世纪细胞学和进化论的建立,揭穿了上帝创造人类的神话以及人类原罪的训条,导致了人类对基督教信仰  相似文献   

10.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通览孙子对将之"五德"的相关论述,以古鉴今,希望当代大学生能从孙子论将思想中受到启迪,并以将之"五德"的标准努力锤炼自已的品质,把自己培养为一名合格的市场经济大战中的"将"。  相似文献   

11.
维新派以西方"天赋人权"理论为思想武器,以试图拯救国家、凝结人心和新民等政治预设为基点,期望破除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把戒缠足、兴女学作为妇女解放的突破口,倡导、发起和引领妇女解放运动,促使中国妇女解放与女性主义文学在社会革命和思想文化革命的历史际遇中发生并渐进发展。在他们的导引之下,早期妇女先觉者也勇敢地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展示自我,争取"人"的权利,发出解放自身的呐喊。维新语境中的妇女解放思想还没有达到系统和全面化,但它对中国传统妇女观形成有力的冲击,开创了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思想和运动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中的道就是"理之共相"或"理的理式";德是纯朴的自然本性,其主要内容是本真,平和,恬淡。本文把道与德同庄子的人生哲学相联系,认为道与德是庄子人生哲学的认识基础之一端。  相似文献   

13.
孔子重视的是"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的人,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快乐;学习要靠自己,目的是为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学习需要讲究方法;孔子所谓"学"是注重向别人学习;学习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成都应当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安全型"城市(简称为"三型"城市)作为建设国际化城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模式。以"三型"为目标模式,推进成都市国际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是转变观念,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转化统一;二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为重点,推进成都市以"三型"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三是用生态经济化推动经济生态化;四是转变和改善政府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五是城乡统筹推进"三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一去两千五百多年,然而他的"为政之道"即"德政"思想深远影响了历史政治的发展,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践上,"为政以德"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政治的重要特征。孔子"为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思想是尽人皆知的。孔子"德政"思想重要集中在《论语》中。孔子从政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的一生却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恢复"周礼"。他认为以道德和礼教来治理这个国家才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我们今天也把这种治国方略称为"德政"或者"礼治"。在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今天,"德政"思想对于社会矛盾的缓和,社会管理的有序,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是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宣传思想工作取得实效和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囿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在思想认识、组织网络、制度设计、资源配置、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非科学性,从而影响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必须以职能实现为中心,把行政协调、社会动员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以"三大文化"为载体,把思想教育与单位工作、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以满足群众需要为宗旨,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制度供给结合起来;以信息网络为工具,把信息传受、舆论引导与办公自动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清政府得到了教训,也深深刺激了中国的有识之士,迫使他们反思中国传统的外交理念,并开始探讨新形势下的御敌之策,觉悟到"除非以武力作后盾,外交是不足恃的"。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那些识时务的官员把学习"夷务"当成"要务",把传统的"夷夏"观打开了一个缺口。以"师夷"观念为先导的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了新式海陆军,为近代中国外交提供了国家实力支持,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8.
尼采通过酒神精神探索传统自在之物的真理,又将自在之物的真理称为谎言,最后通过天才来创造新自在之物的真理,本文通过重新构造尼采早期真理观的内在逻辑而展现了尼采形而上学的实情。  相似文献   

19.
尼采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具反传统特点的哲学家。他以狂热非凡的勇气、精细敏感的体察,以一种个人独有的恶性方式经历人的问题,不仅颠覆了苏格拉底和耶酥共同塑造的西方大传统,而且颠覆了开创了西方新时代的启蒙传统,超越了所处时代世俗的丑恶与对抗,持续散发着永久魅力、不断被后人掀起研读的热潮。尼采的文章不像其他哲人,深奥莫测、晦涩乏味、学究性极浓,个中道理需要重新诠释才能为大众接受成为现实的精神力量。而尼采天马行空的思想、幽深而崇高的精神却能用行云流水、瑰美奇异、诡丽料峭、诗意盎然、激情四溢的文字,既能深入王国维、鲁…  相似文献   

20.
学者分别以经济、政治、文化为分析进路,解读刑罚变迁的动力。这三种进路虽然值得借鉴,但是由于各自理论背后的"化约论"易于陷入"以事实适应理论"和"单线式刑罚进化论"的困境,导致其解释力被削弱。更妥当的主张则是认为刑罚变迁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的多重动力,把刑罚变迁视为经济动力的决定性与其它动力的相对独立性的统一,以及方向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