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生态公民是生态主义之环境哲学的践行者。生态主义是一种整全式的非人类中心论。在狭义上,生态公民是尊重自然并敬畏自然的公民,生态公民即低碳公民,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自觉公民。在广义上,生态公民是倡导公众参与的环保行动的主力军。监督政府与企业的环保行为,成为生态公民的常规行动。环保志愿行为是生态公民的自主选择,也是生态公民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公民积极致力于环境污染治理的实践,全面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作为联合国系统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奖项,"地球卫士奖"不仅是对塞罕坝人55  相似文献   

3.
陈丹 《中国减灾》2012,(4X):25-25
<正>世界各地的环保团体前些天都转向了社交网络来推动3月31日晚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也就是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关灯一个小时,表达对全球变暖的关注。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每一封电子邮件、每一条Twitter或微博、每在YouTube上观看一次呼吁视频或者每点击一次Facebook上的"赞"按钮,环保分子们其实都是在对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火上浇油"而己。  相似文献   

4.
《时事报告》2005,(5):F004-F004
破坏地球的肺——森林,我们将会窒息在无氧的空气中;破坏地球的肾——湿地,自然将无法降解毒素;当你对废气、废液、废弃物不屑一顾时,你将会身陷堆积如山的垃圾、漫天酸雨和灰雾之中。破坏环境,不仅会危害动植物的生命,更会危及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2,(22):5
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环保部部长、党组书记周生贤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没有爱的法律和没有法律的爱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爱与法律才是真正让我们  相似文献   

6.
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这在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邹建中:再过几天,即2月1 6日,是&lt;京都议定书&gt;正式生效实施一周年的日子.您作为对地球环境问题一直很关注的知名旅日华人,也作为日中环境协会的理事长,对此有何感想?……  相似文献   

7.
<正>2005年12月24日,我在海南省兴隆热带花园上了一次深刻的自然与环境知识课。上午10时许,我随外交部社调小组人员乘环保电瓶车缓缓行驶在热带花园内。一位年轻的女导游手握话筒,用专业的讲解将我带进了热带森林和植物王国。  相似文献   

8.
“关于事业,我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有足够的浮力漂浮在时间的海洋上;关于爱情,我不去占有爱,也不被爱占有,它是我生活里的味精;关于命运,我相信它并尊重它,但我要亲自去丰富它,改变它。人是渺小的,只是地球里的尘埃,而地球只是这宇宙里的尘埃;人是伟大的,他们看不见原子堆积起来可以爆发出无穷的力量,所以,团结才是力量。”  相似文献   

9.
害怕再离婚     
我一生中撕心裂肺地爱一个女人,只会有这么唯一的一次。其余的,只会是扯淡。爱的能量只能用一次,用完这一次,他爱的能量也就用完了。在爱情的问题上,我相信能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0.
杜国玲爱极了苏州那一片浸润在江南烟雨中的山水,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她写下了数十万字的笔记,结集为《吴山点点幽》一书,出版后受到了人们的由衷喜爱。爱自然的人是有大爱的,也是静得下心来的。也惟此,她关注民生的所思、所想、所行才会无微不至、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1.
余那 《中国减灾》2004,(7):59-59
影片《迁徙的鸟》曾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热潮,该片以诗一般的画面为人们实地展现了候鸟迁徙这一壮阔的自然奇迹,让人们的心跟着鸟飞过了整个地球。沉醉于美轮美奂的画面的同时,人们也许没有意识到由于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这些自由的鸟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2.
应我会邀请,日本政府环境省下属的地球环境中心派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亲善大使、日本著名歌唱家加藤登纪子访华,日本环境省和地球环境中心的有关人士随行,于7月19日至28日访问北京、大同、贵阳、上海等地。7月22日在北京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举行一场名为"共此蓝天"的环保主题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环保事业创始人曲格平同志在接受1999年度“蓝色星球奖”时说了一句十分感人的话:“我要以一个环保老战士的身份,向地球村的村民提出一份忠告:谁毁弃了家园,谁就输掉了未来;谁保护好环境,谁就赢得了明天。”这就是警示,就是面对严峻挑战的态度。多一份忧患意识,就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4.
方羽 《中国减灾》2012,(4X):28-29
<正>今年3月31日,你会不会参加"地球一小时"?什么,你不知道什么是"地球一小时"?好吧,大概你的故乡还没有出现我们地球这样严重的环境与气候危机,所以不太能理解我们地球人总是想要发起这样或那样的全民行动来拯救家园的迫切心情吧……  相似文献   

15.
身影     
廖晓义获评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05年12月28日晚,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仪式上,当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宣布:社会公益奖获得者是北京地球村主任廖晓义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评委会对她的评价是:“关注环保的人很多,但她是细节大师。她擅长从生活方式的微小缝隙里勘查出浪费的黑洞,让最大众的消费转化成最有效的环保行为。”至今,廖晓义回国创办非营利性的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已十周年。10年来,她拍摄了环保专题片100多部;发起了“绿色社区”,“绿色生活”,“绿天使”等公民活动:组织了“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建立了面积为2800亩山地的环境教育培训基地。目前在全国推广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也是她首先发起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中国人在茶余饭后都爱说汉道唐,有人说,这是因为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汉朝与唐朝都是当时在地球上交口称誉的国家,是受人尊敬、举世偃仰的、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泱泱大国,因而世代相传下来,所有炎黄子孙,也无一不以此为荣,也无一不以此自豪,这就是  相似文献   

17.
周成虎 《中国减灾》1992,2(3):19-21
一、洪水灾害系统洪水灾害本身是一自然社会现象,它是自然物质子系统和人文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洪灾的发生孕育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即孕灾环境。从整个地球表面系统看,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均是洪灾的孕灾环境。只有当孕灾环境中的某一部分的活动出现异常时,才能形成洪水灾害;第二,对于每一次具体的洪水灾害而言,都会有一些致灾因子。致灾因子是  相似文献   

18.
感悟宽容     
<正>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是一种美德。当然,宽恕伤害自己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要把怨气甚至仇恨从心里驱赶出去,的确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胸襟。就像一本书上说的,“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不断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仇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  相似文献   

19.
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蔚蓝色的地球是迄今所知太空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居住地和家园。地球科学(简称为地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认识地球,揭示其形成、组成、构造和演化,用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因此,从广义上说,地球科学就是关于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科学。近代地球科学历经200多年的发展进程,从认识自然到利用自然,在寻求供给人们必需的水、土壤、矿产、能源及其他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方面,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学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这在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邹建中:再过几天,即2月16日,是《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实施一周年的日子。您作为对地球环境问题一直很关注的知名旅日华人,也作为日中环境协会的理事长,对此有何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