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三十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曾经震惊了整个世界。一夜之间,唐山化为废墟,死亡二十四万二千七百六十九人,重伤十六万四千八百五十一人。在一代中国人的记忆里,这场灾难是一场可怕的噩梦,而对于唐山人,则是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人们将永远记住那个可怕的时刻,1976年7月  相似文献   

2.
辛华 《中国减灾》2008,(4):58-58
30多年前,一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废墟;30多年后,新城崛起.废墟不再。对更多的人来说.“唐山大地震”已成为一段冰冷的历史。有关这场灾难.究竟留给今天的人们多少清晰的图像.难忘的瞬间和震撼人心的细节?  相似文献   

3.
盛夏的唐山,绿树成荫,生机盎然。7月28日至29日,胡锦涛和随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在河北省省委书记白克明和省长季允石等陪同下,深入唐山企业、农村、社区和曹妃甸工业区,了解新唐山建设情况,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30年前的7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平地,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无私支援下,唐山人民发扬抗震精神,经过不懈奋斗,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唐山。在短暂而安排紧密的调研中,总书记格外关切唐山700万…  相似文献   

4.
苑迪 《中国减灾》2006,(7):22-22
在唐山大地震过去的三十年中,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的记述和回忆录式的影视文学作品为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听震撼。  相似文献   

5.
钱钢 《中国减灾》2006,(7):23-23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唐山大地震》一书正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作者钱钢当年曾经赶赴唐山参加抗震救灾活动,亲身经历了地震发生时唐山地区犹如经受了战争一般的深重劫难。事后,作者以十年的时间不懈地追踪访谈,经过缜密的整理和分析,用真挚的感情和简练的笔法,全景式地记录了当时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种种表现,追溯了地震前后扑朔迷离的事实与现象,反思了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究竟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的终极问题。本刊节选其中的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顷刻之间,这座已有百年历史、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被毁灭了。唐山地震死亡24万人,重伤16万人。地震还波及到天津、北京市。“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10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死忘生,排险救人,清墟建房,功高盖世。5万名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解民倒悬,救死扶伤……灾后,疾病减少, 瘟疫未萌,堪称救灾史上之奇迹。”耸立在唐山市中心的《唐山抗震纪念碑碑文》,形象地记载了当年全国各地救助唐山的情况。而从全国各地紧急抽调的“5万名医护人员”里,就有16人是从山东烟台抽调的,74人是从临沂抽调的。在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特地编发这组稿件,里面记载着当年援唐医疗队员难忘的日日夜夜,以及当年大地震的幸存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对唐山美好明天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奥运礼赞     
伟大的人民解放军,您心里只装着百姓。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您及时出现在唐山的废墟上;特大水灾的时候,您勇敢地站在抗洪第一线,无畏狂风暴雨。今天,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您在第一时间,在余震不断的危险境况下,在灾区与人民并肩战斗。  相似文献   

8.
解丽达  郭猛 《传承》2010,(4):44-45
1976年7月的唐山大地震,无数的生命被压埋在废墟中,当时的解放军战士几乎仅凭着一双双手,去扒碎石、掀楼板、拽钢筋……而今天,中国终于成立了技术先进、装备优良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相似文献   

9.
袁树凯 《乡音》2012,(5):46-47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里氏7.8级的大地震,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古老城市一瞬间被夷为平地,24万人丧生,成为有史以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最大的灾害。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和驻军系统的通信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通信联络全部中断。可是,在震后短短18分钟内,上级部队就收到了从唐山发出的关于地震的电波...  相似文献   

10.
关仁山 《人民公安》2008,(12):22-23
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汶川大地震,都让我们看见了党和政府的力量,看见人间的友好,看见互助的光辉,生命中最宝贵的精神在灾难中怆然复活。  相似文献   

11.
丹丹 《中国减灾》2012,(3):48-49
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让人类更深刻地吞饮了地震造成的剧痛。但灾难也是进步的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全国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说:"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于山 《时事报告》2013,(11):38-41
唐山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197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大地震,把唐山这座百年工业城市夷为平地。唐山在震后第一个十年,创造了人类与自然灾害斗争史上的奇迹,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新城;第二个十年,在改革开放晚于全国十年的情况下,跨人了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的行列;第三个十年,唐山进人了快速发展期,经济总量位列全省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张君 《中国减灾》2008,(6):20-22
“汶川,相同的惨烈,相同的对人间的摇撼。我在这千里之外的唐山.你的呼救扯住我紧张的惦念……”曾亲历唐山大地震的诗人徐国强写给四川地震灾区的深情诗篇.凝聚了700万唐山人民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午后2时28分04秒,在新中国历史上这是继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5分56秒唐山大地震之后,令中国人又一个刻骨铭心的时刻: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8.0级地震!  相似文献   

15.
《时代潮》2001,(16)
1976年7月28日,一场举世罕见的大地震将有着百年历史,百万人口的华北重镇唐山毁于顷刻之间。弹指一挥间,整整25年过去了,如今唐山怎么样了?带着这个念头,记者在唐山地震纪念日前夕,走访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相似文献   

16.
离那个黑色的1976年已经过去30年了,抚今追昔,在这三十年间,我国的地震减灾工作在那次唐山大地震的震撼下有哪些变化?又有多少进步呢?  相似文献   

17.
唐宋 《时代主人》2006,(8):24-24
“如果我们之前的防灾减灾科普工作能够做好。唐山人民或许能减少伤亡。”在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天灾预测专家依然为当年的劫难痛悔。  相似文献   

18.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在我国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强烈的震波摇撼着津沽大地。全市百分之六十七的建筑遭到破坏,两万四千二百九十六人被无辜夺去生命。其中宁河死亡一万六千余人,汉沽死亡四千三百余人,市内六区死亡一千二百余人。震灾使四十亿财产毁于一旦,上百万人露宿街头。面对劫难,英雄的天津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积极援助下,党政军民风雨同舟,以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投入抢险抗灾和重建家园的伟大斗争中,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的壮丽凯歌。今年是唐山大地震35周年祭年,笔者特撰写此稿,以悼念在这次地震灾难中逝去的同胞。  相似文献   

19.
吴孟樵 《台声》2010,(9):47-48
8月20日,《唐山大地震》在台湾地区上映,仅一周时间,票房就已突破了1200万元(新台币)。该票房成绩不仅荣登台湾华语片票房的榜首.而且影片通过生动地刻画出灾难的冷与人间的暖,深深地感动了广大的台湾观众……身为台湾作家、影评人、该文的作者吴孟樵.即有幸随台湾作家团河北采风行在《唐山大地震》的发生地唐山.在影片地震中那个百货大楼的边上新华剧院,先前观看了这部震撼人心的2010年华语巨片。  相似文献   

20.
《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在商业电影上的又一次成功。虽然在题材上它不是冯小刚所擅长的喜剧题材,但由于在叙事策略和价值观诉求上能契合观众的心理需求,这部影片在遭到不少批评的同时也在票房上获得了成功。本文以"叙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这部影片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以及情节设置上的特点,认为在叙事策略上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是《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在商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