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琳  付明明 《前沿》2013,(3):176-178
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提出,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具备德育的属性,从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德育属性去进一步明确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具有必要性,而且对于我们从德育的视角来研究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经济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实施以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拟对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以及如何适应新形势 ,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使这一代青年真正成为既往开来的一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就必须把德育放在“五育”之首。一、坚定不移地突出德育的“奠基”地位,改变对德育工作的传统认识。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看,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就其核心而言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注重德育,正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一个根本区别。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成长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素质教育视野中,我国高校德育概念有了新的内涵:高校德育在素质教育中仍然居于首要地位;高校德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与个体发展价值功能在新的角度得到了统一。我们要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处理好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关系,整合各育功能,以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两办”文件精神,加强中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与课程教材研究所主 办、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协办的“中学《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研讨会”9月10日至14日在 贵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研员、政治教师及专家学者,共计60余人出席了会议。贵州省教育厅吴大华副厅长到会看望大家并作了热情讲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李玉先处长到会并就当前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和德育课程的改革作了重要讲话;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顾问贺允清教授…  相似文献   

6.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德育对学校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为此,我们要对症下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教研室副主任河南郑州,45000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这就告诉我们,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人民教师的执业素质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德育素质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素质,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不仅要看“两课”教师在讲台上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是否入耳入脑,还要看任课教师在一切场合…  相似文献   

8.
2000年 9月,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参赛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成果展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赛教师课堂教学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很多。我们认为,他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具有以下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突出素质教育,体现教改的方向  在这次大赛的课堂教学中,参赛选手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中心任务放手改革,努力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课堂教学做到了两个同时进行。  (1)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进行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  相似文献   

9.
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华前 《前进》2005,(3):49-51
实践的发展、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必然要求中小学德育注意观察外部世界的发展,紧紧围绕时代的任务和党的政策,从德育客体、德育载体、德育方法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思路。 一、更新德育理念,重视德育客体的主体性 更新德育理念,主要是指改变我国传统德育片面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德育的改革创新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充分发挥整体作用的未成年人德育网络体系建设将成为德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