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德育是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高校德育的有效性是影响当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原因。德育首位的观念转变、德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是影响德育有效性发挥的两大难点问题。新时期把握大学德育的有效性应该从全员育人的德育途径、切合时代的德育内容、以人为本的德育方法、全面评价的德育目标这四个环节入手,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认同低效的归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者建构自己的品德首先要内化德育内容,而认同是内化的关键环节。但在高校德育中,由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者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德育认同效果。提高学生的德育认同效果,应优化德育内容、选择科学的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德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星鸿 《前沿》2007,(3):103-105
构建网络德育管理长效机制是现代高校网络德育管理的重大课题。在树立人文管理、民主管理、和谐管理的理念基础上,坚持系统管理、创新管理、高效管理的原则,大力加强德育阵地机制、德育主体配合机制、德育活动参与机制、德育方法优化机制建设是构建高校网络德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华前 《前进》2005,(3):49-51
实践的发展、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必然要求中小学德育注意观察外部世界的发展,紧紧围绕时代的任务和党的政策,从德育客体、德育载体、德育方法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思路。 一、更新德育理念,重视德育客体的主体性 更新德育理念,主要是指改变我国传统德育片面  相似文献   

5.
赵玉华 《前沿》2014,(23):127-128
大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德育和高校德育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二者必须有机融合,形成合力。高校德育与家庭德育各具特色。高校德育是大学生德育的主渠道,但是在教育者能力、教育方式、教育重点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而家庭德育具有渗透性、榜样性、长久性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家庭德育与高校德育要形成合力,要在巩固基础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创新沟通方式、设置专门机构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6.
朱怡 《前沿》2004,(8):142-145
德育是一种人之为人的人类劳动 ,是使人的精神价值、道德价值得以实现的创价活动。德育价值的内涵是德育价值客体能满足德育价值主体特定需要的关系 ,这种特定关系是在德育活动中形成的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德育价值具有效用性、过程性、实践性、有限性、层次性等特有属性  相似文献   

7.
学分制管理体制下,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已成为不争事实。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德育生命线地位被虚化而没有得到落实;二是学分制下学生的德育目标如何合理确立以及实现却始终是一个难题;三是没有形成开放的德育思想。而坚持德育首位,落实德育为先的理念是解决德育低效的前提;实事求是,合理分居设置学生的德育目标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树立开放德育理念,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身心素质是高校德育教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德育教师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素质建立的基础。身心健康对德育教师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德育教师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及基础,是德育教师更好地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是促进学生茁壮成长的必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
工程德育是德育方法论现代化转向过程中出现的“一家之说”。部分高校在德育实践中遵循继承与创新的精神,以提高高校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为目标,提出了工程德育是一种德育方法论的创新。其理论内涵在于,工程德育是以“大工程观”切入,定位于“中层理论”的现代德育方法论。其实践范式在于,武汉理工大学近二十年来德育模式的探索,逐步形成不断融合与发展的德育系统工程。其目标指向在于,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理想、信念、信仰等精神动力为终点,整体提升需要与动力之间的效度,从而德育目标得于达成。  相似文献   

10.
王晓丽 《前沿》2007,(10):121-124
德育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为、为人和由人三方面的统一,简言之,德育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但是,在现实的高校德育中,德育目的的功利化、德育过程的单一化及德育内容的符合化都说明了"非人本"现象的存在。"非人本"现象的存在造成高校人本德育确立、实施、发展等的困扰。  相似文献   

11.
张革华 《前沿》2002,(7):71-73
德育科学化 ,是指按照科学理论、原则和方法来做好大学生德育的工作 ,使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以便最有效地实现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为了实现大学生德育科学化 ,本文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确立德育遵循客观规律的指导思想大学生德育全面地遵循客观规律是实现大学生德育科学化最基础的要求 ,是大学生德育科学化实质所在。因此 ,在搞好大学生的德育时 ,首先要确立这样的指导思想。那么 ,学生德育应遵循哪些客观规律呢 ?一是要遵循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这是因为 :德育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工作 ,它…  相似文献   

12.
德育观嬗变与德育话语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慧兰 《求索》2005,(5):134-136
德育话语是德育思想的表征,应作为德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客体。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视了对德育话语的研究。当前,对话与交流成为普遍趋向,对仍以“听话”为中心话语的德育来说,话语的更新势在必行。本文认为,随着德育观嬗变与新的德育观的建构,德育话语应走向交往与对话,话语的更新应考虑话语方式、话语内容、话语的语境语气等各个方面,力求反映德育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吴艳岚 《前沿》2014,(21):76-77
摘要德育方法是改善高校德育效果的重要纽带,也是高校德育过程中的软肋。墨子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如择务法、强说法、自省法、实践法、熏染法给高校德育以启示。高校德育须因材施教;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知行合一、实践育人;加强德育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李书省 《前沿》2012,(4):33-34
江泽民德育思想的形成,是继承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德育思想和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精华是江泽民德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江泽民德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论树立德育生态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运喜 《前沿》2010,(5):120-124
德育生态理念,就是德育工作者要从维护和促进人我关系、物我关系的和谐出发,建构科学的德育生态系统,维持德育系统的自我平衡。德育生态理念是一种先进的德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理念、和谐理念、自然理念、发展理念等。树立德育生态理念,有利于克服传统德育的非生态性,遵循人的道德养成发展规律,发挥德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环境的育人功能。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尊重学生的独立主体地位和道德自主权,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营造鼓励竞争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昭示出人类解放的可能性道路,对现代德育目标具有启示意义:一是在世界历史的宽广视域中把握现代德育目标,包括现代德育目标需要有世界历史向度、德育研究者要在世界范围内借鉴德育研究成果;二是从唯物史观高度把握现代德育目标,包括构建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多层次德育目标体系、确立德育目标不可跨越人的发展形态;三是德育目标要兼顾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双重身份,培养走向世界历史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卢艳兰 《理论月刊》2008,(2):179-181
一个事物或系统的功能,是指该事物或系统自身所具有的功效和能量.德育功能是德育活动自身所具有的功效和能量.德育功能与德育目的、德育作用、德育价值等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准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揭示德育功能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综合德育体系”指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结合的德育体系。所谓显性德育指的是通过有关伦理道德、公民训练方面的课程,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隐性德育,是指通过其它学科的教学以及通过学生组织、社会活动、校内外的环境,对学生施加政治、思想、道德影响的措施。在现代学校里,既有显性德育,又有隐性德育,但他们的产生、发展却并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它同教学与智育、德育关系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院校教育过程中 ,教师是德育内容的传播者、德育活动的设计者、德育对象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者。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德育对象的主体化、德育理论的科学化、德育途径的多样化、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普适化是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道德教育领域表现最为突出的几个方面 ,也预示着我国德育改革的未来趋向 ,值得引起德育工作者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