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9,(3):25-25
陕西省民政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联合下发了《陕西省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实施办法》(陕民发[2008]80号),明确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功能设置和建设标准,对各级财政资金配套比例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器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对全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全面建设与改造,制定了《金州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确定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数量和投资计划,强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项目选址必须科学规划,尽量位于自然村屯中心.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仙居县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优质建成百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健全了农村社区工作机制,并建起了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多种便民、利民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该文分析了通过撤村建社区,在中心村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构建起政府性公共服务体系、社区自我服务体系与市场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成效,即政府性公共服务中有的服务项目规范化、专业化程度较高,村民满意度比较高;社区与企业合作提供的便民利民服务的供给比较充分。但是,也存在诸如县域间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力度差距较大、社区村(居)民自我服务匮乏、中心村与非中心村服务资源获得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为此建议,通过强化各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促进社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持续推进村(居)民自治与社区参与,促进“多村一社区”建设与村(居)民自治二者间的协调发展;加强非中心村的服务站点建设,缩小社区服务资源获得方面的差异等途径以促进“多村一社区”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汶上县民政局邵伟认为,当前农村社区建设应突出抓好以下三个问题:(一)健全三个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县、乡(镇),村要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相互之间建立网络连接,共同服务于农村社区。各社区服务中心要根据农村社区居民需求,合理配置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资源,规范各类服务设施,深入开展社会保障、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齐保国  刘勇 《中国民政》2009,(10):54-54
吉林省蛟河市整合农村社会资源.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引导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倾力打造现代农村社区。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7,(8):32-32
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7]22号)。《意见》明确了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到2010年,街道建有具备政务服务、社区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和教育培训服务等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老年人福利服务机构。注册  相似文献   

8.
任运富 《中国民政》2008,(11):60-60
重庆市万州区把农村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认真组织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统筹协调,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镇乡(街道)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确定了专人负责具体抓落实。村党组织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顺利推进;二是精心组织,确保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决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重大事项。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全新课题,是伟大而艰巨的创造性工程。本文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以社区建设创新农村管理,最根本的是实现从行政管制到公共管理、社区服务的转变。它需要将村民委员会改制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探索社区公共管理、社区自治、社区服务、文化组织功能,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功能;党和政府要从宏观引导和公共服务着手、农村社区要从民主治理和社区服务着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苍南县在11个乡镇的13个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突出”四个抓好”.做到”四个促进”.初步形成了一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公共服务相对配套、社区建设初具规模的农村社区示范村。主要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居环境改善;抓好村级组织建设.促进村民依法自治:抓好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农村社区服务:抓好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10,(9):27-27
近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黑发[2010]12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当前及一个时期内全省城乡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意见》明确了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群团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社区组织体系建设,落实社区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规划、加强社区服务用房建设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锐词     
《群众》2023,(10):72-72
完整社区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社区。2022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民政部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06,(9):64-64
7月17日,中央文明办下发《关于配合做好志愿者培训派遣工作通知》。《通知》指出,“农村文化建设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志愿者7月下旬即将分赴各省(区、市)报到,并参与西部计划各服务省的集中培训。请各省文明办与本省(区、市)团委密切配合,做好志愿者上岗前的业务培训,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他们介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工作要求,明确主要任务,提醒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利于他们尽快投入工作。培训工作结束后,要与团委共同做好派遣工作。《通知》还指出,对服务期满的第三批志愿者,各地要以适当的形式做好欢送工作。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7,(5):36-37
新华社8月13日报道,《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在全国范萤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讯     
《中国民政》2007,(3):24-24
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社区建设推进社区服务的若干意见》(鄂发(200734号),针对目前社区建设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明确提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社区建设工作中要抓住三个重点:统筹规划,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夯实基础,不断完善社区工作平台;完善功能,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同时,为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意见》强调,要健全机制,合力推进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10,(4):23-23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意见》(苏政办发[2010]24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大力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民生保障能力。《意见》明确了进一步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宋思宁 《中国民政》2008,(12):58-59
辽宁省本溪市民政局以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动员各方面力量,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保障作用。该市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以来,已完成95个村的农村社区建设,81处农村社区及公共服务场所建设。目前,已有34%的农村社区完成优化资源。同时,全市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茂名信宜市民政局认真贯彻执行《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和省民政厅《关于我省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粤民区[2005]65号)文件有关规定,以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扎扎实实抓好区划地名管理的自身建设和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不断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全面做好区划地名各项工作,为构建平安和谐信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十堰市市长陈天会提出,推进社区建设,必须注重建立五大长效机制。1、建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全市城镇建设规划,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市、县(市)区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担。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居民小区建设规划.新建综合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小区,按0.5%的比例配套建设社区服务用房:将社区福利服务设施用房列入建设成本,由建房单位无偿提供一部分非经营性设施用于社区服务。对老城区无社区服务设施的,经规划部门批准,  相似文献   

20.
看点     
《中国人大》2014,(14):5-5
近日,湖南省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建设座谈会在长沙召开,传达学习《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加强我省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意见明确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主要包括活动场所、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平台建设由县级人大常委会负责组织,可充分利用乡镇(街道)机关办公场所、农家书屋和社区服务场所等现有公共设施建设。代表们每年必须制定通过平台接待群众来访的工作计划,并向群众公告接待时间、地点、代表姓名等内容,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对于代表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有关机关、组织应当认真研究办理并及时作出答复,办理结果应通过平台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