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特征的科学认识论,从而与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实践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因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整个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如何评价经典作家关于认识本质的论述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认识论。经典作家关于认识本质的论述是建立在哲学基本问题的基础上的。他们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论,因而科学地回答了认识的本质。我们只有划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反映概念与光学、语源学意义上的反映概念以及旧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反映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主张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列宁的反映论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把主客观的矛盾运动和整个人类的认识看成一个发展过程,把反映论与实践论统一了起来。发生认识论在本世纪五十年代逐渐形成哲学体系,1970年皮亚杰发表《发生认识论》一书,系统地论述了认知的心理发生,知识的发生等重大问题。他认为,认识是不断构成的结果,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些新的结构在形成。发生认识论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这些结构的机制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出版的有些哲学教科书,讲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只是提为“能动的反映论”。我觉得这不够完整和全面。能动性和革命性虽然有联系和共同点,但能动性并不能全部包括革命性。因此,还是应该提“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首先,革命性是马克思主叉认识论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旧唯物主义把人的知识和人的实践看  相似文献   

5.
在认识论研究中,有的同志提出这样一种意见: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经典认识阶段的理论形式,现在已经过时了,应当抛弃而代之以“重构论”或“非经典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表面看来,这些同志似乎只反对反映论而不一般地反对唯物主义认识论,他们把自己的认识论叫做唯物主义认识论继反映论之后所采取的新形式。但是,能够推翻反映论而又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吗?能够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而又推翻反映论吗?要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邹季荣 《唯实》2000,(7):15-19
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看来,对思维的错误理解,即使思维脱离自己唯一真实的基础─—人和自然,是形成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要建立唯物主义学说,必须先正确地理解思维,而这又必须依靠具体科学的研究。仅仅承认思维以自然为基础,这只是旧唯物主义的立场;强调还要从人的“能动的方面”去理解思维的“能动方面”,才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根本区别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同志从社会实践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命题出发,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对批判当时党内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思想,确立党的科学的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都起了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成为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著作.邓小平同志则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继承、发展了《实践论》中的核心思想,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其新世界观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第一条中,批评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同时,肯定唯心主义“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这个“能动的方面”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涉及到对马克思创立新哲学的秘密的理解.改变对这个问题的传统回答,将会改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解,也会改变对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解.  相似文献   

9.
毛泽尔认识论思想是革命的能动反映论。它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又服务于并指导着中国的实践。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并且从中国实际出发,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科学的理论.从而构成f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根本特征。一7、坚持不懈地突出实践性原则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进程中,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科学地总结了他亲身经历的伟大实践.科学地总结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创立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的认识论。这一光辉思想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认识结构建构学说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核心内容。针对学术界对建构学说及其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系的误识,本文简要分析了由活动、反思抽象、自我调节、整合等基本概念组成的建构学说的实质,认为建构学说超越了能动反映论,而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有着实质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1.
吴仁平 《求实》2007,4(10):25-28
在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的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因而把旧唯物主义界定为直观的唯物主义。为了克服旧唯物主义直观性的缺点,马克思建立的是一种"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恩格斯则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近代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形而上学性",据此,把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进一步则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的结果。恩格斯的这种理解鲜明地体现在我国哲学界长期独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致使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就被遮蔽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从而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界限,实现了认识论在哲学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变革。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  相似文献   

13.
《唯实》1982,(Z1)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的一部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毛泽东同志着重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特别强调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突际的自觉的能动性。他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的目的、真理的标准的理论;指出正确认识的形成和发展,往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创立者,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解者和传播者。有理解和传播,就意味着存在理解上的相同和差异。恩格斯和马克思思想之间存在以下三点差异:一是对思想发展进程的自我认识不同,在何时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何时创立新唯物主义上有不同认识;二是对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看法不同,存在形而上学性和直观性的差异;三是对新唯物主义理论实质的理解不同,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5.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成为时代重大课题,而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则需要方法论的自觉。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方法论的认识论基础。普遍性原则的哲学方法论、逻辑性原则的科学方法论、特殊性原则的学科方法论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方法论的逻辑层次。新领域的不断开拓、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话语实践的不断发展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方法论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6.
对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看法。针对国内哲学界在研究中对反映论的某些误解,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并不忽视认识主体的作用,目前提出的选择论、重构论、系统论等,其研究重点是人的认识是如何反映客观世界的,而不是人的认识是否为客观世界的反映,因此,这些理论只是反映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而不是对反映论的超越。为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反映论,文章认为需要进行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研究,以揭示认识过程的系统性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问世于1937年7月,至今整整六十年了.这是一部深入浅出地阐发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哲学著作,是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原理,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与党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20年代后期开始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共产国际决议、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产物.它具体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活动的特色和独创精神.在历史上,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几乎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都告诉我们,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但是,“反映”是什么意思?“能动”意味着什么?这两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些问题没有深究。近年来,在社会实践的推动下,人们对于主体在认识中的能动性作了许多探讨,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论者对认识论中的“反映”概念提出了质疑,认为它是应该突破、抛弃的机械唯物主义的概念。由此看来,为了把握人类认识的本质,有必要对认识的反映性、能动性及其相互关系作进一步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知"、"行"这对哲学范畴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的界定。一、关于认识毛泽东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认为知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感性认识作为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的产物,是观察者与现象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自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提出“能动的方面”这一概念以来,对它的研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里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把“能动的方面”简单地理解为主观能动性,把二者完全等同起来,并以后者取代对前者的理解.随着对马克思原著的深入研究,现在终于有人认识到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并指出对“能动的方面”的理解,关系到对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理解;正确理解“能动的方面”,将会改变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传统理解.笔者对这些看法表示热烈赞同,同时,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在反对把“能动的方面”简单地等同于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深入地区别“能动的方面”与能动性.能动性应理解为能动的性质,性是性质之意.性质是什么?是弥漫于事物全体,浸透于全体,与全体不可分割而共存亡的规定,是此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能动性区别的是有能动性与无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