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何标 《台声》2000,(12)
林海音是情系台海两岸的台湾作家,她的这个“情”是来自她心灵的、明确而理智的两岸观。她曾经说过,自己“比北平人还北平”;也说过,自己是个“番薯仔”。我们的父辈--老北京台湾人,往往自称是“番薯人”,因为台湾岛形似番薯,台湾人在历史上经历过任人宰割的心酸,所以都有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有一颗中国心。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中国是台湾的祖国”,这在老一辈“番薯人”心目中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当 1895年 4月 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割台的《马关条约》时,在京参加会试的台湾举人和台籍官员痛心疾首地上书光绪,斩钉…  相似文献   

2.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古往今来常见的社会现象。可喜的是,如今国泰民安,“伯乐”渐多,“千里马”不时涌现,笔者近日访得一段两岸“伯乐”共识“千里马”的故事,颇为感人。话说四)11渠县人杨青松,1975年高中毕业后,便来到大巴山区的白腊坪煤矿,先在井下当了5年矿Xi,1980年被选拔到矿子弟中学教书。他与妻子长期两地分居,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却勤奋好学,又分别考入中央电大中文专科和西南师大中文本科,以顽强毅力学成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他既当教师,又当学生;既当父亲,又当娘(因夫妻两地分居,一…  相似文献   

3.
丁宇 《两岸关系》2012,(2):63-64
如果台湾朋友告诉你他很“窝心”,你千万不要误会他现在心情郁闷。“窝心”在大陆是“郁闷”的意思,在台湾则表示“贴心、温暖”。类似不同的表达方式还有很多,例如台湾称花生为“土豆”,称软件为“软体”……  相似文献   

4.
李立 《黄埔》2008,(2):46-49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蒋经国身体日渐衰弱。他感到尤其紧迫的是,需要尽快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他不止一次对亲近的僚属说:“离开家乡三四十年的人,没有人不想家的,这是人之常情。政府对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应乐观其成。”  相似文献   

5.
1992年,台湾作家张至璋第一次到大陆,满怀希望地寻找失散43年的父亲。但当他站在南京新街口汹涌的人潮中时,他感到有些恍惚——“回头看看这黑压压的一片,爹真的在里面吗?十二亿人里,像我这种遭遇的,又有多少呢?有人调查过吗?有人统计过吗?”  相似文献   

6.
两岸交流     
《台声》2005,(6)
宋楚瑜用方言诉心情两岸心灵相通才可一通百通台声讯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5月5日上午从台北启程,在香港转机后于下午15时25分抵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他在机场发表讲话时,用陕西地方方言说出了“皮肤是黄黄的,我也是中国人”的感言。宋楚瑜说,“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他并表示,好多台湾的乡亲都问我,你去能不能够把“三通”做好?我说我更重要的是把“第四通”要做好,那就是两岸要心灵相通,只要心灵相通,一通百通。宋楚瑜拜祭黄帝陵强调“慎终追远,不忘根本”台声讯亲民党主席宋楚瑜5月6日率团赴黄帝陵拜祭,他提出要“慎终追…  相似文献   

7.
在人们眼里,他是老中医。2011年12月.他被浙江省台州市中医药学会评为“台州传统医药特色郎中”,此时,他从事中医整整62年。如今,92岁的季世华坚持每天坐堂问诊80余人,依然关心海峡两岸的民族脉络,诗连两岸,情牵同胞,这缘于他市政协委员、黄埔同学会会长、泉溪诗社副社长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1982年夏,东山岛的对台贸易机构“东发公司”的陈亚荣先生给我来电话说:“台湾台南市渔民黄先生第一次来到东山岛避风停靠。黄先生是个美术爱好者,海岛上不仅腐族的风光使他陶醉,各具特色的大陆景物画品更使他倾倒”他说,黄先生有一天到铜陵关帝庙进香时路过海滨粮店,看到粮店中堂悬挂着我的一幅东山风光图“九仙五室”作品,顿时被这秀丽风光及豪放笔墨深深地吸引住,并希望到我画室参观拜访。于是我接受了他们的要求。隔天黄先生登门,由于兴趣相投,语言相通,彼此越谈热。我当场画广一幅《秋果激玉》的大陆风光画赠给他。黄先生侃…  相似文献   

9.
姚同发 《黄埔》2010,(2):52-55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这是台湾乡土文学的奠基作家钟理和,在他的自传体短篇小说《原乡人》中提出的一个崇高的理想。毫无疑问,无论其祖先迁徙台湾是300年、100年还是50年,无论其祖先是闽南人、客家人还是大陆其他地方人,他们的后裔都是中国人,他们胸腔里跳动的心,他们血管里流淌的血,只有面对祖国中华文化、面对祖国大陆故土,才会平静,才会停止沸腾。  相似文献   

10.
岸文 《台声》2006,(4):84-85
(接上期)曹聚仁的东北之行世事悠悠,白云苍狗,倏忽就变化万端,确实难以逆料。1958年年底,曹聚仁还浸沉在因“金门炮战”所发的两则独家消息而带来的兴奋中。1958年12月18日,曹聚仁在给曹艺的一封信中说“:我在南洋商报所发的电讯,恰到好处,也轰动了世界,这也是你们所想不到的。上回,就因为所发的电讯,把杜勒斯也吓坏了。这两个月,我一人住了四所房子,倒苦了我了。”这“四所房子”就是前面说到的“狡兔三窟”之意。曹聚仁绝没有想到进入1959年后,海峡两岸间的热线冷了下来并且中断。是年11月他回香港后,直至1972年去世,就没有再来过大陆。19…  相似文献   

11.
东京有个“经营之神”叫土光敏夫,被称为创造奇迹的日本人.日本人又把这一美名赠给王永庆,这是中国人的骄傲.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生,台湾省台北县人,祖籍福建安溪,自曾祖父迁来台湾,定居在台北县新店镇直潭里.他是台湾最大民营企业——台塑关系企业集团的缔造者,现任董事长,被称为“塑胶大王”,是台湾四大富豪中唯一靠制造业起家的人.  相似文献   

12.
云舟 《台声》2002,(6):1-1
“向大陆买水,我们马祖同胞盼了10多年了!”5月5日上午,台湾离岛马祖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当地民众举行盛大典礼,热烈迎接自福建马尾载水返抵的台轮“金航2号”。这是50多年来祖国大陆首次向马祖供水。当放水阀门打开,汩汩清流输入管道的时候,饱受久旱缺水之苦的马祖同胞欢天喜地,他们说,“有大陆的支持,再也不必担心水荒了”。台湾媒体称“大陆水运到,马祖人解渴”,赞赏祖国大陆隔海送水的善意。两岸同胞从来就是一家人,一方有难一方帮,大陆向马祖送“及时水”,正是血浓于水的又一例证。今年以来,台湾雨…  相似文献   

13.
每逢佳节倍思亲。新千年第一个春节除夕之夜,当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庆传统佳节的时候,台湾高雄市的刘文俊老汉拨通了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城关镇王国范老太太家的电话,满目的思念之情:“老嫂子,过节哩,多代我为老哥烧些纸钱,我在台湾想着他哩。”“你可好?周静和孩子们可好?”王国范老太太心里也惦念着台湾。“好、好,都好!我们都盼望两岸能早日团圆,咱俩家人能在一起过个春节!王国范老太太的丈夫周国邦曾是刘文俊的救命思人。如今,王国范老太太和刘文俊又是儿女亲家,周静是她的女)L。分离1946年,连绵的战火直打得家破人亡。…  相似文献   

14.
两岸要闻     
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1月23日晚,在出席温哥华市市长举行的“九七温哥华晚宴”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到中国的统一问题时,他说,今年7有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我们按照“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保持着香港的繁荣稳定。澳门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台湾问题最终也会得到解决。中华民族完成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5.
徐青 《统一论坛》2008,(1):54-56
2000年3月28日,刚刚上台执政的陈水扁来到新竹科学园区,拜访联电董事长曹兴诚。这也算是“知恩图报”吧。因为1999年陈水扁为了竞选,展开所谓“学习之旅”曾来到园区,当时,没有几个科技界的重量级人物授教于他,曹兴诚是个例外。  相似文献   

16.
李立 《黄埔》2009,(3):48-51
震惊两岸的“千岛湖事件” 1994年3月31日,24位台湾旅客乘坐“海瑞号”在抵千岛湖观光时,与6名大陆船员及2名大陆导游共32人在船舱内被歹徒烧死,这就是震惊两岸的“千岛湖事件”。  相似文献   

17.
两岸要闻     
江泽民会见何厚铧 5月24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会见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并和他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江泽民说,你是澳门400多年来第一个由中国人担任的行政长官,并且是通过全部由澳门永久性居民组成的推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民主选出的,充分体现了中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坚强决心,也开创了澳门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8.
菜根 《两岸关系》2009,(11):52-53
海峡两岸各有一所以“双十”命名的中学,这就是厦门双十中学和台中双十中学。2009年10月10日,是厦门双十中学建校90周年校庆日,台中双十中学派出80多人组成的庆贺团,乘直航班机飞抵厦门,专程为厦门双十中学庆生。这两所双十中学自2006年“牵手”以后,几度同台合唱“同一首歌”。在这次校庆活动上,他们再一次联袂献唱了这首凝聚两岸同胞亲情的歌。  相似文献   

19.
两岸一家亲     
如果说解决台湾问题是全体华夏子孙的渴望,那么想象台湾、神往台湾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情结。想起已故诗人顾城的诗《远与近》“你看云时很近/你看我时很远”,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一个民族被分裂在两岸,只能隔海对峙观望,这实在是民族的不幸!我常常想:为什么泣血的愿望总被人为地阻挡?为什么深深的乡愁至今还没将浅浅海峡填满?为什么一些人总想抛弃和平,硬要一步一步走…  相似文献   

20.
在社区建设方面,台湾有着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此次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台胞社团沦坛上,以社区建设为主题,台胞社团领袖介绍了台湾在社区治理,社区规划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相关经验,在浓浓乡情中,两岸一起探讨社区合作,协蚓发展的可能性。 老小区,新活力 60岁的李赫在台湾南部嘉义农村长大,手上带着割稻留下的伤疤。谈及社区对台湾人的重要性,李赫深有体会,“台湾人很有漂泊的感觉,社区建设有助于人心的稳定,正是因为社区,台湾的人心才慢慢安定下来。” 作为台湾原乡文化学会理事长,李赫对大自然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告诉记者,同许多地区一样,“早期台湾把大地当成消费对象,社区的建立,使人有了归属,就像回家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