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2016,(4)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战初期,他以成熟政治家的敏锐目光洞察着时局变化,为赶赴前线的八路军作出了正确的战略部署:他建立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准备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突破山地和平原界限,创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发动冀东暴动,壮大抗日武装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黄麻起义是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三者紧密结合并取得成功的一次伟大尝试;它以游击战争为作战方式,走上了由城市转向农村的革命新道路;它创造性地实行了工农武装割据,走上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黄麻起义是探索中国革命成功道路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3.
(一)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坚持中国革命,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在陕西、甘肃先后举行了大小七十多次武装起义,都遭到了失败。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决心搞“工农武装割据”,创建革命根据地,走井岗山的道路。经过三年多艰苦的游击战争,到一九三四年初,先后在陕甘边地区建立了红二十六军四十  相似文献   

4.
1927年9月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继南昌起义而来的又一次大规模武装反对国民党的行动。这次暴动从提出、准备到发动,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都起了很大作用,理清这几层组织间的关系和在暴动问题上的作用,对于认识暴动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及此次暴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就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前进》2015,(8)
<正>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牵制和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真正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壁江山。山西是全国抗战爆发后敌后游击战争的诞生地和兴起地,在这块民族抗战的热土上,充分验证了游击战争的巨大战略作用,初步奠定了其在抗战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敌后游击战争之所以首先在山西取得成功,并为尔后将之由山西推向华北以至全国更广阔的敌后地区奠定了重要的战略基础,除毛泽东、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正确决策、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湘南起义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拟定《湘南暴动大纲,》为湘南起义作理论、组织、军事上的准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力主转兵湘南,希望再度实现湘南割据计划;湘南起义危难之际,率军挺进湘南,帮助湘南起义军完成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7.
1927年,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被镇压下去后,毛泽东提出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夺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云南仅在1928年10月——1934年间,党就曾先后部署了蒙自阿加邑秋收起义等7次武装暴动。这些武装斗争震撼着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鼓舞了人心。但由于诸多原因所至,未能成燎原之势。分析其原因主要系4个局限性所致。一、历史的局限性失之经验不足云南党组织发动的蒙自阿加邑、马关八寨、陆良、墨江、宁洱、会泽、普洱勐先等一系列暴动或起义,  相似文献   

8.
钊守亮  王培良 《春秋》2013,(3):45-46
1932年,中共日照中心县委根据省委组织武装暴动支援中央苏区的指示,于10月13日晚,发动了"日照暴动"。这是山东省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长、震惊全国的一次农民暴动。按照当时的计划,日照暴动分南北两路同时进行。北路暴动主要在五莲山一带进行,也称五莲山区农民武装暴动,并计划南路在攻打下涛雒后即与北路汇合,建立以五莲山区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因此,五莲山区农民武装暴动,也是"日照  相似文献   

9.
《政策》2001,(7)
在中国近代,革命风云一直在楚天激荡: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封建帝制第一枪,二七大罢工展示出中国工人阶级扭转乾坤的力量,黄麻起义燃起了中国农民武装暴动的火焰,大别山红旗不倒,湘鄂西武装割据……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一大批英豪烈士彪炳千秋:董必武、陈潭秋、施洋、林毓英、徐海东、李先念……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建党8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编写这组文章以怀念浴血奋战的革命英烈们。 今日的辉煌源自昨日的悲壮。  相似文献   

10.
各地对黄麻生产都很重视。目前,多数地区已将省定种植计划初步落实到队、到田,并采取了有力措施,保证及时种足,管好,力争高产。由于今年黄麻收购任务较低,有些地区在组织生产高潮中,已提出黄麻超产、超购的奋斗目标。但是,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20日,大型音舞诗画《木兰山组歌》在千古名岳木兰山隆重上演。《木兰山组歌》是中央电视台与黄陂区政府在文化项目上的一次开创性合作。整个创作演出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为动力,探索打造木兰文化的全新模式,努力塑造富有独特意象的文化品牌,并为引领新时期的先进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深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在此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这一光辉的思想为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解放战争时期,在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借鉴土地…  相似文献   

13.
匡扶正义超越国界□付子伦孙臣福早在半个世纪以前的1945年,在日本国土花冈发生了世人瞩目的“花冈暴动”。被掳到日本花冈做苦力的1000名中国战俘,受尽日本法西斯的残酷虐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6月30日夜举行了武装暴动。当暴动队伍撤离花冈时,“花冈...  相似文献   

14.
1927年8月,毛泽东同志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返回湖南,在长沙召开了改组后的湖南省委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讨论湖南省的秋收起义计划,决定在湘东赣西举行秋收暴动,并成立了秋收起义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共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同志担任书记,亲临前线领导秋收暴动。会议结束以后,毛泽东同志趁机回了一趟家,与他的妻子杨开慧作短暂的告别。毛泽东同志告知杨开慧,党中央决定举行秋收暴动,由他去负责此次起义。毛泽东在家小住了两到三天后,匆忙离开家乡,带着理想信念,离开温暖的家庭,从湖南来到江西,策动秋收暴动。谁…  相似文献   

15.
《前进》2019,(12)
<正>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伟大的战略转移,一次是红军长征,一次是转战陕北。红军长征,实现了国家战略的转移和国内矛盾的转化;转战陕北,实现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反攻的转变,毛泽东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军事思想得到充分发挥。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胡宗南等部20多万大军对延安实施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英明决策,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延安、榆林两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16.
一 沿着毛泽东当年走过的路,我们在微风细雨里,驱车前往浏阳文家市,去追溯中国共产党早期跌宕起伏、金戈铁马的一段历史。 文家市距湖南省省会长沙百余公里。这个边界小镇因为在中国革命史上发生过一件大事而名扬天下。74年前,秋收暴动失利的三路人马,就是在这里集结会师,兵发罗霄,上山割据,进军井冈的。 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一座墙垣高大,四进两厢的砖木结构古楼。虽然经过了上百年的风侵雨蚀,但烙上了革命印记的这幢殿宇,远远望去仍不失庄重巍峨。院落两边墙上,保存有“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政…  相似文献   

17.
肖军 《台声》2007,(1):144-144
三国,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裴高才  朱芬 《世纪行》2013,(3):33-35
一 当下,中外游客前往北京城,往往把逛胡同、游四合院,作为一种时尚旅游;而光顾武汉的客人,不是乘兴前去探寻木兰山的佛道合一之谜,就是把观摩大余湾的明代民居建筑群当作首选之地。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台湾中天电视台“台湾脚逛大陆”节目组,专程来到黄陂实景拍摄“台湾脚逛木兰山”,并专访笔者。当笔者陪同他们登上木兰山“金顶”,放眼俯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的明代村落大余湾时,他们被一幅瑰丽神奇的“藏龙卧虎”画卷深深吸引:左边“青龙”(传说)游,右边“白虎”(山名)守,前面“双龟”(俩山丘形似龟)朝北斗,后面“金线”(木兰山脊岭峰线)钓“葫芦”(山名),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抗战、实行游击战争,本是共产党的拿手好戏,其卓越的贡献业已彪炳史册。近年来,几位台湾学者著述歌颂国民党、蒋介石策定持久战战略方针之正确、执行之坚决,并且称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第一条件;而  相似文献   

20.
荆楚名胜木兰山、木兰湖,以其雄浑秀丽的身姿、千古流芳的传说和金碧辉煌的庙宇吸引着海内外文人墨客及香客前来朝觐览胜,由台海彼岸前来的彭国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