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总布局经历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最后到"五加二"全新布局的演变过程。这些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当中对执政党建设规律不断探索和认识的成就。我们只有在了解中国共产党新时期以来坚持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基础上,把握党建主线及其历史性和系统性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时代党建工作全新布局的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而形成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生成有其独特的理论逻辑、时代逻辑、认识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经历了从不全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内容上体现为"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在布局意识、布局组分、布局思维和布局路径上分别体现了从模糊到清晰、从单一到多元、从线性到非线性、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进等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共同富裕思想的伟大创新,开创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境界.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习近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从社会主义本质角度把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思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把共同富裕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联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战略安排和对共同富裕的目标规划,创造性地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纳入到实现共同富裕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同富裕作出了创新性的理解,并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将推动分配实践实现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4.
政治属性是党的根本属性,政治职能是党的首要职能,这就决定了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价值要素不同、功能呈现各异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机制.广义上,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政治建设涉及党的自身政治建设——"基础性政治"、政党政治建设——"功能性政治"以及现代化国家建设——"目的性政治"三个基本方面.这三个基本方面既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指向,也是其价值内涵的实践形态.三者之间的价值融通与协同推进,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基本逻辑.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党的自身政治建设为价值牵引、以政党政治建设为价值保障、以促进现代国家成长为价值归宿,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价值内涵与实现机理.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忠诚履职、勇于担当,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坚强保障。现将五年来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鲜明特征.按照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原则,应在理论、历史、实践三个逻辑向度相统一中深刻把握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体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深入洞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丰富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是对170余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关于"人"的解放价值旨归的进一步传承,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以人民为初心"奋斗目标的新赋能,更是对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为人民谋幸福"治国理政价值追求的新诠释;从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在深化概念认知理解基础上,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进一步明晰以人民为中心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在理论上具有原创性,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是推进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总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主要表现为坚持共产党全面领导,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在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主要表现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制度、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四个伟大"统揽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在发展趋向和前景上,主要表现为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的优势,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使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对天下国家的现代化改造和伟大创造,构建了"党领导国家体制",从而保证了我们以党的领导力铸就国家能力。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来源于党的先进性,来源于党承载的历史使命,来源于党领导和治理国家的伟大实践,来源于党推进社会革命、社会建设以及领导社会治理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40年,中国以强大的国家能力成功推进了技术进步、促进了人民幸福,成功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得到世界公认。显然,中国强大的国家能力无疑是国家成功的关键,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则是国家成功关键之关键。  相似文献   

9.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中得出的清醒认识和重要结论.自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 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际,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提出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措施和路径有许多,但其中的黄金法则只有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简称"三者有机统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胜法宝。作为黄金法则的"三者有机统一",当然不只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更重要的是实现"三者有机统一",只有将三者统一于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过程,才称得上把握了"三者有机统一"的真谛,从而也才称得上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黄金法则。  相似文献   

11.
正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十九届三中全会这极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发进取、求实开拓,完成了一系列实践、理论和政治准备,取得一系列新的改革重大成就,标志着党和国家为新时代初步构建起新型国家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实现了关键的历史性飞跃。新型国家治理体系新在党的全面领导上。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新型国家治理体系最大的政治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政治现代化是以政治革命为先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从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理论上对现代化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政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同义表述,是在扬弃西方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创新。国家治理既不是去国家化,又不是强化政府治理,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和"党建国家"的政治逻辑,中国政治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国家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尝试以统一战线思想处理政党关系,以政党合作代替政党竞争.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符合斗争需要和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的开端;"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源头,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初步形态.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政党关系和探索中国政治文明道路的实践,促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最终形成.1946年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因国民党蒋介石的背信而失败,但它为中国政治建设和政党合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框架机制.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党"是指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家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运用法治思维方式管党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党"的实践发展是在国家治理层面强调"依法治理"理念、确立"全面依法治国"制度框架的背景下,具体到执政党治理层面构建"依法治党"法治体系新布局,并落实到具体治党实践的过程。系统梳理和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法治化的新趋势,可以为认识中国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两大奇迹",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实现从"追赶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光辉历史.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其成功秘诀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开拓创新,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百年辉煌历史伟业的三个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核心能动者,这是由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所决定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阶段,由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原则,中国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飞跃。十八大以来,党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党的全面领导"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表征。在未来,坚持和加强党对国家政权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的4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的4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所领导的事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党的建设就应当推进到什么程度。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出:必须以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那么,从历史与理论逻辑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二者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完整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有何指导意义?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演变历程如何?这一演变历程背后体现了我们党的建设什么样的历史、理论及实践逻辑?党的建设又将面临哪些风险与考验?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本刊特邀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为继续探索新道路打下了重要基础、提供了重要启示。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突破,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百余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科学地制定了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战略目标;从战略高度对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了规划和部署,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成功探索出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提出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邓小平领导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新时代即邓小平时代。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对于当代社会主义的最大挑战,就在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发展的新变化.全球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历史任务,必然在于追随世界现代化进程,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是为迎接全球化时代递出的一份答卷.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给予了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以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