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彼得一世改革后,欧洲文化涌入俄国。舞会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美学现象,成为俄国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舞会,既是贵族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达官显贵官场之外社交的重要所在,是女性展示美丽与追逐时尚之地,更是私情泛滥的污秽之所。舞会文化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一方面是沙俄帝国强大与兴盛的缩影,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俄国贵族奢靡生活背后是逐渐走向衰落的无奈结局。  相似文献   

2.
从彼得一世改革到1861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的现代化努力足足用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俄国现代化的艰难启动有其深刻的文化因素;非东非西的文化特征使俄国历史上的任何改革往往陷入一种困难的境地;东正教伦理是专制王权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其中缺少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村社传统抑制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因素和竞争意识的增长;现代化努力过程中的社会政治思想是滞后的,脱离社会现实的。  相似文献   

3.
别林斯基是19世纪俄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在文学批评中,对俄国文化的历史形态、现实状况和未来命运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别林斯基对俄国文化的反思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的:一是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分水岭,改革之后的俄国社会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二是俄国新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上层,尤其是与上层密切相关的知识阶层,他们代表了俄国文化的现实面貌和发展方向。因此,俄国的民族性呈现出不确定的特点;成长中的俄罗斯文化必然是多面性的文化;民族传统和欧洲影响共同构成完整的俄罗斯灵魂。  相似文献   

4.
18世纪初,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也是俄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它使俄国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开始变为一个开放、进步的国家。俄国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的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国内外阻力,尤其是来自国内的阻力,但是俄国在彼得一世的领导下,迅速成功地克服了国内阻力,完成了改革,从而成功地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性一步,为俄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西伯利亚军役人员形成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是俄国统治西伯利亚主要依靠的力量。由于西西伯利亚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其军队的管理机构、数量、等级、兵种、招募等方面与欧俄地区不同。18世纪初,彼得一世进行了军事改革,按照西方建制创立了新型的正规军,西西伯利亚军役人员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6.
俄国自视为欧洲国家,远不只是有部分国土位于乌拉尔山脉以西、很早就接受了基督教,而是从彼得一世改革不久便加大引进现代欧洲文明,尤其是现代法兰西文明,试图以此改造传统的斯拉夫文明结构、推动世俗化进程.对法国文明的引入是从翻译开始的,体制内外的各种海归或懂外语者皆热心于译介欧洲尤其是法国流行的现代文本,使伏尔泰和卢梭等启蒙主...  相似文献   

7.
19世纪的俄国,承继18世纪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治国方略,继续遵循俄国历史上极为独特的自上而下调节经济的政策。每一次的皇权更迭都伴随着一场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发生,对俄国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19世纪俄国货币制度的演变,更是历经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国历代沙皇拯救国家经济危机的策略以及治国安邦的既定方针和传统。  相似文献   

8.
这篇文章是美国纽约大学国际问题教授特拉格所写.它为美国侵略活动献策,矛头针对东南亚各国,特别是针对我国.作者在文中恶毒地从各方面攻击和诬蔑我国.作者承认东南亚条约组织不但没有取得亚洲大部份国家的支持,而且使所谓非共自由亚洲造成分裂.作者哀叹东南亚条约组织对美帝侵略亚洲,没有增添什么力气,而且对美帝所谓的战略威慑力量,也没有提供相适应的政治基础,时至今日,东南亚条约组织反而变成美帝在亚洲采取新政策的绊脚石.因此作者主张美帝应该放弃东南亚条约组织,转而通过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防务"等等——的双边、三边或多边协定形式求搞所谓的亚洲地区主义,为美帝进一步侵略亚洲效劳.  相似文献   

9.
正日帝侵占北平时期,我正在孔德学校读高小、初中。日帝敌视孙中山的政策,压制中国人民的爱国抗日思想,疯狂地清查具有爱国抗日思想的图书,凡有孙中山像和青天白日旗的图书都要销毁;平津人们大多因恐惧而自行烧毁或埋掉大批图书。当时我们家也把大批有爱国抗日思想的图  相似文献   

10.
在17世纪俄罗斯人到达远东之前,远东土著少数民族的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17世纪俄罗斯"文化人"的到来使远东出现了私人教育,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开始在远东大地上产生。18世纪彼得一世改革和沙俄对远东的经济开发促使远东学校教育的诞生,18世纪中叶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然而,从18世纪70年代起远东的教育开始走向衰落。至19世纪中叶,远东地区竟没有一所学校,其教育远远落后于欧俄和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11.
温亚昌 《东南亚》2002,(2):55-64
缅甸曼同王改革和泰国蒙固王、朱拉隆功改革是近代东南亚历史中仅有的两次改革。这两次都是在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 ,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科技、文化构成对东方传统社会的冲击后 ,东方国家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主动的回应。这两次改革在亚洲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并对亚洲部分国家 (包括中国 )产生了影响。对这两次改革的对比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 ,但大多是将曼同改革和朱拉隆功改革相比① ,鲜见曼同改革和蒙固改革的比较研究。而且 ,长期以来 ,对曼同改革失败原因的总结大多是从和朱拉隆功改革成功的对比中得来的。本文以曼同和蒙固的改…  相似文献   

12.
没有自然、技术科学同社会、人文科学的有机影响和统一,人们是无法找到一个系统地看待自然、社会、人三者之间命运的角度.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确切地说,惟一能使这几门科学和谐地统一并相互制约的组织是由彼得一世亲手缔造的俄罗斯科学院.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近现代历史上的两次土地私有化改革都未能完全实现改革者的预期目标,作者从两次土地私有化的理想目标和现实状况入手,探讨了影响俄罗斯土地私有化改革的村社土地公有传统、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分析了制度层面上的土地所有权制度与社会土地文化传统背离的消极影响,强调在立足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以创设新的土地权利类型和动态所有权的模式来引导俄罗斯走出土地问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当前缅甸的改革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许。缅甸改革的原因有:军政府陷入政治统治的巨大合法性危机,统治基础日益薄弱;西方的制裁对缅甸拓展国际空间、融入国际体系的阻碍;来自东盟的促其改革的区域一体化压力。缅甸改革的实质是以军人政府为主体而进行的“防御式改革”,顺序是先整体后局部,先政治后经济再社会文化;改革难点在于国家认同和宗教和解。在改革前景上,巩固发展党与全国民主联盟对议会控制权的争夺将成为缅甸政治焦点,而且很可能遭受由军队地位引起的宪法危机,并受到中美等大国力量博弈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员,从1959年至1961年,曾经住居在印度尼西亚,研究印度尼西亚法律演变和政治问题.这篇文章主要是叙述美帝与1958年印度尼西亚地方叛乱事件的关系.作者供认美帝鼓励和援助这场叛乱,并且分析美帝当时为什么要支持叛乱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美帝是如何穷凶极恶地干涉印度亚西亚内政.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前,西伯利亚各土著民族一直处于没有书面语言、靠长辈的言传身教、靠生活实践中的自然模仿、靠环境的影响即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蒙昧状态。1581年叶尔马克率军远征西伯利亚汗国,掀开了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的序幕。俄罗斯人大量涌入西伯利亚,带来欧俄先进的文明,从而加快了西伯利亚的开发速度,使这块荒芜千年的土地开始有了生机。俄罗斯人在加速对西伯利亚经济开发的同时,也为西伯利亚带来了文化知识,使这里的广大居民有可能、有机会接受来自欧俄的教育。一、西伯利亚教育初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一)彼得一世教育改革为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对行政区划体制进行了改革, 以便适应政治、经济、文化 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简化行政区划层次、坚持行政区划的经济发展取向和扩大中下层行政区划幅 度, 构成了西方国家行政区划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奥斯曼帝国推行西化改革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奥斯曼帝国内部整肃式复古主义改革的失败.改革都是在外来压力下自上而下进行的,它并不是根据人民的意愿,而仅是出于帝国精英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奥斯曼的社会心理也完成了一个从文化自负向文化自卑的转变,从而深刻地影响现代土耳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埃及近代留学生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 《西亚非洲》2002,(3):58-60
特定的历史条件促使埃及开始外派留学生。陆续回国的留学生吸纳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在埃及的发展传播、埃及近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埃及近代工业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一)宋端宗(赵昰)海上行朝简介南宋二王海上行朝之事,元人编纂《宋史》时,已经以为“海上之事,世莫得其详”。但从现存史料,也可以约略得出宋端宗(帝昰)海上行朝的大略。景炎元年(1276年)十一月,元军入闽,帝昰等由福州走入海上经过泉州,蒲寿庚拒不接纳。十二月,“帝舟次于(广东)惠州之甲子门”。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帝舟次于广之梅蔚”;“四月,帝舟次于广之官富场”,“六月,帝舟次于广之古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