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情世界作为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主要形态 ,有其正常运行的内在机制———面子。人情与面子在人情世界中又有着特定的内涵及密切的联系 ,最终它们与关系网构成了人情世界的基本关联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立意在于发现一种不同于人情功能模式的人情规则模式。人情的社会功能与村庄公共性相连,而人情规则与个体性密不可分。笔者认为,人情规则是理解当今农村社会人情现象和村庄社会结构的基础。以浙东农村的社会经验为基础,笔者详细论述了人情中个人主体性的呈现、“请”的机制、人情与社会分化的互动。人情中的个人主体性是理解人情规则和其他人情现象的基础,人情规则是核心,社会分化是与现今人情规则相适应的社会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农村人情异化现象突出,造成乡村秩序瓦解,亟需政府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治理。基于贵州尧村的田野调查,揭示了政府介入人情异化治理的合法性与有效性。研究发现,以人情酒席名目繁杂、人情礼金上涨与办酒敛财为特征的人情异化现象严重扭曲了农民正常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造成乡村秩序瓦解;农民的生活需要、村庄自主修复能力缺失共同构成政府介入人情治理的民意基础与社会基础;政府通过输入政策规范、调动行政资源、重塑自治格局来激活村庄内生性资源以及加强地域合作,形成积极的联动治理机制,实现了人情回归与乡村秩序重构。当地人情异化的治理经验对于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情往来离不开互动双方、人情往来功能(类型)、社会关系网络以及道德舆论,这四个要素在社会学家帕森斯的AGIL模型中分别扮演着环境适应、目标达到、系统整合、模式维持的功能。目前欠发达农村的人情往来按照功能可以分为维系型、表达型、投资型、补偿型四种,关系网络在人情往来中进行维护、拓展和建构、收缩,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人情往来的系统整合。然而,伴随着社会转型,人情异化倾向逐渐凸显,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人民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中,往往会被人情关系所困扰,直接影响到执法的公平正义,也侵犯了人民的合法利益。应正确看待礼尚往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优化公安机关权力组织结构,使警力合理配置和充分发挥;进一步建立健全警务公开制度,依法拓宽执法公开管道;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警务活动健康开展;通过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减少人情关系对警察执法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亚人情关系是在正常人情关系的铺垫和影响之下,通过权力将人情介入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管理领域,使人情网络中的相关人获取更多的非正当资源,既违背现代法理的权威精神也与军队反腐倡廉建设的价值理念产生冲突。要摆脱这种扭曲的人情关系对于军队反腐倡廉建设的不良影响,就要以廉政文化的构建突破人情文化的束缚,以刚性的制度规定抵御人情关系的困扰,以现代的科技手段防止人情因素的渗透。  相似文献   

7.
请托是通过一定途径请求主司曲法处断公事的行为,唐代律格敕将请托规定为犯罪,备以相应之刑。依实施请托的主要凭恃的不同,唐代立法中的请托罪可分为基于人情的请托罪、基于贿赂的请托罪和基于权势的请托罪,三者相较,立法对基于人情的请托罪最为宽容,处置较为宽松,对基于权势的请托罪最为严厉,处罚最重。立法的这一倾向反映出人情、贿赂、权势在实施、达成请托过程中角色及作用的不同,即贿赂一般大于人情,而权势又远远胜过贿赂与人情。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社会与其说是人情主导的熟人社会,不如说是权势支配的"权治社会"。  相似文献   

8.
重视人情尤其是代际之间的血缘亲情关系是我国社会的典型特征,深刻影响着政治生活与经济运行.经济转型是一个社会、政治与经济持续互动的过程,人情社会对我国经济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人情悖论”.温州模式作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典型,人情社会曾对其形成发挥过重要作用,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但在市场经济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之后,人情社会又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从传统向现代形态的转型升级.现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型是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这个轻制度重人情的社会里,人情是促成腐败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防范因人情而产生的腐败。  相似文献   

10.
人说:“人情闼尽秋云厚,世事经多蜀道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迭即文章。”说的都是做人的智慧。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的人和事多了,对于一些所谓的人间冷暖,看得称不上透彻。大抵也还算看得明白。比如,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问题,所见所得多了。对两千多年前孟子的那句“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的话。也就有了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消费社会发端于西方,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全球蔓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面子两个元素滋生出的人情消费、面子消费,在现代丰裕的物质条件下,充分地配合了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开疆拓土.不可否认的是消费主义的蔓延以及物化社会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情面子的运作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具有两重特征的人情行政 ,是中国行政领域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资源有限使其存在成为可能 ,而制度的不健全则使其由可能成为现实 ;长期受计划和部队建制影响的干部管理制度自身存在的弊端是其存在的第二个原因 ;传统宗亲人文精神是其存在的社会文化土壤。要实现人情行政的制度化、法制化转向 ,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加快行政法治化步伐和完善公民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刑法是围绕着天理、国法、人情三条主线发展的,这三条主线的发展表现为以国法为枢纽的天理与国法的贯通、国法与人情的贯通.  相似文献   

14.
论传统人情关系与现代公共规则的冲突和价值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中国是一个农耕家族社会,人情是调节社会关系和维持秩序的主要因素.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网络成员间有着亲疏不等的情谊,彼此相互关照,而对网络之外者则实行差别对待,担任公职者因此利用公共资源为"亲友熟人"谋取利益,从而造成政治腐败.在一定环境中,人情也有某种正面作用,但它与现代法理权威的基本精神是不相容的.充分竞争和高度流动的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地瓦解人情网络,同时也应当完善相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几乎概括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的所有奥秘,所谓{-“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就是要让一个人学会世故,学会圆滑、乡愿。明哲保身、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大凡媚权、媚俗,泯灭个性,磨去棱角,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所有这些都被视为聪明、成熟的标志,相反,则被看作是幼稚、天真,或者就是“傻瓜”。  相似文献   

16.
"差序格局"下的腐败现象并非逐层推进,而是有着明显的界限与范围。人情、社会交换与制度等视角的腐败问题研究都是就腐败交往的特定对象与反腐制度而言的,而针对腐败交往的对象,我们可将其概括为三个层次,即熟人、半熟人、陌生人。在腐败现象中,权力主体根据距离圈子中心的远近有着不同的发生逻辑,自中心向外扩散,从人情逻辑发展为市场逻辑,前者遵循"办事—收钱"逻辑,后者多为"收钱—办事"逻辑。随着传统社会形态的变化,两种逻辑的互构性特征越趋明显,而不同的腐败路径也需要相应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不搞原来请客的老一套,而是朋友交流才艺,同贺生日,我感觉非常舒心。”4月16日,房县城关镇谭荣志老人对自己七十大寿很满意。这天,他和几位好友或挥毫泼墨,或填词作赋,用一场简朴别致的笔会来庆祝生日。这是房县18000名党员干部公开承诺自觉抵制“人情歪风”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房县县委展开了一场党员干部“人情歪风”整治行动,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风气。一时间,党政机关严立规矩、带头示范,基层组织自发纠偏、主动跟进,一股股文明节俭新风吹进房县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8.
民主测评,是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任用干部时走群众路线、全面考察干部的有效方式。然而,在测评中却时常出现“利益票”、“人情票”,严重影响了测评结果的真实性。对此,笔者以为须从以下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点将台     
一是“心太软,下不了手”:在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中掺杂了过多的人情因素,人们往往认为:年轻党员犯点错误是难免的。如果将其处置出党,就断送了他的政治前程,感到可惜;年老党员干了一辈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果让其“晚节”不保,于心不忍;下岗党员生活没有保障,再从组织上给予严肃处置,下不了手。  相似文献   

20.
婚丧嫁娶、过生日、乔迁新居、祖坟搬迁、孩子满月、子女参军和升学等,亲朋好友随个份子送点礼,小范围一起吃个饭喝个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近年来,这样的吃饭喝酒却渐渐变了味。不光是讲面子、讲排场、比阔气,而是为了收回礼金,办酒席的名目也越来越多,人情消费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