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05年到1945年间,日本政府在军事侵略中国的同时,对中国东北实施了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大规模移民侵略。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也走上了扩张军备和对邻近国家进行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大陆政策。日本"开拓团"(殖民扩张团,下同)是近代日本殖民扩张政策的产物。日本为了掩饰其战略意图和侵略行径,把侵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团改称"开拓团",企图掩盖日本移民侵略的本质。准确地把握其政策形成过程,有助于深刻理解日本对东北实施移民的侵略动机和性质。从日本向我国东北大规模移民及其移民政策的变化过程来看,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上升为"国策"地位的国家战略行为,是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日本"开拓团"本质上就是"殖民扩张团"。  相似文献   

2.
朝鲜半岛向中国东北的移民已有较长的历史 ,但在日本统治朝鲜半岛期间向中国东北地区的移民 ,却有其特殊的含义。“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军国主义实施的朝鲜人移民政策的结果 ,使我国东北地区特别是东北延边地区的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大量增加 ,这一过程充分地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实行侵略扩张政策的本质和事实。  相似文献   

3.
从1849年涅维尔斯科伊入侵黑龙江流域直至1856年奕山出任黑龙江将军,短短的七年间,沙俄就造成了对黑龙江以北地区进行军事占领的既成事实。面对沙俄侵略的不断升级,清政府自1850年才确知沙俄入侵的消息。但是由于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常识,误信沙俄"假道行兵"的托词,一直默认沙俄的军事行为。虽然自始至终黑、吉两将军不断加强防御,但是缺兵少将的基本事实导致这些防御措施苍白无力。而咸丰帝在深悉沙俄的真正目的之后,并未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东北防务给予支持,这最终导致大片东北领土的丧失。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后,随着清政府对西方列强了解的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一系列抵御西方列强的外交策略,其中被清政府最为看重的就是"以夷制夷",特别是在甲午战争期间,这一外交得到最全面的实践。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一外交策略不仅没有达到"制夷"的目的,反而被俄国的远东政策所利用,沙俄利用清政府急于寻找盟友、复仇日本的心理,诱骗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等一系列条约,将中国东北划进自己的势力范围,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伪满14年期间,日本策划并实施了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其政策是通过“移民计划大纲”、派遣“试验移民”及“百万户移民计划”来进行的。日本移民政策的形成过程、各种类型的移民活动及通过国家与民间的管理机构对进入中国东北移民的管理,是为了把日本移民组织成武装集团,监视和镇压当地人民,以达到其长期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帝国主义在长期侵略中国吉林乃至东北的过程中,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与反抗精神,通过建立文化专制体系并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政策,对广大沦陷区的文教事业进行了疯狂的破坏。日本对我国东北的文化侵略是推行其“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极其野蛮、残酷和不可忽视的。在漫长的殖民统治岁月里,日本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总是伴随着文化渗透和文化专制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羌帖”是我国东北民间对沙俄在我国发行的卢布纸币的通称。它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边境民间贸易、军事入侵、不平等条约的强制推行、投资等方式和手段,侵入我国东北和新疆等地。羌帖的大量流入,使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留存至今的羌帖可说是沙俄侵略我国的铁证。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东蒙地区的侵略活动开始于日俄战争前后;1907~1909年的新法铁路、锦瑷铁路问题进一步刺激并暴露了日本侵略东蒙地区的野心;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政策酝酿、准备,辛亥革命期间,随着日本侵略东蒙地区活动高潮的到来,以确保侵占"南满"、同时侵略东蒙为特征的日本对"蒙"侵略政策形成。  相似文献   

9.
日本选择在1931年进攻中国东北地区是经过缜密考虑的。“九一八”事变前,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给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以熙洽为代表的吉林地方当局对日本采取了妥协和投降路线,以及“国联”的偏袒,日本侵略者在很短时间内毫无阻碍地占领了东北全境,建立了“满洲国”。“满洲国”政府是日本推行殖民统治的有效工具,而一心想复辟大清的溥仪只是日本的一个傀儡。  相似文献   

10.
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取得旅大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经营权,并以旅大地区为基地,借南满铁路及附属地向东北广大腹地延伸,逐步扩大对我国东北的政治渗透、经济掠夺和教育侵略。满铁在东北推行殖民地奴化教育主要是在其附属地范围内进行。日本对满铁附属地的教育宗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以“九·一八”事变为界有明显的不同。附属地的教育宗旨,无论是前期的“同化教育”还是后期的“皇民化教育”,都属于殖民奴化教育性质,但其实行的程度和手段、策略是随着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和发展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东北沦陷期间 ,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强对中国东北的统治 ,稳固已经取得的侵略成果 ,不仅对东北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经济、军事统治 ,而且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密的控制 ,使东北人民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 ,对东北人民犯下了涛天罪行。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是我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最严重的地区 ,也是近代以来开展反日斗争最早、最激烈的地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地区反日斗争 ,主要表现为 3种斗争形态 :一是民众自发的“三罢”斗争拉开了反日斗争的序幕 ;二是以朝鲜族人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斗争掀起了东北反日斗争的高潮 ;三是中共领导的有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把东北反日斗争引向深入 ,其影响扩大到了全国。东北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 ,东北人民的反日斗争是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由于日本的移民侵略及其失败,二战后,包括遗孤在内的"开拓团"民大量滞留海外,其中,在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萨哈林南部及原苏联地区等地的日本人归国问题十分引人注目。中国养父母以德报怨,对日本遗孤施以人道主义救助,这是他们日后能够归国定居与亲人团聚的重要原因,这是滞留俄萨哈林等地的日本归国者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4.
沙俄时期的远东就是其侵占的西伯利亚最东部。远东地区地广人稀,沙俄必须解决当地人口与劳动力极度匮乏的问题,以实现对这一新吞并土地的有效统治。沙俄为此采用了移民、惩罚性垦殖等措施来改善远东人口和劳动力状况,使远东地区的人口和劳动力有所增加,沙俄也逐步实现了对该地区的有效控制,但沙俄的东扩是充满暴力和野蛮行径的殖民过程,加之远东恶劣的环境及沙俄政府移民政策的缺陷,注定了沙俄时期难以有效解决远东人口与劳动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日本幕末维新时期精英阶层的言论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近代日本对中国认识模式构筑于幕末维新时期;对西洋列强而言,清朝政府已病入膏肓,统治机构早已腐朽,而日本则视清朝为日本抵抗西洋列强威胁的天然屏障,急欲与清政府同盟合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形成了断然实行侵略中国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盛京时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舆论宣传阵地。热河事变前后,《盛京时报》违反尊重客观事实的报道原则,战前宣扬日本为"自卫"被迫发动战争谎言,战争中渲染关东军与热河人民和谐共处、贬损张学良及东北军的形象;战后批评蒋张的"不抵抗"政策、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等,充分暴露了《盛京时报》为日本侵华战争服务的殖民性质。  相似文献   

17.
满铁的“满洲”经营与附属地各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俄战争后日本殖民者以“满铁”为主体,在中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贸易、交通、文化等侵略。同时利用“满铁”以满铁大连图书馆和国立奉天图书馆为集源中心与附属地各图书馆,形成纵横交错的东北文化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场所。最终以文事的形式来管理达到实以武备统治东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在历史上分别是清朝政府和沙俄统治下的边疆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清朝政府和沙俄对边疆地区采取了以"军政合一"为主要特征的相似的管理体制.清朝政府在新疆建立的管理体制是中央政府上千年治理边疆政策的延续.而沙俄的管理体制却与其对外扩张的政策紧紧相连,在哈萨克斯坦确立的实质上是殖民体制.由于建立体制的目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双方的管理体制在结构、权限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在管理体制的实施过程中实行的移民、税收、民族、宗教等政策和措施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通过对比为我们解读研究客体边疆地区统治政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16世纪中下叶至19世纪中下叶,沙俄夺取了西伯利亚和远东,一跃成为土地辽阔、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国。沙俄时期的远东就是其侵占的西伯利亚最东部。远东地区地广人稀,沙俄必须解决当地人口与劳动力极度匮乏的问题,以实现对这一新吞并土地的有效统治。沙俄为此采用了移民、惩处性垦殖等措施来改善远东人口和劳动力状况,使远东地区人口和劳动力有所增加,逐步实现了对该地区的有效占领和控制,但沙俄的东扩是充满暴力和野蛮行径的殖民过程,再加上远东恶劣的环境及沙俄政府移民政策的缺陷,注定了沙俄时期难以有效解决远东人口与劳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至1930年,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伪满洲国成立后,伪满政府倚仗日本关东军,强行侵占了我国东北各地海关。中国东北地区长期出超的局面在1933年反转,并且入超额出现扩大趋势。伪满政权极力促进所谓的"日满一体化",使得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更加向对日贸易集中。随着列强的经济利益争夺日趋白热化,伪满洲国逐渐步入统制贸易之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