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省是以协调经济社会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摸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和进化方式,实现省域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走向和谐的重要载体。它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方面的建设。江苏是最早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之一,又是迫切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省的地区,加快生态省建设对于江苏省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民盟江苏省委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和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省建设纲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与举措,在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3.
生态省投资建设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传统的经济发展建设模式 ,提出省域经济发展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概念框架 ,走生态省投资建设之路 ,以实现“五个转变”和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协调统一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4.
沿海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是我省全面实施生态省战略的重要环节,事关生态省建设的大局。如何科学推进我省新一轮沿海开发,切实做好沿海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重建,是我  相似文献   

5.
正绿色经济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经济,或者说是以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为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6.
《政策瞭望》2014,(6):1-1
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大力倡导并着力推进的重大决策部署。早在200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就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3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复浙江为继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之后的全国第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后,习近平同志系统研究和阐述浙江建设生态省的重大意义、良好条件、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省建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努力把浙江率先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社会文明的生态省。省委、省政府据此制定《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具体部署实施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与新农村环境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城镇建设、下山脱贫与帮扶致富、碧海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等“十大重点工程”.开展“811”环境治理行动,明确努力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口生态体系、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持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的目标,并将生态省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工作目标责任制.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类目标”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2005年上半年,浙江连续发生东阳画水、京新药业、宁波北仑、长兴煤山等多起因环保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习近平同志及时主持召开省委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同?  相似文献   

7.
吴昊  郭静伟 《思想战线》2011,(Z1):31-32
民族文化生态村是一种力求全面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并努力实现文化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乡村建设的新型模式。这种建设模式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自觉,从而达到保护、传承与发展好民族文化的目的。云南省弥勒县的一个小山村可邑就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十六大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拟用20年把安徽建成生态省,以期摆脱环境与发展双重压力,使欠发达的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先进地区经济水平。生态省的概念和内涵何谓生态省,迄今尚无统一的界定。依笔者理解,生态省是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依靠科技进步,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经济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在省级行政范围内建成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省其实是生态村、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延续、拓展和提升,只是内涵更丰富,涵盖面更广。然而,生态省建设又不同于生态环境建设。前者要求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叶坚 《群众》2006,(3):7-8,16
生态省是以协调经济社会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摸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和进化方式,实现省域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走向和谐的重要载体。它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三大方面的建设。江苏是最早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之一,又是迫切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省的地区,加快生态省建设对于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和“四个优先”方针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江苏在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在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示范区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由…  相似文献   

10.
《山西政报》2008,(19):18-27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由于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发展方式粗放,全省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临安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这一战略部署,以全面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立“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符合临安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一、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当今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选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既能实现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和环境,是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的根…  相似文献   

12.
浙江是经济大省、资源小省,人口密度大,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浙江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2002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浙江的重大战略,2003年8月,省政府印发《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生态省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去年以来,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手段的循环经济在全省全面兴起,并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表明,循环经济就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柳树滋 《新东方》2001,10(6):11-15
1999年以来,海南、吉林、黑龙江等省先后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这里有必要对生态省概念的理论内涵即生态省建设的理想目标作深入的探讨。生态省应是生态环境质量领先的省、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省、综合发展能力较强的省、生态经济发达的省、绿色GDP最大的省、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省和人民生活质量一流的省。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态文明以较高的环境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为其主要特征。这样的社会要求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相适应,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以最小的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进行,保证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处。本文以大兴安岭十八站鄂伦春族聚居区为例,说明民族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不但不能实现民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人类总结历史经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浅析贵州乡村民族旅游开发--郎德、天龙、中洞模式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人为本,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天龙、郎德与中洞三种开发模式的分析阐明,天龙模式的股份公司制有利于乡村民族旅游开发的经济可持续性,郎德模式的社区共管有利于乡村民族旅游资源的保护,而中洞模式的需求主导型开发则在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均存在天然缺陷.并进一步指出,市场运作是乡村民族旅游开发获得经济可持续的有力保障,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设计能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移民则是游离于现代文明之外的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用制度推进生态文明"的具体制度要求。作为国家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吉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形势严峻,生态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生态治理效益不明显,地区生态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制度和机制"建设具有根本性、  相似文献   

17.
李云芝 《云南人大》2009,(3):19-20,2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可持续发展。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做到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抓好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立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政协公报》2012,(11):26-26
<正>近几年,随着天津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难度日益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对增强耕地保护意识、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协调耕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的关系,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型工业化与生态省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和有利条件,提出的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生态省则是一项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次重大创新。从新型工业化的视角研究生态省建设,使两者能协调发展,契合点是循环经济。它既是生态省建设的核心,又是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进经济模式。最后,从新型工业化目标约束出发,对湖南生态省建设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再造新西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世界各国在下个世纪发展的唯一选择。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须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我国的社会经济基本特征和资源环境约束状况表明,如果不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发展之中统筹考虑,经济增长就难以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