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色列总理沙龙突发疾病给以色列政坛带来冲击。由于沙龙发病前从利库德集团激流勇退,另建前进党,打破了以色列的政治格局,给以色列即将进行的大选带来变数,未来以色列的政治发展也将深受影响。同时,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也如期进行,哈马斯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在巴勒斯坦政坛出现,以巴冲突出现新的因素。以巴双方新的领导层都面临政治创新的考验,以巴和谈可能面临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从以色列大选看以政局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1月 2 8日 ,以色列举行第 16届议会选举。沙龙领导的利库德集团以绝对优势 (38席 )战胜工党 (19席 )。 2月 2 8日 ,沙龙经谈判与“全国宗教党”、“变革党”和“民族联盟党”组成第 30届政府。此次大选结果显示 ,以色列政坛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首先 ,以利库德集团为首的右翼势力大获全胜 ,在议会 (12 0席 )中席位高达 6 9个。利库德集团继 1999年议会大选惨败 (仅得 19席 )后东山再起 ,以两倍于工党的席位大打翻身仗 ,跃居第一大党。 2月 6日 ,在选举中赢得两个议席的“移民中的以色列”党并入利库德集团 ,使其在议会中的席位达 4 0…  相似文献   

3.
有几件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是 2 0 0 2年以色列沙龙联合政府中的国防部长、前工党主席本—埃利泽下令拆除一些在被占领土上非法搭建的定居点 ,此举引起了一些犹太定居者与拆房以军的激烈冲突。二是工党决定退出沙龙的联合政府 ,原因是沙龙要给定居点的开支增加预算 ,此事引发了工党的极大不满。三是沙龙通过提前大选组成了一个更加强硬的政府 ,人们猜测这个政府会在被占的阿拉伯土地上搞出点新名堂。发展由来“被占领土”主要是在 196 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形成的 ,这次战争之后以色列控制土地达8772 1平方公里 ,约为联合国在 194 8年时分…  相似文献   

4.
孔志坚 《东南亚》2012,(2):27-30
2010年大选后缅甸国内的政党政治出现了新的变化:大选前的“不合法”的民盟重新注册登记参加2012年的议会补选,获得43个席位,昂山紊季当选为人民院议员;缅甸国内注册登记的政党由2010年参选的37个政党增加到现在的46个政党,增加了9个政党。大选后的缅甸的政党政治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政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愈加明显,执政党——巩固与发展党一党主导下的多党政治有望逐步走向有序化。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新总理奥尔默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29日,埃胡德.奥尔默特(Ehud Olmert)领导的前进党在第17届以色列议会大选中获胜。4月6日,以总统摩西.卡察夫授权前进党主席、代总理奥尔默特组建新政府。5月4日,奥尔默特组阁成功,正式出任总理。作为前总理沙龙“最忠实的亲信”和“最信赖的左膀右臂”,他被称之为沙龙“政治遗产”的继承人。在巴以局势处于复杂、动荡之际,其政治背景及政策理念颇受关注。一、成长历程奥尔默特1945年9月生于以色列海法市南部沿海小镇宾亚米纳附近的“舒尼”村。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他随全家移居到宾亚米纳。后同其他一些具有“伊尔贡”(英国委任统…  相似文献   

6.
提到已经78岁的以色列现任总理阿里克·沙龙,一个形象马上就会在人们的眼前浮现:壮硕肥胖的身躯顶着斑白银发,迈着重量级脚步晃动前行.可以想象他年轻时肯定像一头有力的"公牛".沙龙的一生充满着传奇和争议,他被冠以许多绰号--"推土机"、"刽子手"、"变色龙"、"常胜将军"、"战神"、"以色列恺撒"等等.也许惟其如此,沙龙才是沙龙.但在以色列政治变化的关键时刻,在单边计划执行之后组建新党准备继续前进的沙龙,2006年1月却再次遭遇重病的威胁.有些报纸甚至谨慎地认为,沙龙时代或将以悲剧结束,以色列政坛重新进入角逐领袖时代,中东和平再次面临紧要关头,前景莫测.  相似文献   

7.
王健 《欧亚观察》2001,(1):16-19,34
2月6日以色列的总理特别选举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拖拖拉拉的美国总统大选,原因何在?一言蔽之,乃关乎中东和平进程。本文拟从以色列为何提前举行总理选举、强硬派代表人物沙龙为何当选、沙龙当选后会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何种影响这三方面对以色列选举和中东和平进程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8.
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周期中的突出表现反映出共和党“特朗普化”的持续发展。自其卸任以来,美国共和党的“特朗普化”一直在延续。“特朗普化”在理念塑造上体现为共和党政治立场被特朗普主导;在个人影响上表现为共和党精英和选民总体上接受特朗普参选总统。究其原因,“特朗普化”的新发展与共和党新的政治联盟、共和党的精英构成等政党政治生态密切关联。同时,2020年大选的特殊性以及2024年大选经济与移民等议题对特朗普更为有利等因素也助推共和党“特朗普化”。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中的角色,以及大选结果将成为其个人影响能否延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以色列提前举行第15届议会和总理的选举,大选的结果是:工党主席巴拉克当选为第二任直选总理;有15个党进入议会,分享120个席位;以工党为主的"一个以色列"集团获得27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团。本文搁置以色列国内的经济问题、居民群体(东方犹太人、西方犹太人等)之间的矛盾、宗教与世俗的矛盾,以中东和平进程为着眼点,对大选作一个评析。  相似文献   

10.
哈马斯的崛起与巴以冲突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马斯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是巴勒斯坦抵抗以色列军事占领的激进组织。哈马斯在大选中获胜改变了巴勒斯坦政治格局,推动了巴勒斯坦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改变了哈马斯组织本身,还促使法塔赫对执政功过和腐败问题进行反思。哈马斯将从现实主义出发,调整对以政策:不放弃武装斗争和拒绝承认以色列是哈马斯手中的两张牌。哈马斯没能改变巴以力量格局,以色列仍主导着巴以冲突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哈马斯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是巴勒斯坦抵抗以色列军事占领的激进组织。哈马斯在大选中获胜改变了巴勒斯坦政治格局,推动了巴勒斯坦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改变了哈马斯组织本身,还促使法塔赫对执政功过和腐败问题进行反思。哈马斯将从现实主义出发,调整对以政策:不放弃武装斗争和拒绝承认以色列是哈马斯手中的两张牌。哈马斯没能改变巴以力量格局,以色列仍主导着巴以冲突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月,孟加拉国举行了第十届国民议会选举,此次大选进程异常,由于反对党联盟的抵制、拒绝参选,选举成为哈西娜领导的人民联盟的独角戏,人民联盟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大选呈现出了五个方面的特点,折射出了孟不成熟的政党政治和民主制度的脆弱性。孟政局的两种走势已日趋明朗。  相似文献   

13.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是一场共和党在任者与民主党挑战者之间的"非开放式"竞争。从选情态势看,特朗普谋求连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特殊性共同增加了选举结果的不确定性。从总统政治、政党政治以及政治周期等维度考量,本次大选具有关键节点意义。在当前政治生态等因素的制约下,大选可能引发的政党轮替未必快速引发美国内外政策大幅度调整。在对华政策上,大选难以改变目前美国"竞争性对华战略"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4.
思路 《东南亚》2006,(2):24-30
泰国是近年来东南亚地区政局最为稳定的国家之一,从1992年起,泰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人们似乎认为泰国的政党政治已进入稳定发展期。尤其是他信总理圆满地完成了一届任期并于2005年2月领导泰爱泰党赢得新一届大选,成功蝉联总理之后,更加坚定了人们的上述看法。但是,他信第二任期开始不久,反对党就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倒他信运动,泰国再次陷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他信在提前举行的大选中“不败而败”,宣布辞职。即便如此,危机也未解除。5月上旬,泰国宪法法院裁定4月2日的大选违法,必须重新举行大选,具体时间待定。因此,泰国未来政…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总理沙龙提出的拆除加沙地区犹太人定居点的"单边行动计划",是沙龙政府"退一步、进两步"的战略,既甩掉了加沙地区这一沉重包袱,又可架空"中东和平路线图",掌握巴以和谈的主导权和主动权.  相似文献   

16.
汪舒明 《西亚非洲》2023,(4):44-67+157
极化是当前美国政治的显著特征之一,宗教文化领域的深刻分歧和左、右民粹主义的兴起是美国政党政治极化的重要驱动力。严重极化的政党政治导致美国“民主衰退”,破坏了美国犹太社团赖以实现繁荣和安全的整体社会环境,沉寂已久的恶性反犹主义重新抬头,支持以色列的两党共识松动。在政治极化加剧的情形下,反对反犹主义和支持以色列这两项议题则具有“党争”含义,也不再能轻易兼容调谐。与此同时,犹太教非正统派群体和正统派群体之间的极化趋向也更加明显,包括新保守派在内的非正统派群体对民主党的认同和支持进一步加强,而正统派群体则加速向共和党保守势力偏移。两者在塑造美国社会政治、应对反犹主义、支持以色列等重要议题上的分歧加剧。美国犹太社团的非对称极化态势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7.
哈马斯在今年1月的大选中获胜,终于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走上巴勒斯坦的政坛。哈马斯,以色列和美国眼中的恐怖组织,法塔赫的政敌,巴勒斯坦人民选出的当家人,一直以比较强硬的态度出现在世人面前。特别是其以摧毁以色列、建立巴勒斯坦伊斯兰国家为目标,以“圣战”为解决巴勒斯坦问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11日,以色列内阁在宣布总理沙龙永久失去履行职权能力的同时,任命代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为以色列临时总理。奥尔默特1945年生于以色列北部宾亚米纳地区,曾就读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并先后获得心理学与哲学学士学位和法律学位。他从政前是一名律师。1973年,28岁的奥尔默特当选议员,开始步入政坛。1988年,他在前总理沙米尔政府中任不管部长,1990年任卫生部长。1993~2003年,任耶路撒冷市市长。1999年,他曾与沙龙角逐利库德集团主席之职,未如愿。2003年,出任沙龙政府副总理兼工业贸易部长。2005年8月,内塔尼亚胡辞去财政部长职务后,奥…  相似文献   

19.
2009年2月,以色列举行议会选举,以利库德集团为首的右翼阵营获得优势.大选后,右翼重新执掌以色列朝政,导致以政治生态右倾.这是以色列国内安全、政治环境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将促使以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巴勒斯坦政策趋向强硬,加大巴以问题的解决难度,进而不可避免地恶化以色列的安全环境,并加剧以与中东伊斯兰激进势力的矛盾和冲突,引发以与美国的摩擦,使整个中东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印度与以色列的双边关系发展迅猛。2003年9月8日,以色列总理沙龙作为50多年来第一次访问印度的以色列在任总理,率领150多名随行人员对印度进行访问,将两国关系推至高潮。这必然会对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安全与利益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一、印以关系历史回顾 印以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自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印度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采取亲阿拉伯世界与巴勒斯坦和疏以色列立场,导致印度40多年来一直未与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在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会议上,印度同伊朗和南斯拉夫一起,支持建立一个联邦型的巴勒斯坦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