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4)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管县的弊端日益暴露,而省直管县体制逐渐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热点,其核心要旨在于给予县级政府更大的自主发展权和发挥空间,从而激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缓解市管县的弊端。本文重点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完善配套的制度和体制,加强立法,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等等,只有努力克服障碍性因素,逐步破解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难题,才能实现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应有成效。  相似文献   

2.
省直管县是我国地方行政层级改革的愿景.市管县体制具有局限性,这是催生愿景的因素.省直管县具有优越性与可行性,这是开启愿景的依据.改革需要理件,因而在型塑愿景的过程中,必须认清省直管县可能衍生的问题,即省级政府的管理问题、地级政府的裁撤问题、县级政府的发展问题和乡级政府的去留问题;并通过缩省并县、市县分治、强县扩权和逐步撤乡等,谨慎地渐进地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实现愿景.  相似文献   

3.
刘佳  马亮  吴建南 《公共管理学报》2011,8(3):33-43,124,125
在全国各地普遍试点并推广的省直管县改革被认为是实现县域经济盘活和县级政府财政解困的重要手段,但关于该问题的大样本实证证据却尚未发现。基于6省2004-200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自然实验的倍差法模型估计,本文实证分析了省直管县改革对县级政府财政自给能力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省直管县改革的财政政策效应明显,显著提高了县级政府的财政自给率,但其政策效应呈现出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研究还发现省直管县改革对县级市、富裕县和规模较大的县的政策效应最明显。本文对上述发现进行了讨论,并据此提出省直管县改革通过提高财政自给率而对县级政府财政解困产生积极作用,但在稳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的同时需要采取配套措施;省直管县改革在不同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行政单位性质的县产生的政策效应不尽相同,各地在推行省直管县改革时应因地制宜,结合县域经济和财力情况,制定适宜的政策并采取合适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县与县之间的竞争是我国经济出现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省直管县财体制改革激发了县域经济更多的活力,进一步促进了县城经济的发展。湖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矛盾与问题,要完善和深化湖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对湖南省财政“省直管县”改革重新定位;二是明确各级地方政府职能,逐步厘清各级政府间事权;三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四是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5.
省管县体制变迁的浙江模式:渐进改革与制度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的省市县政府层级体制是一种接近于省直管县的体制模式,其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繁荣发展。该模式是通过不断完善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从连续多轮的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等一系列改革实践逐步形成。而浙江市场化改革的先发优势、较为合理的区域面积和行政区划、以块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空间结构以及市县平衡的发展战略构成了省管县体制浙江模式的制度条件。同时,当前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着法律、制度、观念和利益上的多重障碍,必须从整体上统筹谋划、自上而下地构建制度化分权体制,合理划分省市县政府间的职责权限。  相似文献   

6.
浙江的省市县政府层级体制是一种接近于省直管县的体制模式,其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繁荣发展。该模式是通过不断完善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从连续多轮的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等一系列改革实践逐步形成。而浙江市场化改革的先发优势、较为合理的区域面积和行政区划、以块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空间结构以及市县平衡的发展战略构成了省管县体制浙江模式的制度条件。同时,当前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着法律、制度、观念和利益上的多重障碍,必须从整体上统筹谋划、自上而下地构建制度化分权体制,合理划分省市县政府间的职责权限。  相似文献   

7.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实质上是一种分权改革,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两种利益冲突问题。一是市与县的利益冲突,二是县级自主权力扩大后,县级公务人员面临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冲突。对于地级市与直管县之间利益冲突问题的解决,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划分地级市与直管县的职能范围;理顺事权关系,重新定位地级市的发展思路与模式;加强政策扶持和协调沟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扩权后直管县公职人员防止利益冲突问题,应完善整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法律和法规;完善财产申报、利益冲突回避、外部行为限制及离职后行为限制等具体制度;加强科技手段监督,完善直管县行政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8.
全婧 《学理论》2012,(29):29-30
最初的"省直管县"体制主要包括财政体制和强县扩权,但随着"省直管县"改革带来的成效,逐步扩大了县级单位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使得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文明发展的迅速,也提高了对精神文明的需求。文化职能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9.
赵艳 《学理论》2013,(12):15-16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我国对基层政府改革的一种尝试,也是适应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在省直管县这一改革背景下,通过对义乌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现状的考察,深入剖析省直管县改革背景下义乌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四个纬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提升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各地区县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突破口是县政改革。县政改革的方向应是建立在行政分权和政治分权基础上的民主自治。当前各地所进行的"强县扩权"或"扩县强县"式的行政分权在加强县级政府自主权的同时,也增加了权力滥用和公共利益被损害的风险。为此,需要进行真正意义的政治分权和司法分权,通过确立民众对执政者的制约,建立真正意义的责任政府;通过强化司法制衡来制约地方的政治行为,以保证国家的政治统一有效性,维护公共利益的制度底线。  相似文献   

11.
论县级政府行政改革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改革战略的正确选择是县级政府行政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前提。未来的县级政府行政改革必须走出纯粹的组织变革层面,进入组织变革、职能变革与政治变革三重良性互动的全面变革时代。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党委的纵横关系中,增加县级政府在行政改革中的自主性和县域公共利益的代表性,依据县域特殊性寻求政府职能与机构的合理性,变革权力结构,形成政府与社会良好合作的善治格局,是新时期县级政府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大部制改革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然而在行政与政治日益融合的今天,大部制改革必将折射出政治的变迁,甚至牵动政治体制的变动。中国现阶段实行“行政吸纳政治”的行政民主发展道路,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充分吸纳反映民意,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公民的合作治理体制,也应是大部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基于民主公民权理论的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治理体制是实现此目标的可能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建设涉及到经济、行政和政治的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当前我国社会的矛盾问题看,后者更具有根本性.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公权与私权之间的矛盾以及管理体制自身的不和谐.为此而进行的创新和改革就应当是一个微观创新和宏观改革相结合的方案,是一个行政改革与政治改革并举的方案,是一个党的领导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兼顾的方案.下一步改革的具体战略布局,即为建立民主财政体制,减少行政层级,重构政府间关系,发展民间非营利组织,探索党政分开体制,完善制约权力体制.只有这种意义上的创新和改革,才能保证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得以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的"省直管县"模式是近年地方政府管理研究的重点领域。选取2006—2012年的相关论文,梳理省直管县的研究热点和改革的特点,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予以评述。借此扩大研究共识,明晰政府间财政关系、市县关系,探究省直管县改革中的经验和不足,以深化和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省直管县改革是优化地方政府组织结构、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改革举措.以公共政策创新扩散为视角,建立理论框架实证分析省直管县财政改革2003年至2012年间从政策试点到全面推广的改革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个省份的数据,研究发现省域资源禀赋、管理幅度、邻居效应和省长的县级主官经历等因素在不同程度和方向上影响省直管县改革的政策采纳概率和扩散程度.  相似文献   

16.
反功能是指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观察到的结果。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政府间的利益博弈、制度之间的相互冲突、政府职能转型滞后等因素,导致当前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实践中出现各级政府利益格局和关系复杂化、完整的区域结构和公共服务体系散乱化、垂直管理部门处境定位模糊化、政府部门机构膨胀化等反功能。欲使这些反功能得以消解,需要正确认识和定位省直管县改革属性,最大程度地达成思想上的共识;构建政府间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加快顶层制度整体设计,化解制度冲突;抓住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这一关键,抑制机构膨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县域政治发展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县是我国基本的地方行政区域,县域政治发展是促进县域政治体系合理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直接动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政治前提,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县域政治发展主要包括县域政治民主的发展、政治稳定的维系、政治体系权威的巩固、政治决策和决策执行能力的增强、政治制度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当前,应该通过壮大县域经济、改革和完善县级党组织的执政方式并提高其执政能力、扩大县域政治参与、加强县域法治建设、改革行政区划制度,逐步推进县域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减少了财政层级,赋予县域更多的资金、资源和发展自主权,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型政府建设、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如何利用政策优势,积极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实现2012年全面的省直管县目标,对于加这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艺芬 《学理论》2011,(31):65-66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可以说",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虽然仅仅限于财政体制,但它是"省直管县"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为行政上的"省直管县"体制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这也意味着在中国现行的行政体制将面临着重大的改革,那么将来的"省直管县"行政体制将如何进行,原来的"市直管县"体制将何去何从,如果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可能会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改革的核心取向均指向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完善,在扩大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2008年大事频发。在政治领域,各种焦点集中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上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尺反复考验执政行为,成为各级各地施政主线。这一年,人们经历了以大部制为核心的第六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观察着旨在理顺中央与地方权责关系、平衡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推行省直管县模式的新一轮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感受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所带来的政府行政生态的变化,及社会声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