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肖华 《群众》2014,(11):74-7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法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坚定法律信仰,执政党必须依法执政。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  相似文献   

3.
赵光君 《今日浙江》2014,(23):29-30
正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司法行政部门肩负基础性、先导性、保障性职责。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部署,找准位置,主动有为,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阐明了法治信仰对于法治建设的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倡言法治,反对人治,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法治学说。那么,历经漫长的世纪,是什么力量让法治最终在西方孕育和扎根,并使之影响到当代整个世界的法律观?答案就是对法律的信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一论  相似文献   

5.
《松州》2014,(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六项重大任务,其中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并且明确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为构建法治社会指出了路径,从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等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其中明确提出要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并部署了新形势下加强法治监督、确保宪法法律实施的重大任务。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治监督就是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法律文本真正变成社会规范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在此意义上,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落实的根本保障。而法治监督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开辟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新征程。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结合省情和实践,作出了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信仰应该被认为是我国通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的精神支持和动力保障,然而我国悠久的历史以及法律运行的不健全却给法治信仰的建设带来诸多困境。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消除法治信仰危机,走出法治信仰困境,着力构建社会民众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9.
韦瑾 《中国人大》2014,(21):51-5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总体部署和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纲领性文献。人大要把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作为重要任务,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丁朋 《中国民政》2014,(11):9-12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定是一个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国家;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必定是一个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公民合法利益、把权力关进制度牢笼里的法治政府;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法制健全、法制规范、法治昌明、法律得到普遍信仰的法治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和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而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刊以此为契机,回顾五年来民政法治建设,以启未来。  相似文献   

11.
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和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现,法律权威的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首要命题,就是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是否和谐的问题。当前我国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和谐问题研究的方向应该在于:分析现实中二者的不和谐因素,排除这些不一致的因素,由不和谐走向和谐。本文通过对党的权威与法律权威、党的政策的权威与法律权威的比较分析,认为党的权威与法律权威不能用谁大谁小一言概之,作为法治权威的构成要素,二者既要结构合理,又要功能互惠;一方面要明确政策对立法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在法律的实施中,政策的指导作用有一定的法律限度。  相似文献   

12.
崔武 《群众》2014,(11):24-2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作为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在维护法治、践行法治、传播法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律师界良莠不齐的现状,并不能满足法治中国建设对于律师队伍的实际需求。我们律师同仁要提高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3.
汪习根 《当代广西》2014,(22):14-1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表明,我们党对宪法权威在法治建设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宪法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缘起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出现了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的分野。从历史上看,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和法治体系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得以建立和完善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  相似文献   

14.
陈华 《政策》2015,(3):24-2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我们要深刻认识县情,坚持把顶层设计和五峰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进,着眼于解决好事关五峰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法治五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提升全县依法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民主法治建设不可或缺。在现代社会中,文明秩序的构建需要法治精神的推动,和谐社会要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尤其要注重发挥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核心作用。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只有弘扬宪法精神,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障社会成员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依法行政,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4,(11):34-3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会议要求,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五大体系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如何建设五大体系?国内法学界5位权威学者为您详细解读。——编者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指明了方向。只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只有不断提高立法  相似文献   

17.
西方法治思维的基本趋势是通过法律增进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公共福利,消除不平等、歧视、贫困,保障生命权、人身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报告均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应以史为鉴,为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社会转型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8.
仇昉 《中国民政》2014,(12):37-37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从根本上来看,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相信法律、遵守法律、依靠法律、维护法律、执行法律的一种法治思维、法治文化、法治行为。作为民政青年,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统一到部党组的各项具体决策部署上来,高举宪法法律至上的大旗,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相似文献   

19.
《天津人大》2015,(2):42
2015年,河北区人大常委会要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改革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为推进依法治区和建设美丽河北做出新的贡献。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推进法治河北建设贡献力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对新时期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常委会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