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演进趋向的理性抉择.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也因此构成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重要方面。马克思致力于人的自由发展为核心。从关系学角度多视角地阐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的内涵与必要性。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价值论及方法论前提在于以制度公正来消解经济关系中的不和谐,保证分配正义和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以政治民主化为路径为更好地实现人权和遏制权力腐败营造条件,大力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民主;以生态文明建设来构造一个健康而又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空间,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时代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从"社会和谐"到"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诞生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直接提到"社会和谐"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探寻中提出并发展了社会有机体理论,实践性、整体性、人主观能动性及运动性是其重要的理论特征。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我们分析社会历史提供了一种整体性思维视角,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积极发展社会事业,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重视人的主体能动性,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开放,走国内外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中国乃至人类的向往和追求。不但我国古代的圣人先贤们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思想。近代西方的一些思想家们也纷纷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和谐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而真正第一次把“和谐社会”提到理论高度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则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付诸于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1,(12)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一切哲学都给予极大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此前哲学成果的基础上,依凭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经过萌芽、探索、形成、完善等发展阶段,构造起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以"历史合力论"的理论范式系统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动力因素,实现对以往一切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超越。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中国化阶段及成功实践表明,这一理论是当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是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相呼应,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集中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是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8)
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科学地回答了"国家"这一最为重要的社会组织是如何产生及如何发展的问题。其中,恩格斯的国家起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马克思的国家起源理论是一脉相承的。通过梳理恩格斯的文章及著作,探寻恩格斯国家起源思想的形成轨迹,对于全面理解其思想、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齐敏 《学理论》2012,(4):48-50
通过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结合自己理解,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的特征、形成作简要论述,同时根据当今全球化下历史发展背景,扼要概括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意义及深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明确提出、系统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体化关系、对象性关系,对自然的过分攫取会导致自然的报复,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应遵循客观规律等重要观点的同时,还就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作了专门的论述,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折射和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影响和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从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等科学论断.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不仅是对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论概括,更是对存在于人类文明传统中的共同体思想萌芽的文化传承.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个体的生成是与共同体的变迁同步前行的,血缘共同体中人的不自由必将经过政治共同体中的虚假自由而走向真正共同体中的人的自由联合.遵循这样的致思逻辑,马克思着眼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阐释了“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的思想,不仅深刻展示了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底蕴,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主要有三个构成部分,即前提性构成、基础性构成和上层性构成,是物质基础、决定力量、有序保障和智力支持的统一。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内蕴含丰富的和谐思想,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指明了一条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即坚持科学发展,诉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公民社会,致力人与社会的和谐;重建精神世界,实现自我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依托政治经济学解剖市民社会时,发现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人的价值贬损之间具有历史的必然联系,即异化劳动由社会生产发展所导致。这就产生了矛盾交错的"历史之谜"。为解答历史之谜、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历史与价值两个视角设定了共产主义。从历史的视角看,共产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展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最终进步;从价值的视角看,共产主义是人性的复归和人的自我实现。历史与价值并非知性对立的关系,共产主义的整体性内涵表现为历史与价值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态统一,共产主义运动是解答历史之谜的现实秘钥。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部思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个人”,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逻辑起点的“个人”,首先是“有生命的个人”———自然的人;其次是“现实的个人”———社会的人;再次是“具有二重性的人”———既是“个人的存在”又是“社会存在物”。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一个诸要素有机统一体.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立足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从人及其人的现实活动和实践出发,对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从哲学上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动态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产物,其原因除了历史为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制造了理论前提外,从理论逻辑方面看,那就是马克思始终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坚持科学与价值的统一、发展和批判的统一、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的统一。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方法论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既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说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没有搞清楚,而是说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这个论断还阐明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所指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人通过实践改造现存生活,实现自由发展的世界。它以人为主体,以实践为现实基础,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为主要内容,通过揭示人和生活世界的本质,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一向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对阶级社会的规定,社会主义社会既不是阶级社会,又不是无阶级社会,是有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什么?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丰富的、科学的、完整的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人学理论主要包含三项内容:一是人的需要理论;二是人的本质理论;三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这一理论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基本前提、理论基础和根本出发点。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人学理论,对我们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立足于人本身对宗教进行批判,其理论蕴涵着深刻的人本向度.首先,他揭示了现实中的人是宗教产生的根源,阐明了人本质的社会现实性;其次,立足于现实社会对宗教进行批判,恢复了人的主体意识;第三,指出了精神麻醉性是宗教的主要作用,要求人在社会生活中实现人的发展.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及以人为本思想的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