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能生 《学理论》2009,(32):120-121
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文化的根。主要包括世界观(宗教)、家庭结构和历史。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是美国的国民性。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深层结构:犹太一基督教传统和机械主义世界观、独立生活的美国家庭结构和开拓自由生活的美国历史。  相似文献   

2.
个人主义处于多重困境之中,这是罗伯特·贝拉在《心灵的习性》中所揭示出的作为美国文化特质的美国个人主义的危机,也对整个世界提出警示。贝拉以其宗教与世俗的独特联结方式,从文化视角分析了个人主义社会中公共责任实现的可能性,指出了公共性品质培育的方向,即营造产生共享移情作用的情境、创造由个人主义语言转变为思考公共责任的语言模式的平台和制度条件、减少对个人提升的关切,创造能够滋养和锻炼具有美德的公民的实践环境,从而经由"关切的公民",培育人的公共性品质,促进公共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美国企业文化带有典型的西方文化色彩。美国社会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为特征,对经济利益和功名的追求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典型西方文化的反映。有的学者指出,“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理性主义成了美国文化的三大特征”。追求自主自由、崇尚冒险竞争、依靠规章法制、以自  相似文献   

4.
陈华森 《理论导刊》2007,(11):119-122
"个人主义"被普遍认为是美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本文认为,美国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亲合到滥觞再到相对平衡和调整的阶段。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条件,当个人主义的放纵危害到美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时,美国人选择的是限制而不是放任。  相似文献   

5.
发展是指找到了一个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机制,使社会不再轮回往复,变得越来越好的过程。从西方发展的历程来看,个人主义是发展的一种文化动力,它极大地推动制度与技术的创新。近年来,我国有人不断提倡"个人主义"精神,认为中国缺乏人体自立品格,需要用个人主义精神予以培育和激发,以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个人主义合理的解释,分析个人主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论述中国是否应提倡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6.
一、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即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其主要内容是相信个人价值,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现举出个人主义价值观中有代表性的几点略加阐释: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古代希腊的文化传统中有丰富的个人思想,到城邦衰落之时,个人主义在希腊兴起;中国先秦儒家确实存在个人精神或称之为"个人主义"精神,但它与希腊的个人主义精神有着重大差异。具体表现在:一、古代希腊的个人是政治个人,而先秦儒家的个人不是政治个人,而仅只是伦理个人或称之为精神个人。二、古代希腊的个人观念发展到犬儒主义时期,汇聚成为个人主义;而儒家的"个人主义"还不系统,仅只能称之为"半个人主义"。三、个人主义精神的不同,决定了两种个人观念基础上自由内容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国家文化会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演变为群体共有的道德主旨,潜移默化地贮存于国民的伦理道德体系当中,虽然不一定会成为当代社会是非判断主要凭借,但每一次思考的发生都会寻觅到国家文化的痕迹。推崇集体主义与推崇个人主义的国家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上的区分,其庞杂的知觉系统足以覆盖潜在举报人举报决策的整个过程。文章以韩国、日本作为推崇集体主义国家文化的代表,以美国、英国作为推崇个人主义国家文化的代表,着重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国家文化对于潜在举报人所带来的伦理冲突。  相似文献   

9.
作为封建主义残留、宗派主义变种及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的产物,党内"圈子文化"危害深重,拂逆民意,备受诟病。革除这一"痼疾",必须知悉其凸显表征、现实危害、发生机理,进而把握消弭之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0.
张立红 《学理论》2011,(35):48-49
当今社会,文化霸权主义使得西方文化已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西方文化采取了未经仔细分析、商榷就直接引用的态度,使中国社会面临种种危机。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两方面对中西文化稍做比较,以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重视,树立民族自信,使中国优秀文化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在"颜色革命"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发起的网络战,是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为此要努力做到:警惕西方网络文化霸权的侵略性和巨大危害,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揭批"网络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价值自信;反对唯市场化和亲西方化等错误思潮,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和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坚持把遵循文化规律与遵循市场规律结合起来;防范并及时粉碎敌对势力控制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阴谋,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2.
宋杨 《学理论》2011,(29):41-42
安·兰德(Ayn Rand)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作家,其代表作中《自私的德性》,就集中体现了兰德关于理性利己主义的思想。兰德认为理性是人的最高美德。她不顾传统舆论的偏见,提倡个人主义。她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最为尖锐的对抗。兰德提出的"理性"是对"自私"的有效制衡,"自私"仅仅是一种姿态,"理性"才是兰德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如果没有理性选择,个人主义就会成为非理性并且走向极端,从而变质并失去兰德所赋予它的重要价值。兰德的自私伦理学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使我们对自私的精神内涵有了更为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美国民主输出史,好莱坞电影大力宣扬"拯救世界"的天赋使命,捍卫民主自由的价值观,推崇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高于一切的"普世价值",塑造公平、个人主义、不懈奋斗的美国梦等美国民主价值观。好莱坞电影在美国民主输出中发挥了"形象大使"、"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政治共鸣箱"、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助推器、推进民主战略的催化剂的作用。美国对华民主输出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与挑战,我国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构建以保护、管理、传播为主体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5)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西方文化的双重碰撞和影响下,胡适立足于近代中国国情,提出了从思想启蒙出发解决中国的问题,要思想启蒙需要以健全的个人主义为提前与核心。胡适所倡导"健全的个人主义",力图实现人的独立个性,力图实现个人自主负责意识,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思想启蒙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艾素萍 《学理论》2012,(26):98-99
各种习俗都蕴涵着深层次的文化积淀,是各种文化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社会心理和道德传统的反映和体现。西方国家围绕死亡进行的遗体处理、怀念、祭奠等一系列礼俗活动,无不透射出基督教的影子和权利平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同时,正是在基督教文化和权利平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这两大主导因素的影响下,西方人有其特有的坦然面对死亡、超越死亡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个人主义和社团主义盛行的国家。本文从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区别出发 ,分别分析了个人主义和社团主义的根基 ,论述了两者结合的现状 ,最后 ,谈了两者的不足与补救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桑巴特认为 ,由于美国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对美国的政府制度和非同一般的公民融合持赞同态度 ,在美国成功运转的两党制度下新的政党包括社会主义政党很难发展壮大 ,美国工人阶级的激进主义潜力被美国资本主义所提供的物质报酬所吞没 ,美国工人阶级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开放的边疆地区的存在削减了工人的战斗性等原因 ,美国没有社会主义 ;李普塞特则认为 ,美国两党制使第三党难成气候 ,美国社会主义政党和工会长期不合 ,种族、语言和宗教造成美国工人阶级的异质性或多样性 ,美国文化中的反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传统 ,是美国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研究美国例外论和美国社会主义 ,对于加深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 ,把握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脉搏 ,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宋晓思 《学理论》2013,(9):155-157
近年来,全球的工作环境及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人们处理工作和家庭事务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工作和家庭的冲突不可避免。"工作家庭冲突(work-familyconflict)"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以美国和西欧为主,取得成果较为显著。在工作家庭冲突理论基础上,运用了霍夫斯泰德(Geert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即: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导向性与集体导向性、"男性化"和"女性化"来对美国文化在其工作家庭冲突方面的影响作用进行剖析。研究发现,美国的社会文化特征对其工作家庭冲突的形成的各个方面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建云 《理论导刊》2008,23(5):39-41
个人主义极端发展是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的最根本的思想根源.引导个人主义向合理方面发展,确立超越个人主义之上的新型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是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0.
从实力(power)到软实力(soft-power),再到文化软实力,以及"学术文化与软实力"命题的提出,这组概念之间有着多重意涵的转折。首先,power一如rights等观念,在西方语境下,暗含着主体性、个人主义、征服意味和控制力等。soft和power本来就难与相谋,soft不power,power便不soft,将二者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